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放开,周围充满了慌乱,意想中的质疑、抢购、焦虑如期而至。一边,检测机构出具的结果几乎全是“混阳”,大伙讲资本是逐利的、邪恶的,不管有没有阳都要“做”成阳性;另一边,朋友圈、群里时不时冒出个“小阳人”或是“向阳户”,又在印证着确实周边越来越多的人阳了,甚至有句玩笑说“如果你发现认识的人没有阳性,请反思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
心情有些不太好的“小阳人”
从我们天天讲“新冠不是大号流感”、“我们不能学XX国躺平”,到如今我们好像也走上了“躺平之路”、“新冠病死率低于流感”的“邪路”。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对于作为老百姓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焦虑之余借鉴借鉴其它国家国民抗疫的经验?
我没有其它国家的生活经验,倒是好巧不巧的完整地经历了新加坡的抗疫全过程。也因回国探亲经历了近期的封控、放开。就把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做个对比吧。
新加坡在2020年1月23日发现首个外来病例,2、3月份起开始出现本土传染病,3月底、4月初,外籍劳工宿舍开始出现聚集性传染病例。
新加坡政府抗疫前期政策概括来讲应该叫:先美后中,一开始向民众宣布未患病不用戴口罩,后来发现行不通。迅速改为普通民众也要戴口罩,逐步调整防疫预警等级至最高级“红色预警”,并实行停工停产、封锁边境的“封国”政策。
新加坡传染病响应分级
新加坡政府在抗疫前期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呢?普通民众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新加坡政府在1月22日,也就是在疫情还传到新加坡前就成立了多部门联合工作组,工作组包含这些部门:卫生部、国家发展部、交通信息部、环境及水资源部、贸工部、全国总工会委员会、教育部、人力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交通部。该组组长主要由卫生部、贸工部和国家发展部的部长轮流担任。新加坡防疫的大政方针都交给这个工作组来制订,定期向外发布疫情信息和政策调整。其中,反复摘戴口罩的政策也是这个组定下来的。但是全国每次里程碑似的政策宣布均由总理李显龙亲自发表电视演讲,比如:防疫初期总体政策、封国、重启之类的。
虽然政策制订上的有过偏差和变更,但是新加坡政府多年来建立的公信力根植于当地民众心中,另外新加坡政府对于自己的错误和困难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民众,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公信力。举两个例子:新加坡政府发现不戴口罩是错误的时候,明明白白告诉当地民众之前的政策错误了,群众也很配合地戴上口罩。另外,新加坡在防疫之初就明明白白地和民众讲清楚,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决定了无法像大国一样实施长期封控,早晚要与病毒学会共存。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专家治国”著称,这次也一样,医生的专业判断成为了政府制订政策的主要依据。从一开始对病毒完全不了解,医生判断需要彻底阻断社交距离。政府制订了“断路器”政策,全社会非必要不出门、停工停产。到医生发现病毒不发病不传染,发病三天即不具备传染性;政府制订了以ART自测剂(即是抗原)为主,无症状无需检测,发病后做好自我隔离,三天后即可出门,并且向每户定期直接发放试剂,同时向公司发放试剂,大量进口试剂投放市场保障供应;公司也实现复工。后来感染数虽有上下起伏,但总体坚定走向与病毒共存的方向却从来没有变化,而且政府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要做好走向共存的准备。
新加坡政府自封控开始,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拿疫苗。根据世卫组织的各项报告中,mRNA疫苗的防护力表现最好,新加坡政府免费给民众施打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但是,在新务工的中国人、中国籍永居、入籍中国人都因为国内的宣传对mRNA深感质疑。后续新加坡也开放了科兴疫苗的免费接种。新加坡现在已经开始施打第4针加强了,因为根据世卫组织研究,疫苗接打半年过后,灭活疫苗已经基本无效力,mRNA也防护力也只剩不到10%。
为了督促民众接打疫苗,提升个人防护力,到最终实现“共存”。新加坡政府一方面表态保护人权,不强迫打疫苗;另一方面,每阶段对没有按要求接打疫苗或加强针的限制进出食阁、公司、影院、酒吧等场所,还要求公司对未接种疫苗的员工调整到可居家的岗位或直接安排居家办公。一句话,通过限制出行绝对自由的方法逼迫民众打疫苗。
新加坡每次政策的变动,也会引起民众的恐慌。抢过口罩、抢过试剂、抢过肉、抢过蛋、抢过粮食、抢过菜、抢过卫生纸、抢过罐头。新加坡媒体是绝不给政府面子的,该照照、该报报……新加坡政府解决办法也简单——买、上货!任你怎么买断货,转天一定给你补齐。
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可以参考的呢?
我觉得第一是要保持镇静,毕竟现在流行的毒株致死率和致重症率已经相当低了。在疫情前的日子,哪有家里人不得感冒的呢,所以严阵以待,但没必要无限放大焦虑。第二是要在家里备一些易保存、易加工的食物,以备后续家里人突然阳性后无法采买带来的不便。其实罐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营养保存得还算不错,也没有传说中的防腐剂,现在的罐头可以说是比较好吃了。第三还是要戴口罩,在人流集中的地区仍然需要注意个人防护,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源头。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疫苗!打疫苗!打疫苗!!!这是目前已知的保障生命安全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