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937年8月,日本为何敢对上海发动攻击?上海可是英租界啊!

1937年,上海拥有350万人口,号称东方巴黎,既是世界第五大城市,也是远东的贸易枢纽。全市有7万多常住外国人口,来自将近50个国家,和新加坡、香港一样,是西方在亚洲的最主要支撑节点之一。

上海作为远东最耀眼的明珠,是英国在远东的重大利益所在。截止到1937年,英国在上海直接投资达到1.8亿英镑,相当于在华总投资的72%。

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30年代南京的决策层认为上海租界是英国必保的对象,因而可以引英制日。

然而,8月13日,战火在上海点燃,史称淞沪会战,这也宣告南京高层的如意算盘破灭!那么到底为何日本敢无视英国的存在,公然会对上海发动进攻呢?

【力不从心的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早已透支了自己的国力。1919年夏天,劳合·乔治的联合内阁制定了“十年规则”,即军事部门在拟订军事计划和预算时,应当以十年内不会发生重大战争的假设为依据。其中1925-1926年的国防白皮书显示,英国每年只花了人均51先令在武装部队上。由此可以看出英国财政紧张程度!

如果英国一旦开始收缩,东亚大陆是它首先放弃的地方。

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为了引起英国的重视,南京方面决心要引日军在上海开战,除了军事方面的考虑外,还有一则重要因素:上海是国际城市,其所在的长江流域又是英国传统利益所在,在此开战有助于吸引列强介入,借力打力阻止日本。

其实早在1936年,英国驻华大使卡多根在与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川越茂会谈时,就表示,英国在华北的宗旨是保持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上海和长江流域是英国权益的重点,如果不与此相违,则对其他方面权益的放弃并不加反对。而且《泰晤士报》曾警告日本:“现在要让日本了解它在东亚的自由行动绝对不能包括肆意破坏英国利益。”

然而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德意日逐步组成了以打倒英国为目的的同盟,上海也被从优先的名单上冷酷的踢了出去!

因此这次南京政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英国并没有出兵保护上海,8月13日,战火在上海点燃!

9月月12日,南京政府看到局势不利,英国更是靠不住,于是索性将案件控诉于国际联盟。因为国联盟约第十条规定,会员国保证“尊重并维护所有国联各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及现有的政治独立,以防御外来的侵犯”。因此它们有义务对中国提供帮助!

然而一个多月后,10月4日,国联宣布给予中国“精神上的支持”。英法有心无力,只有美国可以采取行动。顾维钧也回忆,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英国驻国联代表艾登形容:“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远东战争中所能采取的任何行动,无论其性质如何,基本上都要靠美国的合作。”

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0月5日在芝加哥发表了著名的"隔离演说",宣称“世界上无法无纪的传染病确实正在蔓延着”。所以,“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齐心协力,反对那些正在造成国际无政府主义状态和不稳定局势的破坏条约的行为”。然而面对孤立主义思潮的反击,罗斯福很快就澄清自己立场:隔离意味着更严格的中立。

此时淞沪会战已进入第二阶段,9月中旬以后,蒋介石亲临现场指挥,也仍然无功而返。10月25日大场失陷,闸北守军已经腹背受敌。有人向蒋介石建议,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诱敌深入后予以消耗。上海外围,有着1934年开始修筑、号称“中国的兴登堡防线”的吴福线(苏州至福山)、锡澄线(无锡至江阴),侧翼还有乍嘉线(乍浦至嘉兴)和海嘉线(海盐经嘉兴至吴江)等国防工事,这一建议无疑是符合实际的,10月31日,蒋介石下令自上海市区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