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新加坡贸易发展部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国民经济初步统计数据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名义GDP达到了1460.572亿新元,去年同期是1320.935亿新元。
按此计算,二季度新加坡GDP提升了139.637新元,名义增长率为10.6%。增速如此之高,一方面表明新加坡经济在二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建筑、制造、服务和对外贸易均在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则表明,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特别是转口贸易中“石油、煤炭、天然气、镍、棕榈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新加坡二季度经济带来了额外的加成,这就是通货膨胀。
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多家机构都曾明确表示:多国经济正走向“滞涨”,经济真实性上涨幅度,已经被通货膨胀超越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新加坡经济,也是如此!
剔除通胀,新加坡经济实质上涨多少呢?
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GDP,我们称之为“名义GDP”,体现的是各国的经济实力规模大小,但里面包含了通胀因素。想要获得剔除通胀因素之后的“真实性生产提升情况”,我们需要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所谓实际GDP,指的是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当前的新加坡,采用的基期价格是2015年。用这一年的价格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得到的实际GDP为1274.057亿新元。
用同样的基期价格统计2021年第二季度,得到的实际GDP为1220.916新元(如下图)。由于都是采用同一个基期年的价格来核算,不就等于是剔除了商品和服务价格波动因素带来的影响吗?
接下来,用2022年第二季度的实际GDP与去年第二季度的实际GDP做计算,得出:新增53.141亿新元,增长率为4.4%。这个增长率,就是我们平时提到的经济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胀的贡献。
小结:我们平时提到的各国经济规模大小,都是采用市场价格计算的,纳入了通胀因素。比如:2021年美国GDP在23万亿美元左右,我国超过了17.7万亿美元。提到的经济增速,却是采用实际GDP来计算的。
二季度新加坡GDP创新高,环比为何是下降呢?
上文提到,按市场价格计算,新加坡二季度GDP达到了1460.572亿新元,创新高;按照基期价格计算的实际GDP,也比今年第一季度更高。似乎环比增长率为正,媒体报道出来的为何却是下降0.2%呢?
这就需要引入“季调”概念了!上面提到的名义GDP、实际GDP都是未经季节调整的,属于“原始数据”。这样的数据容易被生产、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干扰,比如:农业生产的春耕、秋收——生产与收获脱节。
9月是中秋节的消费旺季,但相关生产行为却可能在6月份就完成了。再加上各个季度工作日数量的不同,都会使得按“原始数据计算的环比经济增速,不能真实地体现经济发展本质”。
因此,经济学家们发明了季调的核算标准,将上述影响因素抹平,平均分配到各个季度,从而得出了“采用季调标准统计的实际GDP”——2022年第二季度为1274.847亿新元,一季度为1277.985新元(如下图)。
按此计算,采用季调标准,新加坡二季度的实际GDP环比减少了3.138亿新元,环比降幅为0.2%。现在,网友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同比增速,环比增速计算差异,了解清楚了吗?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