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底捞神话破灭,净利润骤降90%,老板却依然是新加坡首富

很多人会说A股市场疯狂,那些牛股从来就不看企业利润,市盈率都是百倍以上,被网友称之为“市梦率”。

殊不知,港股市场更加疯狂,明明是餐饮行业的海底捞,能给你炒作成为“科技股”,市盈率高到你都不敢想。

昨日,海底捞在港股发布业绩报告,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的盈利预期相较于2019年的23.47亿元净利润下降约90%。

换句话说,海底捞2020年一整年赚了2.3亿元左右,折合港元2.76亿港元。而截止昨日收盘,海底捞的港股市值为3649亿港元,这意味着海底捞的市盈率高达1322倍,这才是真正的“市梦率”。

尽管2020年对于海底捞来说过得并不容易,但是老板张勇却似乎过得很惬意,身家飙涨到了261亿美元,依然稳坐新加坡首富的宝座!


1

海底捞的业绩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多?


由于2020年实在特殊,对于海底捞业绩下滑我们都是有一定预期的,可是业绩下滑超过90%确实不是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海底捞给出的解释有两个:

第一、由于疫情来袭以及防御措施,餐饮场所实施了限制措施;

第二、由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了2.35亿元。

其实,对海底捞影响最大的还是疫情。据海底捞半年报透露,公司从2020年1月26日起关闭了大陆所有的门店,直到2020年3月12日才开始陆续开放。开放之后,严格遵守疫情管控措施,安排顾客分散就座,并且限制就餐人数。即便如此,海底捞去年上半年也接待了8100万人次,平均翻台率为3.3次/天。

而2019年海底捞则接待了2.44亿人次,翻台率为4.8次/天,如果仅从翻台率上看,海底捞下降了31.25%。

不过业绩却下滑得更为严重,2019年海底捞净利润为9.11亿元,而到了2020年却变成了亏损9.65亿元,一来一去相差了将近19亿元。

假设海底捞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为2.3亿元,这意味着海底捞下半年赚了12亿元左右。这个数据其实是不如2019年同期的。

此外,我们不要忽略了海底捞还在持续开店中,这意味着海底捞的赚钱能力正在退化。

再来看海底捞的汇兑损失,作为一个大多数店面都在中国的公司,却囤积了大量的美元。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公司在汇率上就损失了2.35亿,这种做法真的是一言难尽。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人民币不太信任的一种表现呢?


2

海底捞神话还能坚持多久?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一家餐厅,资本市场为何给予如此高的估值呢?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看好了海底捞的扩张能力以及头部效应。

截止2018年底的时候,海底捞在全球只有466家,仅在2019年全年,海底捞就开出了308家,店铺同比暴增66%。这也带来了海底捞2019年营收大涨55%的好成绩。

到了2020年,尽管疫情侵袭,海底捞依然在去年上半年开业了173家,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共有935家,其中国内有868家,占比高达92.8%。

按照2020年上半年的开店速度,海底捞2020年底的店铺数可以达到1100家。门店数相较于2019年可以增加43.2%,营收理论上可以增加30%左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海底捞的神话无法持续,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达到顶点,最后走向衰落。

众所周知,海底捞卖的不是口味,而是服务。可是很多时候海底捞的服务有点过了,比如说给生日的人唱生日歌,那种尴尬场面一言难尽。

除了服务之外,海底捞的门店也正在内卷。以前一座二线城市或者三线城市有一个海底捞,人们可能为了尝鲜就会去光顾。可是当一座城市开了四五家,甚至是十几家的时候,这些店铺之间会不会互相吸走对方的顾客呢?

这就必然会造成一种内卷现象,从而导致海底捞的翻台率逐渐下降。

另外,海底捞并不像科技公司一样存在着0边际成本的效应,它其实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开店越多,投资越大,回本难度也就会越高。此外,随着海底捞越来越多,它的稀缺性也就不复存在。

最最重要的是,海底捞的这种神话只能在中国有效,出了国门之后,有几个外国人会对海底捞感兴趣?

这也是海底捞迟迟不敢在海外大举开店的原因,它的服务灵魂只有国人认可。

比较可笑的是,海底捞在疫情期间最困难的时候,新加坡首富张勇一边向银行贷款,一边减持股票套现。谁也不知道海底捞到底缺不缺钱?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