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06年英国公布绝密资料:61年前,英国曾准备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众所周知,中国在近代史中受到英国的多次欺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有英国的参与。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英国也曾用核武器威胁中国。

1961年,英国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在新加坡储备48枚核弹头,而其目标正是中国。而这场轰轰烈烈的计划,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英国为何下定决心对我国进行核打击?这份计划又为何最终不了了之呢?

绝密档案公布: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

2006年,英国公布了一份秘密档案。

这份文档的内容正是1956年英国筹备的一项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

在这项计划中明确指出,一旦东盟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那么英国将毫不犹豫地将核武器投入战场。

英国之所以想要用核打击对我国进行威胁,就是想要继续取得对香港的控制权,想要阻止香港回归中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腾飞,这使得英国对香港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

而在二战以后,很多国家脱离了英国的殖民控制,为了实现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扩张,尚在控制之下的香港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随着英国在远东地区殖民地的扩张计划的展开,该地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从经济层面上考量,香港经济的繁荣,每年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收入。有人曾如此形容过香港,说“这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话虽粗俗,但却十分有道理。

根据曾任香港高级专员何乐所透露,以1990年举例,英国在香港获得的收益,仅直接收资、专利权的使用和股息收益三项便可达到104亿。

香港的经济价值,由此便可窥得一二。

在从政治意义上讲,香港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要地。

香港地区既可以作为英国在远东的深水基地,又可作为日不落帝国控制远东地区的基地与桥头堡。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而说起香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来源,便要追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当时的清政府因战败于英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明确指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而八年后,清政府再次战败,再次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附近交由英国管制。

到了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和以南,界限街以北的975.1平方公里租借给英国99年。

本次条约签订以后,意味着从1989年7月1日起,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的99年内,香港全境归英国所有。

英国自鸦片战争将香港地区收入囊中后,就一直致力将香港地区打造成远东地区最为重要的殖民区和金融贸易中心。

那时的中国正在殖民主义和官僚主义两座大山下艰难求存,中国的独立复兴之路遥遥无期。

而当时间进入20世纪5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在共产党成立之初,我党便对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而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在党的领导下,采取了与国民党迥然不同的态度。

我国政府明确指出:对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断然否认,并且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的存在。对于香港和澳门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则采取了有利于稳定和发展的特殊对策。

而后,时间到了50年代初,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进行抗美援朝。而抗美援朝的美国失利令众多西方国家大跌眼镜。

在抗美援朝战争之时,中国志愿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毫不退缩,使中国人重新挺直了脊梁。

抗美援朝的胜利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起了中国军人的威严形象,令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军事力量有了新的认知。

这让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感到忌惮。

那时的英国首相感到了中国的威胁,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地区殖民地的利益,在英国上层领导人的推动下有了之后英国在新加坡储备大量核弹头计划的实施。

核基地的建立:英国“小动作”频频

在本次计划实施过程之中,虽然英国对此做出了很多准备,但英国想要实现对中国的核计划,困难依旧不少。

先是英国距离中国太远,在核武器的射程之外。英国无法在家门口将核武器发射到中国来。

其次,英国的空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英国空军设备设施的限制,英国可以携带核武器的重型轰炸机根本无法实现自由起降。所以英国在现有设施无法短时间内更新换代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对远东地区的核打击。

因此英国需要在核武器射程范围以内的亚洲地区找寻一个合适的核武器储备基地。于是,新加坡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英国计划实施中的重要一环。

至于英国为何将新加坡作为远东地区的核基地,这就要从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的殖民地说起。

细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共有56个。而在亚洲11个殖民地中,有8个国家在二战后便挣脱了英国的桎梏。

而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在亚洲地区的殖民地下降到三个,分别是文莱、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

于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水的新加坡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英国部署核武器储备基地的最好选择。

而这份计划的真正落实是在1961年,英国外交大臣宣称:只有动用核武器,才能解决远东地区的根本问题。

在英国高层领导的呼吁下,英国将在新加坡地区部署48枚代号为“红胡子”的战术原子弹,目标直指中国。

首先,英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核弹头储备,最大底气便来自于1952年,原子弹的研发成功。

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签署了在澳大利亚一个小岛上建立原子弹实验基地的命令。

很快核武器的研究便有了突破,在1952年10月3日,英国便成功测试了第一枚原子弹。

这颗原子弹在一艘船体内引爆,几乎是瞬间便汽化了整艘船。其造成的威力一眼可见。

英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后不久,英国便将这项武器投入到军事行动当中,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也随即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远东地区的核储备计划。

其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处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之下,而香港地区作为英国殖民地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远东地区的最佳碉堡。

因此,英国阻止中国收回香港地区主权,并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的背后,也有着美国政府的影子。

到了1962年,在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签署命令,要求英国皇家空军将原子弹运送至新加坡,同时,4个原子弹轰炸中队进驻新加坡丁加机场。

在整个六十年代期间,英国空军一直不断地在丁加机场进行核攻击演习。

且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空军的轰炸目标,不仅仅只是中国,还有缅甸等地。这给中国以及周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此时中英两国的军事竟比中,英国最大的优势便是其储备了大量的核武器随时可以投入战场。

计划失败: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之心不容动摇

1971年,英国海军被迫撤出新加坡,1992年,英国将战术核武器全部撤走,但保留了4艘装备有“三叉戟”导弹的潜艇。

但直到今日,再也没有动用这些潜艇的机会。而这项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英国没有将核武器投入远东地区的原因有很多,国际舆论是英国政府所考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核武器使用后的惨烈场面使得英国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动用核武器。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等地投放原子弹所造成的惨烈后果还历历在目,此时国力已日渐衰弱的英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刚刚历经二战的世界各国都不希望再次被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世界和平已是人心所向。

若英国使用核武器,必然大失民心。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会,也不敢率先动用核武器。

而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并不占据舆论高峰。

一旦将核武器投入战场,在英国的各种负面舆论必然甚嚣尘上的同时,很难保证是否会将更大范围的国家重新卷入战争,其结果无法预料。

1964年,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发是英国核储备计划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中国的原子弹研发成功以后,英国更加不敢动用手中的核武器。

在双方都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一方率先动用核武器,另一方必然使用核武器回击,难保不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此时的英国首相突然发现,自己手中这张核打击的底牌早已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的崛起之势已是势不可挡。

而后改革开放,将中国的经济再次推至更高的台阶。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中国的影响力、国防势力等的大幅度提升,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此时的英国却自从1825年起便经济危机频发,仅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内,英国便先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膨胀、国力衰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给英国的核打击计划造成了巨大阻力。

而这些经济危机,对于先是实施计划经济,后又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影响却几近于无。

于是,时至80年代后期,在邓小平同志的英明领导之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给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实力。

而英国这边,保守党上台执政,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女首相。

即使是面对大权在握的撒切尔夫人,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依旧表现得举重若轻。

二人在1982年的会见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中国似乎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而即便如此,香港回归之路依旧道阻且长。英国高层在不断地衡量,核武器这张王牌该不该打,打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是兵戎相见,还是重修旧好?是合作共赢,还是不共戴天?在中国不断强盛下,结果似乎一眼可见。

邓小平同志对于香港问题的强硬态度,中国原子弹的研发成功,令英国不敢赌。

而朝鲜战争之时,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优秀表现,令英国不敢开战。

1982年,英国政府与我国就香港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谈判,我国态度强硬,坚决表明新中国拒绝承认英国与清政府所签署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英国拥有香港岛等地的管理权,并要求英国在99年期满以后,将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

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中英双方经过多达22轮谈判。

最终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就香港问题达成合意。

本次声明明确表示,自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地区成立特别行政区,中国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之路波澜壮阔,这段历史背后彰显着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畏无惧的爱国精神。

短短几十载好似已时过境迁,中国大地已经换了新的面貌。似乎百年前,这片土地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已经距离我们很远。

然而,无论过去多久,我们都要记住中国近代史的血的教训,不可重蹈覆辙。

我们也要铭记中国无数先辈的付出与努力,向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