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日本对东南亚痛下杀手,战后他们为何却愿做日本的“舔狗”?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给每一个遭受战争侵袭的国家留下了惨痛的回忆。

二战时期的中国更是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的战场,我们的大片国土被日寇所侵占,百姓们也遭到了残忍的欺压。不过爱国志士们始终没有放弃抵抗的信念,正是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们才能挺过十四年艰苦的抗战历程,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没有忘记,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但是在二战时期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中国一样也曾经遭受过日本的侵略,但是当地的百姓却并不是很讨厌日本,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战时的日军

一、二战前的东南亚局势

自从殖民主义在欧洲兴起以来,全球一些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便引来了西方列强的抢夺,东南亚地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就侵占了印度尼西亚,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主要在东南亚海岛地区和东南亚半岛地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形成了商业垄断;在东南亚半岛地区,则与当地形成了公平公正的商业关系。之后进行环球航海的麦哲伦又将菲律宾变成了西班牙的地盘。

他们在侵占这些国家之后在当地进行了残忍的统治,这让当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越南地区的法国军队

当时靠近中国的东南亚国家还处在中国的中华宗藩体系之下,这让他们免于遭受西方侵略者的攻击。但是随着清朝中后期国力走上了下坡路,清王朝对于东南亚国家的保护力度也出现了下降,英国便在此时乘虚而入,将缅甸纳入了日不落帝国的版图之中。

于此同时法国也开始觊觎东南亚,他们选择对越南下手,和其他国家相比,越南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更为密切,清政府也曾经派出军队与入侵的法军作战。虽然清军在西南战场上的表现并不差,但是此时的他们已经无力继续履行宗主国的义务了,只能将越南拱手让给法国人。

中法战争

至此东南亚地区除了泰国之外,其余的国家都已经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当地百姓被迫在为殖民者劳动,当地的自然资源也被大量掠夺,这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仇恨的怒火,只不过这些国家既没有有力的领导者,也没有足够的反抗力量,这让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

而作为独立国家的泰国其实也并不好过,他们当时奉行的策略是同时讨好英法两强,泰国当时的领导人是第五代国王拉玛五世,他采用迂回的外交策略在英法两国之间周旋,让他们将自己作为双方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带,而为了维护这段关系,泰国政府每年也要向英法出售大量的资源,这和周边的殖民地国家也没有太大区别。

随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东南亚国家内部出现了许多新的声音,他们力图通过自己的力量赶走西方侵略者,借此来恢复自己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由于实力悬殊,他们的反抗行动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二、日本的种族宣传

在这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几乎占领了整个西欧,与他们隔海相望的英国也元气大伤,日夜提防着德军的攻击。

这样的状态让英法失去了继续经营东南亚殖民地的精力,不过当地百姓依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翻他们的殖民统治,这让他们迫切希望出现一股新的力量,来彻底扭转东南亚的政治局面。

进入东南亚的日本士兵

而此时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战斗也陷入了僵局,他们在1937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初期日军很快就在正面战场上击溃了国民党的部队,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几乎全部沦陷。

然而就在他们打算继续扩张的时候,却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阻击,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也在日占区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日军明白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攻陷全中国,中国战场正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作为新兴的军国主义国家,为了快速发展扩张他的殖民地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农、林、牧资源及石油煤炭资源;占领了中国华北地区的小麦、棉花、盐、铁等战争必需品。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支持本国的发展以及在二战期间对日本军队的补给。

为此日军在商议之后,决定将战火引向东南亚,那里不但有丰富的橡胶、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占领那里还可以帮助日军增强对于南太平洋的控制,有力支援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

于是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入侵东南亚地区,虽然英法等国在那里还留有部分部队,但是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和日军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与日军交手后很快就败下阵来,这让日军很快就占据了东南亚的大片土地。

而日军在入侵东南亚之前,自然也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次他们使用的是帮助亚洲同胞赶走欧洲侵略者,再共同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这一说辞非常契合当时东南亚百姓的心理需求,当地百姓在日本的宣传攻势下,也开始将亚洲人视为一个共同体,这让他们的抵触情绪变得很低。

当时日本的宣传画

但是事实不如他们所愿,本以为日本人在赶走侵略者之后,能够帮助自己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但是日本和英法殖民者实际没有什么差别,他们想得就是从东南亚地区掠夺资源,而当地百姓则被视为廉价的劳动力。

因此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大批东南亚百姓被迫成为日本的劳工,有些人在当地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还有一些人被送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帮助日本人建立工事。许多人因为承受不住繁重的劳动和日军的责打而丧命,日本人的谎言也因此被戳穿。

不过由于此前当地百姓也会受到西方侵略者的欺压,因此他们对于日军的反抗情绪并不是十分强烈,毕竟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而且还有不少人认为同是亚洲人的日本人做事是比为英法做事更有价值的,而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宣传攻势的威力。

三、日本的后期战略

在日本占据东南亚地区三年后,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被动,他们的对外战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需要更多的防守兵力,从中国战场上抽调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日本只好将东南亚地区的兵力抽调到太平洋岛屿战场上。

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

日本此时也不愿意损失掉东南亚地区的资源,为此他们选择在东南亚地区扶持傀儡政权。日本名义上是帮助他们建立民族独立政权,但实际上只是让他们在当地帮助他们继续掠夺资源,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政府和日本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政权并没有什么不同,但问题是在这些政权之前,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已经很久都没有国家的概念了,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日本的这一政策感恩戴德。

比如他们在缅甸扶持的昂山就被视为缅甸的国父。昂山在早期和日本达成协议之时,为向日本表达衷心,残忍对待中国战俘。这一举动也让日本人看到了昂山的决心,便扶持他成为缅甸的“傀儡总理”。又如,日本在侵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后,均派出日本人担任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市长,来管辖与统治两国的军事机构,山下奉文担任日军司令,公开宣布要把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列入日本。

在日军撤离之后,虽然当地百姓依然遭受着傀儡政权的欺压,但是大多数百姓并不会将这笔账算到日本人的头上,因此他们的反日情绪也并不是很强烈。

缅甸国父昂山

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扶持的这些傀儡政权有的被新的民主政权所取代,也有的就这样成功地延续了下去,这也说明当地百姓并不是很反感这些傀儡政权,对日本自然也不会记恨。

二战之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恢复,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可靠的市场,此时他们再度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虽然当时东南亚地区的不少百姓依然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但是政府对于经济利益的重视让他们选择开放市场,随着各国经济交流的深入,当地百姓对于日本人的仇恨也逐渐消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这些东南亚国家对于日本侵略者不像中国百姓这样讨厌,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统治时间只有三年左右,这远远不能和抗日战争的十四年相比,这让他们对于日军的仇恨并不深刻。

其二是因为在日军侵略之前,东南亚的国家其实也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欺压,对于他们来说日本人的到来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殖民者而已,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他们对日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

最关键的是第三点,即日本在当地进行的文化宣传以及扶持的傀儡政府,让他们的亚洲民族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不少东南亚的百姓虽然也对日本人不满,但是相比于欧洲侵略者,他们会更倾向于日本,这也是他们和中国百姓的最大差别。

战后日本工厂

而且在战后,东南亚各国又很快和日本恢复了邦交和经济往来,在经济上获得了日本的帮助,这让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那段历史也被选择性地忽视了。

注:

本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参考自《二战全史》


#为什么二战中被日本侵略的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不怎么讨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