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年进口六堡茶500多吨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每年进口六堡茶500多吨

“以前六堡茶是每家茶楼的主供茶品”

讲述人:何长耀(76岁,商人,资深茶客,现居吉隆坡)

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多,吉隆坡的华人主要来自两广与福建地区,其中“广府人”比较注重饮食文化。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广府人”都喜欢去广式茶楼“叹”茶,因此,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吉隆坡的华人聚居区有不少茶行和广式茶楼、点心铺。这些茶楼大多集中在茨厂街、苏丹街、谐街这三个街区,其中比较出名的茶楼有“成记”“玉壶轩”“品泉”“适苑”“别有靝”“锦麟泰”“双英斋”等,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丹街的“半山芭”和中华游乐园的“墨以”也非常出名。我阿爸从广东顺德来到马来西亚经商,后来定居吉隆坡。因为家里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所以我从十来岁开始就跟阿爸去茶楼喝茶,当时的“成记”“玉壶轩”“双英斋”等我都去过。

以前,马来西亚总体消费力较低,茶楼大多靠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我十来岁跟阿爸上茶楼时,一份福建面才8角钱(当时的马来亚元)。当时,茶楼的茶水是免费供应的,即使顾客只吃一碟粉面,也能免费饮用茶水。为了省钱,加之茶楼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广府人”,因此价格便宜且深受“广府人”喜欢的六堡茶,就成了每家茶楼的主供茶品。即便茶楼有多个茶品可供选择,但顾客大多还是会选六堡茶。当时,茨厂街、苏丹街、谐街这三个街区里除了一些茶庄茶行有六堡茶卖以外,很多潮州人开的海味铺和杂货铺也有茶叶卖。茶楼酒楼有时候在这些店铺订购干货、海味和日杂用品,会连同六堡茶一起订购。

马来西亚独立后,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逐渐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茶楼酒楼也更加兴旺,陆续出现了一些配备空调的高档酒家,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冷气酒家”,如“美伦”“大同”等,此外还出现了马来西亚首家五星级酒店。在这个时期,吉隆坡的茶楼酒楼的消费群体明显增加,茶楼酒楼提供的茶品也呈现多样化,一些茶楼酒楼开始收取茶位费,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当地物价上涨,茶位费也逐步上调。但是,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传统茶楼,唱主角的茶品依然是六堡茶。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隆坡的餐饮业又有新的发展,新式酒楼、饭店大量涌现,一些酒楼的茶位收费标准由以往单纯按人头收费,转变为按茶叶数量及品质收费,每小包茶叶收费3.5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不过在这个时期,六堡茶仍是备受“广府人”喜爱的茶品。

此外,吉隆坡当时还出现了一些快餐档,部分快餐档也提供六堡茶。1992年前后,我开了一间美食中心,里面既有经营面食、米饭等中餐的摊档,也有经营西餐的摊档,其中,中餐摊档提供六堡茶,茶位费按照人头计收,每位1角到2角。当时的六堡茶不贵,我记得每斤才卖15元。

随着普洱茶在马来西亚知名度大幅提升,加上六堡茶价格不断上涨,到了2010年左右,普洱熟茶使用量逐步超过六堡茶,成为马来西亚的餐馆酒楼使用的主要茶品。但是,吉隆坡这里很多“广府人”还是喜欢喝六堡茶。如今在茶楼自带茶叶的茶客越来越多,一来是茶楼的茶位费贵,假如我们去10个人,不带茶叶需要20元,而自备茶叶仅需付2元的开水费;二来我们喜欢喝陈年六堡茶,但茶楼提供的茶叶陈化年份不够。

以前,吉隆坡很多普通家庭也喝六堡茶,尤其是做“三行”的工人,“三行”主要是指木工、泥水工和扎铁工,这些行业都是做体力活的,工人要喝很多茶水,六堡茶便宜,茶性又温和,最适合他们。尤其是泥水工,当中有很多是“三水妹”(来自中国广东三水的女子),她们上工前都要用一个暖水壶泡好一壶六堡茶带去喝。

“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每年进口六堡茶500多吨”

讲述人:许金龙(70岁,马来西亚茶叶商会永久名誉会长、建源茶行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居吉隆坡)

以前,我父亲许远生在吉隆坡经营一家杂货店。我父亲有很多朋友,因大家都想有个地方喝茶聊天,进行日常消遣活动,于是他组织了大约20个股东,于1945年成立了建源茶庄(后改名为建源茶行)。那时候,整个茶庄的规模不大。我父亲是中国福建安溪人,当时茶行以经销福建茶为主。由于北马(马来亚北部)有很多锡矿,那里矿场的工人很喜欢喝六堡茶,因此,建源茶行在创办之初也经销六堡茶,只是数量不多。

1946年,为了便于向其他同行销售进口的茶叶,建源茶行成立了联隆泰进出口有限公司,专营茶叶等货物进口,当时我们经销的六堡茶都从中国进口。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们直接向中茶公司进货。当时的六堡茶是一种平民茶,价格低廉,很多包店、小餐馆、点心铺都喜欢入货。

许金龙(左)向记者展示其收藏的陈年六堡茶。

1968年,我接手茶行生意,当时茶行的六堡茶销量已经相当不错。那时候,从中国进口的六堡茶以大竹箩装为主,分成五个等级。20世纪60年代,我们已经和中国内地的供货商建立了供茶渠道,一般是发电报向中国内地的出口公司订货。那时候订货很麻烦,去电报局发电报,经常要翻电报代码本按照内容查代码,查到了才能发出去,发过去以后又要等很长时间,电报局才会接到回电转交给我们。有时候我们通过信件往来洽谈生意,洽谈的时间就更长了,往往一个月才能谈成一单生意。不过,正因为通信麻烦,当时洽谈生意是直截了当的,双方报价和报定量以后,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当时,我们茶行是岩溪茶行公司的股东成员,主要通过岩溪茶行向中国内地订购乌龙茶。我接手茶行的时候,我们茶行在中国内地的六堡茶供应商一直是梧州土畜产公司。当时,梧州土畜产公司寄茶叶样板给我们看,我们选好了就发电报或写信下订单。我还记得,当时那些六堡茶里面有很多“金花”,现在的茶客会将它当作宝贝,但在那个时候,很多客户都向我们投诉,认为是发霉了。那时的六堡茶确实很便宜,一级茶每公斤才8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每个等级之间每公斤的差价只有一两毛钱。说到价格,还有一个故事: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梧州订了一批六堡茶。我们收到首批货以后,对方就没再发货过来,于是我们打电话询问,梧州方面答复称当初签的出口合同价格太低,按这个价格没法供货。经过洽商,我们补了差价,才拿到剩余的货。

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经销的六堡茶除了从中国内地进口外,还从香港进口,因为当时我们从中国内地进口茶叶要交30%至35%的税,而香港是自由贸易港,从那里进口茶叶不用交税。不仅如此,香港生产的六堡茶很受马来西亚的消费者欢迎,同一等级的货,港产六堡茶售价有时比从中国内地生产的高一倍。

当年马来西亚本地也生产六堡茶,但很多是“翻渣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源茶行进口经销不少香港六堡茶,有“孖瑞”“四瑞”“四金钱”“宝兰”等。那时候,香港的茶庄在马来西亚有专门的代理商,比如“陈春兰”“梁瑞生”等茶庄,这些代理商在怡保有分支机构,他们会派人过来向我们推销六堡茶。我们如果有需要,给他们打个电话,茶叶很快就能运到,而且可以货到了再结账。那些茶庄销售的六堡茶包装很简单,也是用大竹箩压装的,外面包一个白色塑料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中国内地出口的六堡茶货源充足,我们茶庄销售的六堡茶便以中国内地进口的为主。那时候,中国内地的茶叶出口公司专门派人到马来西亚推销茶叶。熊燕萍经理(时任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就来了很多次,她每次都带着茶样和合约过来,我们双方谈妥了就马上签约下订单。

当时,我们公司和中国内地做茶叶进口生意,开始时要出具银行信用证,后来改为通过银行做“期货抵押”,即我们和中国内地的茶叶出口商签了订单以后,茶叶出口商把出口单据抵押在银行,等货到了,我们就付款把单据赎回来。如果不把单据赎回来,我们就无法验收提货。银行收到我们的账款后,直接汇给茶叶出口商。这样的操作方式,保障了合同履行的安全。

以前,要想进口销售中国内地的六堡茶,需要达到一定的销售指标才能得到进口代理权。当时,马来西亚的“广汇丰”“联隆泰”“南隆”“裕生祥”“广福源”等5家公司都是中国内地出口的六堡茶的代理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对于整个马来西亚六堡茶市场的控制都有默契。

20世纪70年代,我们茶行每次签订的六堡茶供货量都有几十吨,签约以后,梧州方面就分批发货过来,每次发货都是大约100箩。这些六堡茶都是用大竹箩压实,外面再包一个麻袋。这些茶叶在香港上船,当时运茶过来的都是散货船,到了新加坡就要卸货中转,遇上合适的“二轮船”船期,就能直接运到巴生港。如果碰不上合适的中转船期,还要在新加坡等上一两周。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缩短运输时间,我们经常从新加坡用货车把六堡茶运回吉隆坡,这样只要一天就行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到马来西亚的船全部换成集装箱货船,而且越来越多的船直接到达巴生港卸货,到货速度快了很多。现在,我们与梧州做生意,从下订单到收货,往往一两周就完成了。

我们茶行的六堡茶销量一直保持平稳,并呈缓慢增长态势。现在,我们每年都要进口销售六七十吨六堡茶,而且大部分是散装茶。马来西亚的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除了茶楼、酒楼,我们有不少六堡茶卖给了咖啡馆、西茶店,他们也在店里推销六堡茶。

此外,据我所知,在东南亚,马来西亚的华人使用六堡茶较为普遍。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六堡茶年进口量达350吨,到了20世纪80年代,六堡茶年进口量达500多吨。

“加大的六堡茶需求量造就了很多经销商乃至茶行”

讲述人:刘俊光(60岁,马来西亚茶叶商会署理会长、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董事,现居吉隆坡)

广汇丰茶行是我太公(曾祖父)刘大志在吉隆坡创办的。1928年创店以来,除了经营菜籽、茶叶、烟叶、洋参、药材、侨批等生意外,也兼营禽畜蛋鸡农场、锡矿场等业务。早期我们除了专注经销进口中国茶叶,也包销本地茶园的茶叶,生产和制作自家品牌“青山茶”。

19世纪中期,马来西亚锡矿业蓬勃发展,大批华工南来劳作。六堡茶素有解暑、清热、解毒等保健功效,那个时代的矿场一般会备上白开水和六堡茶提供给工人。矿场上华工们拿个铝制茶壶灌满六堡茶以后才开始工作的情景随处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梧州六堡茶出口到南洋的数量甚至达到300吨以上,可以说,这样的六堡茶需求量造就了很多茶行和进口经销商。

记者在采访刘俊光(左)。

广汇丰茶行自创业开始就经营六堡茶。1950年到1960年,马中尚未建交,从香港的茶庄进口六堡茶是我们茶行的其中一个门路,而买办中国六堡茶只能通过去广州参加一年两度的广交会。1962年以前,广西的茶叶公司还没有取得直接出口权,梧州的六堡茶需要交由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我们都是和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签署订货合同。1962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支公司成立以后,梧州的六堡茶可凭出口证自行出口发货到马来西亚给“广汇丰”了。

以前,“广汇丰”进口的梧州六堡茶经香港通过海运发到新加坡,然后由陆海两路运到吉隆坡。随着时间推移,运茶的散货船逐渐提升为集装箱货船,加上巴生港发展起来,中马物流更加方便了。回顾以往从中国内地进口茶叶,从下单、发货、运输、报关到收货,往往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相比之下,从香港进货则船期可以安排得更快。如今,从广州港到巴生港的货船已经实现直航,我们从下单到收货,一般只要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完成流程。

“六堡茶在茶叶拍卖会上吸引藏家目光”

讲述人:林倾强 (38岁,马来西亚茶商,现居吉隆坡)

从1997年开始,我收藏和销售陈年六堡茶。为了在马来西亚寻到好茶,我了解了不少关于六堡茶的收藏和品鉴知识。通常情况下,我知道哪个店铺贮存有陈年六堡茶,会要求对方先提供一点茶样品饮。我品尝过后认为口感可以,就会要求对方带我到货仓进一步了解存贮的数量与环境。2009年,我在槟城一家日杂店发现了一款梧州中茶公司(即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于2000年生产的六堡茶,这些茶都是大箩筐装的,外面还套有白色袋,每箩重50公斤左右,共有20箩。老板当时要价不高,算起来每公斤才20多元。我当即把这批六堡茶买了下来。后来,我将这些茶卖给了吉隆坡的六堡茶藏家,赚了一笔钱。

我收藏六堡茶,重“精”不重“量”,我收藏的六堡茶中,以梧州产的六堡茶居多,其中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等大茶厂生产的六堡茶我会重点关注。中国香港等其他地方生产的六堡茶,我也收藏了一些,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瑞”牌六堡茶。不过,总体来说,我不太喜欢香港产的湿仓发酵茶。

近年来,马来西亚举办了多次茶叶拍卖会,两三年前,六堡茶也出现在茶叶拍卖会上,吸引了不少藏家的目光,中国内地也有人来参加拍卖。我记得,拍卖会上曾经推出过一款产于20世纪60年代、总重量为50公斤的陈年六堡茶,当时行家预估这款拍卖品可拍出40万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至60万元的价格。后来由于佣金问题,拍卖没有成功。据一些行内人士透露,这款拍卖品最终私下成交了。

这些年,中国人的购买力惊人,向我买陈年六堡茶的顾客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因此,我时常回中国内地,把陈年六堡茶卖给他们。

如今,梧州生产的六堡茶品质越来越好。因为看好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销售前景,今年,我已成为梧州一家茶企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商。

“吉隆坡的广府人喜欢喝六堡茶”

讲述人:张进行(48岁,慧雨行茶空间负责人,现居吉隆坡)

我是吉隆坡土生土长的华人。一直以来,吉隆坡的华人尤其是“广府人”,都喜欢喝六堡茶,以前吉隆坡许多传统的餐馆和茶楼都使用六堡茶。我们家族是在吉隆坡开餐馆的,经营的餐馆叫做“天天来饭店”,这个餐馆如今还在经营,六堡茶也是“天天来”使用的一种茶品。

“天天来”开业至今至少有50年。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阿爸经营的“天天来”规模还比较小,当时是个以销售包子、糕点为主的饭档,店里用的茶叶主要是六堡茶。以前店里售卖的包子、糕点都是我们自己在家里做好了拿出来卖的,而茶叶则放在店里,免费提供给客人冲泡。当时,吉隆坡里的餐馆和茶楼都是使用盖碗喝茶,每个客人来到,我们都会用一个盖碗装8克左右的茶叶给他,然后再配一铝壶的开水和一个茶盅,让客人自己冲泡六堡茶。那个时候,到店里来的客人都是要几块糕点或包子,就着一壶六堡茶,慢慢品尝,往往一坐就是一个上午。

那时候的六堡茶都是用大竹箩装的,每箩重约50公斤,为了把整箩的六堡茶拆散,我阿爸要用斧头、铁钎把压得很实的六堡茶打散拆碎。当时的六堡茶很便宜,20世纪60年代,一箩六堡茶才卖70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虽然是免费供应,但当时我阿爸还是舍得使用比较高等级的六堡茶,一级茶都经常使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天来”的规模慢慢做大,开始转型,不再单纯销售糕点包子,也做“小炒”、面食。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店里就不提供盖碗喝茶了,而是提前让店里的工人把整箩的六堡茶用斧头劈成大块,然后把整块的茶叶丢到一个大的开水缸里煮开,再用大杯和茶壶配给客人喝。这样煮出来的六堡茶,味道比现在用功夫茶具冲泡出来的更浓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天天来”越做越大,终于变成了做“大炒”的饭店。这时,我们店里用茶的种类更广泛了,铁观音、乌龙等都使用,六堡茶的用量相反比以前少了,因为六堡茶的价格上涨了。如今,普通六堡茶的市价每公斤达到40元,在餐馆的用茶中已经成了高档茶。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店里使用的六堡茶大多数是香港制作的“六角四金钱”。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店里主要使用“中茶”(指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的梧州六堡茶。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店不再进箩装的六堡茶了,使用的六堡茶都是已经做成了一包一包的散茶,每包1公斤装。当时的散装六堡茶最常见的牌子是“四瑞”“宝兰”和“多特利”。“广汇丰”和“建源”茶行是吉隆坡大型的六堡茶进口经销“头盘商”,我们餐馆主要从建源茶行购买六堡茶,当时建源茶行有货车专门送货上门,我们要订购什么茶,他们都会很快送过来。以前在吉隆坡,餐馆茶楼都由固定的茶庄供应茶叶,因为那时候很多茶庄为了留住客源,在销售茶叶的时候都会配套送茶具给餐馆饭店使用,茶具上面印有茶庄名称,这样茶庄和餐馆就双赢了。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餐馆的用茶量不大,平均每星期订购一次茶叶,每次订购300元。在这300元的订购量里,六堡茶只占一部分。我记得,当时六堡茶每公斤售价是30元。从1995年开始,我们的餐馆也像其他餐馆酒楼一样,按壶收取茶位费,每壶茶水收费两三元。近年来,吉隆坡的餐馆和酒楼则按照人头数来收费,往往是2元一个茶位,如果自己带茶去的话就收1.5元一个茶位。

如今,六堡茶使用量在我们餐馆的用茶量中所占比例较少,而且,名称也大多叫“菊堡”,就是把菊花拼入六堡茶中冲泡,很多客人都喜欢这样喝六堡茶。

从2000年开始,我加入了陈年六堡茶收藏行列,当时,我主要是从其他藏家手中收购茶叶。2005年,我和几个朋友凑钱收购了一箩20世纪70年代的“四瑞”六堡茶,花了几万元。后来,我还收藏到了“叶顾霖”(吉隆坡茶企)20世纪80年代经销的特级六堡茶。不过,越到后来,陈年六堡茶的价格越来越高,存量也越来越少,如今已经很难买得到了。

最近几年,六堡茶尤其是陈年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行情看涨,我也在吉隆坡开了店,销售自己收藏的六堡茶。经过探索,我发现市场空间非常大。【采写:西江都市报记者 苏爱清 杨麦 龙天传 ,摄影:本报记者 苏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