先提个问题:如果你是外星人,你所在星球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地球,而你打算和地球人有所接触,你会率先选择哪些国家?
出于善意的目的,应该率先选择文明程度最高的那些国家,交流起來障碍最小;出于恶意的目的,也应该率先打击文明程度最高的那些国家,打击他们是评估实力,也是战略手段,可以让别的国家群龙无首,陷入极大混乱,从而降低征服的成本。
也许真正的外星人不这么想,但科幻片里的外星人的确是这么想的,毕竟他们遵循的还是人类的逻辑。所以,在《独立日》及许许多多好莱坞的科幻片里,当外星人试图联系地球人时,他们总是率先和美国人接触。
这里面有一种强大的自信。
自信之一表现在他们毛遂自荐担任了地球文明先锋的角色,通过电影、电视,通过目击报告,扮演了外星人选择的通灵人、传道者等角色;自信之二表现在他们丝毫不忌讳充当外星人优先攻击的对象,一次次毁灭自己的地标性建筑,展示遍地废墟的狼狈。
在《独立日:卷土重来》里,这两种自信都有。电影里提到的罗斯维尔事件发生在美国,最后的集结地51区是美国外星传说中的圣地。而那个善意的地外文明,也率先和美国人联系,把大圆球的形象输入许多地球人的意识里。更不用说,带领地球人反抗外星人的也是美国总统,最后发起绝地反击的,是来自全球的精英飞行员,但领头的依然是美国人。
电影里的大攻击和大毁灭,最先发生在美国,整个美国东海岸被毁了,国会山、白宫和华盛顿纪念碑、自由女神像都成了废墟,与此同时,欧洲也被毁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巴黎埃菲尔铁塔、伊丽莎白塔、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被轻易摧毁,变成碎片。
不只是毁了就算了,既然是电影,就要毁得有技术、有层级、有美感。《独立日》的特效至今仍为人称道,《独立日:卷土重来》更进了一步,外星人的巨大母舰在海洋中降落的场景,有层次、有情节、有美感,逻辑非常清晰。你能想象在电影里上海被外星人掀起的巨浪摧毁吗?你能想象在电影里东方明珠变成废墟吗?
哦,不!我们这个民族一向多灾多难,所以,我们的文化里,对死亡、毁灭,对一切怪力乱神甚至对别人的意见、批评、负面新闻,对所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物,都会强烈地排斥。人们如饥似渴地寻找安全感,希望知道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局面。所以,我们不喜欢看到直言耿见,就连关于明星的报道也很难看到批评。
这种外星人导致的绝世天灾类型的电影,却偏偏把这些都冒犯了个遍,它就是怪力乱神,就是失控,就是说明我们的脆弱。所以,即便我们的技术能够迅速追上,观念的进化还要很久很久,要在我们的电影里看到东方明珠倒掉,还要很久很久。
在武志红老师的书里读到过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的一段话,大意是,有人过分看重自己,无法忍受自己控制不了局面,总被自己一时一地的思想控制,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零零碎碎的念头就是“我”,就是他本身,一旦遭受挫败,就像一次微小的死亡。
而我们得学会接受这些微小的死亡、微小的冒犯,不管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在一次次毁灭、死亡和新生中,变成新人。
来源:《意林·原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