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尼超载潜艇失联:700米海底的高难度救援

近日,印尼的一艘潜艇在巴厘岛以北进行训练时失联,当时该艇正在进行实弹射击,下潜后不久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正在训练的印尼潜艇

印尼这艘名为“南加拉”号的潜艇属于德国生产的209型常规柴电潜艇,它曾出口到14个国家和地区,至2009年为止在世界各地已生产71艘,是西方国家外销量最大的常规潜艇。209型潜艇分为1100、1200、1300、1400、1500五个类别, 不同类别在排水量、尺寸以及配置上有所差异,不过艇体的基本结构和大部分性能都是相似的。

畅销全球的209型潜艇

印度这艘失联的潜艇就是其中的209-1300型,该艇长59.5米,水面排水量1285吨,水下排水量1390吨,采用了单壳体设计,虽然便于制造和维修,全寿期费用也较低,但缺点就是储备浮力仅10%左右。这艘舷号402的潜艇于1981年7月入役印尼海军 ,迄今已近40年。即使建造方霍瓦兹船厂有良好的质量信誉,架不住艇体已经老化,再加上印尼的维护能力有限,安全性确实堪忧。

209型潜艇

失联潜艇很可能因发射鱼雷时的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了事故。该艇装备有14枚德国授权印尼组装的SUT线导主/被动鱼雷,这种老旧的鱼雷已经超龄服役,加之印尼自身的组装水平有限,导致SUT鱼雷的可靠性降低。台湾曾用1亿台币/枚的高价,购买了200枚印尼组装的这种鱼雷,在2003年的汉光19号演习中,台军的海龙号潜艇发射的一枚SUT鱼雷不仅脱靶,也没有爆炸,多日后漂流到苏澳外海,被渔民们发现。几个月后,海龙号为了一雪前耻,特地邀请媒体现场报道鱼雷发射表演,结果,这次SUT鱼雷发射后再次不知去向,吓得潜艇急速下潜,以免被误伤,在众目睽睽之下,台湾海军丢了大脸。因此,印尼组装的SUT鱼雷极有可能是此次事故的罪魁祸首。

SUT鱼雷已经老旧落后

另外,该艇当时足足载员53人,这远远超出了33人的标准。按理说,209型潜艇做到了机械、通信、水声、导航及火控等方面的集中操控,机舱也实现了无人化管理,总体自动化水平很高,艇员比同吨位的其它常规潜艇减少了1/3以上。而失联的印尼“南加拉”号却增加了20人,实在令人费解,这很可能是事故发生的一个诱因。

209型潜艇自动化程度很高

209型潜艇的救生设备也非常先进,装有联氨气体发生器组成的应急吹除救生系统,在高压氮气作用下,联氨可自行分解成氢气、氮气和氨气,产生高压气流冲入主压载水舱,使潜艇快速上浮,到水面后,再由2个事先用高压空气推出艇外的救生筏来搭救艇员。但这些在40年的艇龄,印尼版SUT鱼雷较差的可靠性和严重的超载面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令人怀疑。

而且,事发海域水深大约为700米,而209-1300型的耐压壳体虽然用屈服强度为56千克/平方毫米的优质HY-80高强度钢制成,但最大下潜深度也只有280米。一旦“南加拉”号急剧下坠乃至坐沉海底,巨大的水压足以压将艇体压裂压扁,艇内官兵生还的几率非常渺茫。

目前,印尼已经向附近拥有潜艇救援能力的新加坡、澳大利亚请求帮助,搜索工作也在同步展开,但据最新消息,印尼国防部证实,在潜艇失联位置附近海域水面发现了泄露的油料,失联官兵凶多吉少,但愿他们能够平安。

事发海域出现的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