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是更繁荣了还是更衰落了

日本在泡沫破灭之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日本经济是更繁荣了还是更衰落了呢?笔者之前在头条上发的一篇文章《地产泡沫为何会让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点击回顾)评论区中不少观点认为现在日本经济很繁荣,并没有衰退的迹象。关于这点我简单说明一下,日本所谓的“衰退”是拿现在的情况和泡沫破灭之前比较,而不是和今天的中国比较。

世界银行数据,日本1996年人均收入是43150美元,而2015年是38840美元,同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7930美元,还没到人家的零头。

两国起点不同,自然差别巨大,这导致很多国人去日本看不到所谓衰落的迹象。要说日本有没有衰落,还是日本人自己最有发言权。上次的文章中我们说的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数据和政策,这次我们深入日本社会的生活百态,从微观层面来了解一下日本人泡沫前后生存状态。

泡沫时代,疯狂的日本银行

为什么现在的日本人非常怀念泡沫经济时代,因为那是个手里的钱多到花不出去的时代。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日本经济泡沫起源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疯狂。这种疯狂先从银行开始,并迅速扩散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日本在七、八十年代因为出口大量增加,企业赚得了大量的外汇。《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开始升值,于是出口企业将外汇大量兑换成日元存入银行。事实证明钱太多了真的会烫手,银行拿储户的钱是要付利息的。于是放贷款就成了银行的当务之急。

广场协议签订国代表合影

日本樱花银行的前总裁横田昭义后来在采访中提到,樱花银行当时一个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放贷指标是2亿日元!这可是每个月的量,相当于1200多万的人民币。而且这个现象不是偶然,在当时日本银行业是普遍存在的。

银行职员们像搞传销一样,把这些贷款放给自己的亲戚朋友,用各种乱七八糟的抵押物都可以。当时的银行疯狂到什么程度?日本银座五丁目的一个警察岗亭被当做私人抵押物,在银行获得了630亿元的贷款!没错,就是我们平时在路边看到的警察岗亭!

日本人相信,东京房价永远不会下跌(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还记得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由于日元的稳定升值,导致大量的国际热钱疯狂涌入日本投资吧。

在泡沫没有破裂时,所有日本人都坚信,东京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因此其商业地产会越来越吃香。东京的地产=日本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当时的日本人认为经济会一直繁荣下去,所以东京的房价是不会跌的,一定会一直涨下去。

上篇文章评论里有人问,据说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最高峰时期,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这是真的还是谣传呢?这句话看起来确实像是谣传,不过确实是真的!根据1988年的数据统计,全美国的地价总额合日元403万亿日元,而东京23个区合起来的地价总额是411万亿日元。不嫌脏乱差的话,买完美国顺带还能把墨西哥买下来。

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疯狂。

于是这个曾被美国击垮的对手以这样的方式回来了,不可一世的三菱地所买下了全美最高建筑洛克菲勒大厦,还在上面插上了日本国旗。讽刺的是,泡沫破灭后,美国人又从三菱地所手中买回了洛克菲勒大楼,还让“日本小子”(美国人如此称呼三菱地所)净亏了近1000亿日元。黯然离去的三菱地所只是日本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缩影,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东京的房价也不可能永远不会下跌,但历史还在不断重复,错误还在不断重复。

太阳之下,本无新事

纸醉金迷的就业市场

参考国内的情况来说,房价高的时候作为消费主力群体的年轻人会为了买房背负高额的房贷,从而没有钱去消费。但对于泡沫时代的日本来说,却完全没有出现相似的情况。上面所说的银行的巨量贷款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每个日本人手里,没错,是每个日本人。因为当时日本人的收入高,高到银行完全不担心有人还不上贷款。

后来饱受就业困难困扰的新一代日本大学生形容这个时代为,“就是个笨蛋都能找到好工作”现在的普通日本大学毕业生,对于收入的追求是毕业工作5年后,能拿到50万日元月薪,约合3万人民币。这个数对于今天的北上广深来说并不算难实现。

而泡沫时代的日本就业市场,则完全不是这样一种颓废的表现。

泡沫时代,各行各业一篇繁荣,火爆的消费刺激生产,猛增的产能需求带动了大量的人力需求,但人力是有限的,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变成了劳动力危机。这种危机首先表现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上,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很多日本企业把工厂迁到了中国。

低端岗位缺人,高端岗位更是如此。泡沫时代,各个企业争抢大学毕业生的疯狂程度不亚于房地产。大学生只要肯来面试(初试),就会收到1万日元的车马费,回去的时候还要准备个小礼品,这方面出手不够大方的企业是会被嫌弃的,别想招到人。

这还只是初试,如果初试通过了,那么接下来的招待就更厉害了。日本企业通过初试的大学毕业生(准)要参加会社参观会,这就是一天好吃好喝的招待,一般都是中夜双餐。如果餐厅不够高档的话企业还是会被无情的抛弃,参观会结束后,被认可录用的准大学毕业生会得到10万礼金+40万购物券,这个是标配。如果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人才”,那么阿玛尼,劳力士,300万进口豪车……只有想不到,没有送不到。

各种“风俗酒店”+“迪斯科舞厅”,也是企业争抢毕业生的主战场

为啥上面的大学生我都写个“准”字呢?因为企业都是在大学生没毕业的时候去大学里招聘的。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还不能签合同,也就是说他随时有跳槽的可能。所以一般这个时候,如果你被某企业看中了,那么除了送礼物之外,还会被企业严格的“保护”起来,防止被挖角。企业一般会在寒暑假(挖角高发时段)安排大学生去研修(以吃喝玩乐为目的的旅行),为了防止你中途瞎跑而被人家拐走,企业会在临行前告诉你“不要带钱,不要带钱,不要带钱”,全程吃喝玩乐我们包了!

现在看媳妇都没有这么上心的好吗!

所以日本人会怀念或是羡慕那个时代。今天日本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放上两张图你们感受下。

大学毕业两年,求职30连败,愁的头发都掉光了

求职困难引发的zi杀潮

就业市场是经济发展情况的最真实写照,这个是不会骗人的。看到这里,你还认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里,经济比之前更好了吗?

金融业倒闭潮和保守派的胜利

日本人除了相信东京房价不会跌之外,还相信银行永远不会倒闭。

但我小标题提前剧透了,日本银行业迎来了倒闭潮。时间是在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这两年。想看银行倒闭潮对日本社会造成的影响,我们来讲讲两家日本企业的故事。

八佰伴起源于一家蔬菜店,逐渐发展成一家连锁超市。和当时的大多数日本人一样,认为东京的地价永远不会降,银行又肯贷款,那租房开店自然不如买房开店。泡沫时代的日本企业都有这一股买下全世界的自信,于是八佰伴就把对东京地价的信心推广到了全世界(为何又觉得似曾相识),相继在香港、上海、新加坡甚至南美开店。

八佰伴在全世界开始一路买买买,若干日本银行就在屁股后面一路投投投。之后泡沫破灭,房价暴跌,消费停滞,入不敷出,银行的钱终于还是还不上了。故事的结局是八佰伴拉着身后的银行们一起完蛋了事。这是几乎就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缩影。

在全日本都买房的时候,也有追求个性不走寻常路的企业家,比如伊藤雅俊。眼看着房价涨涨涨,银行业劝伊藤雅俊贷款买房。让银行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听到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企业家的回应“有钱我开店,没钱我退租,这样公司经营自由自在,没有还贷的压力。”

于是泡沫破灭之后,伊藤雅俊的企业活了下来。那个时代能活下来的企业,后来一般都活的不错。伊藤雅俊大家可能没听过,但你应该知道7-11。没错,就是他家的。7-11母公司的现任总裁铃木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自家的经营哲学,也是人生哲学: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如波浪一般,有起有落。作为经营者,如果只看到波浪高起时,而不知道波浪也有下落时,那么红极一时最后失败是十分必然的事。

笔者深以为然

中国市场,泡沫之后的救赎

提到了7-11就不能不提中国市场。7-11的母公司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31位(2011年),主要还是归功于7-11在中国的火爆。这也是能够在泡沫破灭后活下来的日本企业的共识——投资中国市场,就能获得最后的救赎。

投资中国怎么能改善本国经济呢?

一是全面拥抱中国的消费市场。这个不用多说了吧。近三年日本最活跃的就业市场是流通业,也就是零售百货业。在这方面,中国每年500万的“bao买客”也是做了不少贡献的。下面引用一位知乎答友的话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日本新就业大学生的起薪还不如1990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基本不涨,但是物价并没有暴涨,能够维持一个发达国家的体面生活,而且生活水平还很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外投资,在中国的对外投资的盈利是其中的最大头。中国这个市场出了问题,日本人现在的生活水平,跌掉一半是绰绰有余。

二是和中国制造业的对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看的电视,手里玩的手机,电脑,特别是数码相机,几乎中国制造的每种产品都少不了日本生产的零件的供应。所以之前要di zhi ri huo的,真的不买日本品牌就没事了吗?中国品牌的产品有多少日本的零件,日本品牌的产品又有多少中国人的劳动成果。虽然很多人可能不想承认,但抵制什么的,更多是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我们这些年靠出口拉动经济,但我们出口的商品,大多是“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日本技术”。世界500强,日本现在没有中国和美国多,但世界创新企业100强(2015)中,日本占40家,美国35家,中国是0。日本在这“失去的二十年”中不断投入研发,获得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很多日本企业,靠研发取胜,技术取胜,默默的获得了成功。但是这些企业一般都是跨国企业,GDP给邻国贡献了不少,利润大头还是拿在自己手里的。

也许就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日本经济正在逐步取得“微观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