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熊德龙:没有半滴中国血,却在中国捐款上亿,还在美国升中国国旗

1995年10月1日,一面中国国旗冉冉升起,但是升旗的地方不是中国,而是在美国洛杉矶。

国庆对于我国意义非凡,能在这样的日子在美国国土升起我国的国旗想必一定是我国华侨所为。

可实际上,这个升旗的人叫做熊德龙,虽然是中国名字,但他却没有半点中国血统,那么他为何这样做?

他与中国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熊德龙是一个长相粗狂,虎背熊腰的男人,只看面相很多人绝对看不出他属于哪里,虽然长期旅居美国,但他既不是中国人,也没有美国血统,而是一个印度尼西亚人。

1947年11月,熊德龙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具体是哪天出生熊德龙也说不清了,因为出生没多久他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路边,幸而被人发现送进了孤儿院。

虽说这孤儿院愿意暂时收留他,但总不是长久之计,这里没人专心照顾年幼的他,因为没有父母,他和很多孩子一样都有些性格孤僻,这样下去绝不是好事。

不仅如此,熊德龙年幼时并不似成年后威武,幼年时因为营养不良导致他十分羸弱,百病缠身,就连孤儿院的院长都一直做着将他抬出去的准备。

但熊德龙似乎命不该绝,他的“贵人”这时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而他的“贵人”就是熊如淡和黄凤娇夫妇,他们是旅居印尼的中国人,老家就在我国广东梅州。

其实夫妇两人并不是没有孩子,相反,他们一共育有多个孩子,本来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收养,可他们见到瘦弱可爱的熊德龙时,却也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

熊如淡夫妇当即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熊德龙。

熊德龙其实在遇见熊如淡夫妇前是没有感受过人间温暖的,甚至人世间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冰冷的、无情的,为了让年少的熊德龙健康成长,夫妇俩可谓是花了不少心思。

在生活上,熊如淡夫妇虽然做着小生意,可日子并没大家想的那么富裕,加上要养活几个孩子,夫妻俩每天也在勒紧裤腰带生活。

但是熊如淡夫妇对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从不妥协,包括熊德龙,即使达不到最高标准也必须是标配,别的孩子有的,熊德龙也没有缺什么。

可熊德龙青春期时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他的长相就不像中国人,有中国人父母,又有一个中国名字,这在小朋友之间多少显得“不伦不类”,为此熊德龙当时也有些小情绪。

但熊如淡夫妇从来都是拿熊德龙当亲生儿子看待,在熊德龙未成年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眼前的父母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熊如淡夫妇担心他健康成长也没有告诉他实情。

虽然是养父养母,可熊如淡夫妇的用心程度天地可鉴,他们对熊德龙的中式教育一直在路上,“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这些熊德龙从小就张口就来。

虽然养母黄凤娇没什么文化,但是她却教会了熊德龙最多,和熊德龙的感情也最深。

而熊德龙在养母身上学到最多的,那就是“做人莫忘本”,这句话可能很多人没什么概念,但是对于旅居海外,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中国人尤为重要。

黄凤娇每年都会往梅县老家给老人寄一大笔钱,就算是生意惨淡身无分文,她也会把心爱之物典当换成现金寄回老家,这种付出精神让熊德龙永生难忘。

随着年龄的增长,熊德龙的外貌也越来越像外国人,夫妻俩知道这种事不可能瞒一辈子,最终还是将实情告诉了这个苦命的孩子。

俗话说父母恩难报,熊德龙深知熊如淡夫妇的不易,更何况这些年他们对熊德龙的点点滴滴,这个外表刚毅的孩子都心如明镜。

16岁那年,熊德龙看着头发见白的养父母,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辍学创业。

熊如淡也是生意人,他在平时没少向熊德龙传授生意经,更教会了他生意人应该如何以诚相待他人,并且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就这样,熊德龙就像是一个满脑子知识却毫无经验的水手,在商海沉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舟。

两年的时间让熊德龙成长了不少,在他18岁那年,在父母和众多好友的建议下,熊德龙把全部的家当都投入进来,办了一家海绵厂。

这是熊德龙第一次独当一面创办企业,因此就显得格外用心,无论大事小情都会亲自过目,而且他还用养父母教他的一句话作为自己公司的座右铭。

“孝敬父母、忠义朋友、信誉事业。”

因为熊德龙严格执行这句话,很多生意上的伙伴都对他尊敬有加,一些客商为了交这个朋友也要多进些货,这样一来,熊德龙的生意算是有了起色。

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当熊德龙意气风发之时,夜里一场大火彻底烧尽了他所有的念想。

因为海绵材料极度易燃,当熊德龙闻讯赶来时,海绵厂已经全部烧成了灰。

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和第一次做人一样珍贵,这一把火可想而知对熊德龙是多么巨大的打击,更何况这个海绵厂是自己这几年全部的家底。

没了海绵厂,熊德龙每天萎靡不振,本想着自己发达起来就可以替父母分担一部分压力,可如今却好似一场梦,如何能不叫人痛心。

但熊如淡看出了儿子的烦恼,他和黄凤娇瞒着熊德龙,把家中其他房产全部卖掉给熊德龙用作创业资金。

熊德龙拿到钱的那一刻他痛哭流涕,在这世界上没有比熊如淡夫妇对自己再好的人,这份恩情,今生今世一定加倍奉还。

熊德龙的第二次创业可以说弥补了很多第一次的不足,实际上第一次创业海绵厂并没有做太多的考察,海绵厂虽然能赚到些钱,但绝不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而这次熊德龙深入地剖析了市场,能赚大钱的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唯独烟酒业在那个年代不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利润可观。

熊德龙的烟酒厂就这样拔地而起,这一做就是十几年时间,经过熊德龙的苦心经营,经营范围逐渐从烟酒横跨金融、酒店、国际贸易等等,在全球各地都有了他的分公司。

这里面就包括很多人熟知的好莱坞大都会酒店、熊氏地产、新加坡金叶烟草、香港皇玺洋行等等,这些全部都是熊德龙熊市集团旗下产业。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熊德龙把全家都带去了美国定居,虽然生意繁忙,但熊德龙从来不忘每周与父母小聚几次。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状态,在外人看来,如果不是熊德龙粗犷的外表,没人会相信他们原本不属于一个家庭。

1978年,我国正经历改革开放的狂潮,国内外贸易往来加剧,熊德龙也有了回到中国看看的念头。

那一年熊德龙31岁,每次都是听母亲说起中国如何,自己却从没见过,他想着不如趁这次机会回到母亲的老家探望一下,看看养父母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但当熊德龙来到母亲口中的梅州客家时,他却发现这里早已和母亲描述的千差万别。

此时的梅州已经建设成了城市,早已不是当年的村庄模样。

可无论怎么改变,熊德龙来到梅州却惊奇地发现,虽然自己一次都没有来过,但这里的人就像是认识很久的老乡,这让他倍感亲切,要知道这种感觉是在海外花钱也买不来的。

当然熊德龙这次回来不仅是探亲,更是要来考察一下中国的市场,几天下来,熊德龙走访了近十个工厂、多所学校。

看过之后,熊德龙由衷的感觉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弊病,比如工厂设备不更新,这些设备在他看来都是相当陈旧的,这样的机器很难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

熊德龙没有过多考虑,直接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设备赠送给了当地工厂,要知道设备就是工厂的命,熊德龙这么做无疑是给当地的生产制造业一个新的生命。

另外一点就是当地的教育,他觉得当地师资力量实在缺失这种教育水准在国际上是毫无竞争力的,而且细心的熊德龙还发现,当地竟然没有一所能拿得出手的大学。

大学是一个城市的根本,是城市发展所需人才的来源,为了这件事,熊德龙回到美国后一直在挂念梅州的教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需不需要什么帮助。

1984年,梅州应发展要求准备建设嘉应大学,熊德龙听闻后直接汇款210万人民币用作建设资金。

不仅如此,在建校期间很多师资等问题都是熊德龙想办法解决,而且后续的教学器材等等,全部都是熊德龙从海外购邮送到嘉应大学的。

在熊德龙的支持下,嘉应大学仅一年时间就建设完毕,学校开幕之际,校方领导致电熊德龙,衷心希望他能够到现场参加典礼。

这个电话很突然,熊德龙从没想过自己的资助有任何回报,但经校方领导一说,他对自己支持建设的学校也颇有兴趣,马上退掉了一周的行程,直接飞到了梅州嘉应大学。

熊德龙自己也曾说:每次回到家乡都有不同的感觉。

熊德龙对父亲母亲有多崇拜,对梅州就有多喜爱,熊德龙在梅州自建的建筑中,就有一座“贤母桥”和一个“如淡长廊”,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养父母。

看到我国迅速地发展,熊德龙比赚到多少钱都高兴,继嘉应大学后,熊德龙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为梅州优秀教师奖,凭一人之力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教育水平。

除了梅州,熊德龙在湖南等地接连资助了多所学校,其中还包括赫赫有名的中山大学。

除了教育方面的资助,在社会公益上熊德龙更是做到了极致。

曾经一个云南烟草厂商因为缺少设备停产,熊德龙知道后直接从国外购进先进设备送了过去,并留下话:什么时候赚到钱再还。

几个月后,厂子就赚到了钱,马上将设备钱打给了熊德龙,可没想到熊德龙第二天转手就将钱捐给了我国医院。

这种公益捐赠对于熊德龙来说已经多到数不清,截止到1990年,熊德龙在中国的资助金额已经达到了近3000万元,时至今日累计已达上亿。

即使在当时那个年代,来中国以慈善为名盈利的外籍商人可谓数之不尽,他们在中国以公益为敲门砖,投资国产民营企业,最终独自霸占,将我国企业家踢出局。

但熊德龙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他所坚持付出的几乎都难以换取回报,例如帮助我国人才出国培训、无利息为国内工厂提供设备。

有人曾问道熊德龙:“你虽然有中国养父母,但你并不是中国血统,何必做慈善做到这个地步?”

熊德龙闻言解释道:“我虽然是老外长相,不是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特殊感情,我有百分百的中国心和梅州客家的热心!”

很多人当时并不相信熊德龙的话,熊德龙也没有过多解释,但时间会给出答案。

1993年,熊德龙再次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以百万美金的价格在美国人手中收购了《国际日报》,要知道这其中所需费用加上前期运作其实远不止百万美金。

一个报刊如果想做好,尤其是国际版报,那起码要投入千万美金,并且需要长时间的运营才能有所收益。

而且就在刚收购《国际日报》不久,熊德龙就亏损了2000万美金,可他却看起来毫不在意,这又是为何呢?

实际上,熊德龙收购《国际日报》根本不为了赚钱,用他的话讲,报纸可以富裕人的精神,更可以成为在美华侨与祖国之间的纽带。

熊德龙的《国际日报》都是以中国人的角度在诉说这世界的变化以及祖国的变化,正式发行后熊德龙没用几个月就回了本。

当时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华侨约有180万人,各行各业的都有,熊德龙在美国卖中文报纸还能赚到钱,这就能说明在美华侨们对他何其支持。

而且无心栽柳柳成荫,这份华人报纸带给熊德龙的也非常多,如今历任美国总统参加竞选,都要在熊德龙的报纸上进行拉票,以此来博得华人支持。

1995年的国庆节,熊德龙再创壮举,当天他约在美华侨、中国驻洛杉矶领事冯树森等华人朋友相聚一堂,举办了一次相当隆重的升旗仪式,这一举动无疑让所有华人折服。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熊德龙再次组织华人聚会,庆祝这个国际大事。

在美华人的心在这一刻凝聚,只要是常年在海外的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熊德龙先生。

熊德龙做到的不止如此,他还将我国中央电视台搬到了海外荧幕,这可谓是个奇迹。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要他看到祖国的消息!”

他不遗余力地将中国消息传播至海外,倘若他不热爱中国,如何能做出这么多爱国举动呢?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因为没有经验,我国在抗疫之路上吃了不少亏,熊德龙也是揪心不已。

当时他在印尼进购了近千万的医疗仪器和设备直接送到了中国,这份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时至今日,熊德龙依然告诉自己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曾经熊如淡夫妇教给他的,他将这些又教给了自己的孩子,在他的眼里,养父母给了他新的生命,不仅如此,还给了他一颗中国心,而这颗心,他将用一辈子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