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千年的沉船
散落海底的宝藏
它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又计划去往何处
“黑石号”出水文物来到上海博物馆
唐代的青花瓷盘八棱胡人伎乐金杯
以及长沙窑、越窑、邢窑的大量精美瓷器
带来 “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故事
《宝历风物——“黑石号”出水珍品展》
2020年9月15日,一场久违的展览在上海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此次共展出248件文物,其中有来自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与国内9家文博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开展当天并非假日,又处疫情期间,但观众还是源源不断涌入展厅。
展览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吸引这么多人前来观看呢?这一切都要从20多年前的一艘沉船说起。
1998年德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船只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
陆明华:是渔民在下海作业、打捞海参的时候发现的。据介绍,最早是采到了陶瓷罐,捞上来以后,这个事情外面就知道了。
王鲁湘:它具体的沉船的地点是在?
陆明华:是在印度尼西亚的这个爪哇海那边,有一个勿里洞岛,附近有一块大石头,黑色的石头,所以把它后来命名为是“黑石号”。
王鲁湘:并不是这条船叫作“黑石号”,是因为它沉船的附近这个大礁石是个黑石头。
陆明华:是的。
“黑石号”沉船的发现在当时震惊了世界,被发现的瓷器之多,以及围绕在这艘沉船上的谜团,都让“黑石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考古学家对船体残骸推测,船只长约18米、宽约6.4米,是阿拉伯人使用的双桅或三桅三角帆船。
王鲁湘:它装的东西有来自现在河北的邢窑、有来自河南的巩义窑、有来自这个湖南长沙窑、有来自这个浙江的越窑,还有沿着这个海岸线广东的一些地方窑是吧?也就是一艘外国商船,满载着中国的货品,然后沉没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域里头。那么从“黑石号”装的这个各个瓷口的瓷器看呢,至少这个船主或者这个来运瓷器的这个外国商人,他对中国瓷器各个窑口的情况他是相当了解的,他几乎代表性的这个南北窑口东西窑口他都有选择。
陆明华:船上的主体商品是长沙窑,另外就是还有一些白釉绿彩,也是比较特别的器物。所以应该说他们是比较了解这个行情的,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几家博物馆曾先后向打捞方提出购买“黑石号”的出水文物。但打捞方当时的开价高达4000万美元,而且提出必须整体购买,所以中国的博物馆最终不得不放弃。随后,新加坡圣淘沙公司于2005年筹资3200万美元购得了这批贵重文物。22年后,“黑石号”出水的部分精品文物,第一次来到了中国。
陆明华:这个里面它是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图案。
王鲁湘:这个图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呀。
陆明华:丰富多彩。有山水、花鸟、人物,还有这个诗句文字。
王鲁湘:这种釉光还特别亮。
陆明华:有一些就不一定了。因为海水里面浸泡,或者是受到海水的腐蚀以后,有的就把釉都腐蚀掉了。
王鲁湘:就是民间说的被海水“咬”了。
陆明华:“咬”过了,很多就是面目全非,但是有的保存好的,比如说在罐子里放着密封的,就保存得非常好。
王鲁湘:跟新的一样。
陆明华:就是。
王鲁湘:它用的这个颜料有几种呢?我看有褐色、有绿色。
陆明华:褐色、绿色是比较主要的两种。因为长沙窑一个特色,这个是长沙窑彩绘瓷的一个特色。
大量物品被打捞上岸,人们最需要了解并解决的就是沉船的年代问题。专家曾采用放射性碳 14 对沉船上出水的八角、茴香和船体木料等物品进行了年代检测,但均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直到一个并不起眼的瓷碗的出现。
王鲁湘:“黑石号”沉船,说是一艘唐船而且有具体的这个时间的锁死,好像是基于船上发现了一个有铭文的碗是吗?
陆明华:这个碗现在也借来了,就在这里。“黑石号”沉船发现以后,里边发现的一些器物是有纪年的。比如说唐代的一个江心镜,它是有非常明确的一个纪年,那个是8世纪的。后来在整理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碗,这个碗很不起眼——质量一般,但是它有文字,它上面写了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这个时间可以确定了,是9世纪了,这就证明,很有可能这一大批东西就是这个时间前后的。
王鲁湘:就这个前后,不会相距很远的。
陆明华:不会相距很远,就是在宝历前面或者后面,所以这个展览把它定为“宝历风物”,实际上就是有一点借助了这一件碗,有纪年的实物。
王鲁湘:对,宝历二年,公元826年。
宝历二年,是中国唐代第21个皇帝唐敬宗李湛登基的第二年。这些证据可以证明这船货物至少是宝历二年后的若干年。在出水的物品中有98%是中国瓷器,其中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大约有56500件。
令人困惑的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时代的文物出土,都没有数量如此众多的长沙窑瓷器。为什么这艘船会有这么多的长沙窑瓷器呢?
陆明华:几十年以前,对长沙窑的研究,大家还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改革开放,所以就认为(长沙窑)大多数可能是国内市场的东西。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外面有很多(长沙窑的)发现,特别是东南亚、中东地区的发现,我们慢慢地感觉到,可能很多长沙窑瓷器是定向外销。因为从国内的发现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就是发现的量不是很大。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望城县的铜官镇一带。唐代诗人李群玉曾写诗,描写长沙窑当年烧窑时,洞火冲天的壮观情景,“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长沙窑瓷器造价低廉、产量大,在唐朝时吸引了很多外国客商前来采购,如今这些瓷器上精美的图案,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信息。
王鲁湘:这种装饰风格都是贴花,贴四个花,然后褐彩往上头一泼。但是这个贴花的花纹有很中国、很传统的,也有非常西亚的。
陆明华:沉船的很多瓷器可能是带有一种阿拉伯地区的风情或者是风俗习惯的,在器物上面出现。现在有湖南的专家认为有外国人到达过窑址,到达过湖南。
王鲁湘:到达过长沙窑那边。
陆明华:那么就是说明外国人对这个方面接触还是很密切的。
“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瓷器,至少来自五个分散的中国窑厂。除了长沙窑之外,还包括200件浙江越窑青瓷,350件河北邢窑、河南巩义窑的白瓷,和700多件广东地方窑口烧造的粗糙青瓷。
陆明华:这个“黑石号”沉船实际上也有几百件越窑的青瓷产品,但是很好的越窑青瓷感觉好像不大见。为什么呢?实际上船上有不少,有的器物还是非常精美的,出去的时候我估计肯定是质量是很高的,但是由于海水的腐蚀,这个越窑瓷器受到的影响非常大。越窑瓷器,我个人感觉好像是耐腐蚀的海水腐蚀的程度是相对要差一些。
我个人觉得,因为不少越窑瓷器都是这种情况,比如说在“黑石号”沉船附近,有宋代的井里汶沉船。井里汶沉船出的瓷器也是这样,量比较大,都是腐蚀得都比较厉害。所以我们整体地看,越窑的瓷器在“黑石号”出水的瓷器中间,它的腐蚀程度是比较高的。有的釉彩的光泽没有了,有的甚至于釉都消失了。
在“黑石号”沉船打捞瓷器中最令人惊喜,也最珍贵的是三件唐青花瓷。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花瓷。
王鲁湘:出土的这个文物中间,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巩义窑的几件唐青花瓷器的发现。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么精彩的瓷器只有这几件?而且显然它那个花型也是带有异域色彩的,但是为什么就这么几件,不像长沙窑五万多件。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那个是可以叫作青花吗?还是只是只能叫作是蓝料?
陆明华:有的人可能觉得是跟外面的蓝彩是一样的,但是国内的专家基本上是认定它是唐代的青花,现在比较有共识了。所以我个人理解,这个唐青花在当时可能不是一个大批量生产的。因为到目前为止,窑址虽然已经发现了,是在河南的巩义,但是外面看到非常少,主要是在扬州等港口城市发现。所以这个指向性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这些东西少量的出现,说明什么问题?我是有这么一种想法,是不是这种器物,它是比较高端的,或者是少见的新产品之类的,所以是没有大量的生产。
这批唐代的宝藏种类繁多,除了瓷器之外,还有金银器、铜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尤其是金银器精美华丽,使得人们对唐代海上贸易有了更多的认识。
王鲁湘:船上出土的这个少量的金银器,虽然量不多,但是它的品质非常高。这个可以说明这个船主人的身份吗?他怎么得到的这么高等级的金银器呢?
陆明华:像这样重要的一个航船,上面有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可以拓宽一些思路?不完全从这个外销的这个角度,外销角度当然是要考虑,但是因为很多外国船来了以后,他们有一个进奉的规定,包括这个商船来了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其中有一条是进奉。所以这个是不是和外国的进奉、朝廷的赏赐有关?当然现在还不能明确地挂钩起来,但是我是觉得有必要从这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
王鲁湘:可能它不是简单的商品,可能是和某种朝贡有关系。船上的人或者搭载了重要的某种政府的官员角色的人,他在这艘船上,有着一个和唐朝来进行,类似我们现在外交来往的某种国家使命的东西,可能有这种人在船上存在。
1970年10月5日,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一处唐代窖藏,其中出土金银器物达265件。考古专家认为何家村窖藏应为唐代宫廷之物。而黑石号出水的金器,精美程度可以和何家村出土的金器相媲美。
除了这些出水的珍宝之外,“黑石号”的航行路线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满载了中国各个窑口瓷器的船只到底是从哪里出海的呢?
陆明华:从船上发现器物的分布,全国各地器物的分布,还有从扬州地区的一些物产等方面来看,扬州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王鲁湘:也就是说刚才说到了这几个窑口,都有从水路集中到扬州的这种交通条件。你像河北的邢窑,它可以通过大运河下来。巩义窑也可以通过运河下来,然后长沙窑可以通过湘江到洞庭湖、到长江再下来,至于广东沿海,那它靠沿海就可以上船了是吧?所以在扬州港集中上船的可能性大,另外还有的证据就是船上的所有的这些东西在扬州的出土考古发现中间,也都能找到是吧?
陆明华:能够找到一些类似的。
在唐代,扬州也是一个国际化的港口城市,很多中外商贾在此经商。而且经过考古发掘,考古人员曾在扬州周边发现了很多各地窑厂的瓷器,与“黑石号”出水的瓷器风格非常相近。
王鲁湘:从“黑石号”就可以看得出来,至少在唐代,也就是我们公元的8、9世纪的时候,这个海上的陶瓷贸易就非常地繁荣了,而且远达红海、波斯湾这样一些地方,把印度洋和太平洋整个给联系了起来。那么从“黑石号”的这个沉船的出水,以及上头所装载的这些唐朝的器物来看,您觉得这个海上陶瓷之路以及中国的陶瓷在这个中外文明的互相交流中间,它起的作用应该怎么评价?
陆明华:中国的很多文物,特别是陶瓷器,它就是由于有这样的海上这样的一条重要通道,它能够走向世界。不然的话这个是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这条线路是非常非常重要,那么中国的这个很多器物,通过它能够达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应该说中国的这个陶瓷器也好、其它的文物也好,这个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外销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不光是一个器物的商品的交换,实际上它还起到了一个中外的这个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重要的作用。
虽然围绕在黑石号上的很多谜团还尚未解开,但它就像是一种历史的化石,记载着文明的遗迹,展现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熙来攘往的盛况。透过这些文物,我们看到的是古代中国灿烂文化的遗韵和光彩。
编辑:王竹、栗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