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砸钱99亿,中国药企为啥都爱跑去新加坡?


10月11日,默克集团宣布和生物智谷(成都)正式签约。两家公司将在川渝地区打造一个大分子复合型CDMO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外资生物药企在中国扩张版图很常见。2018年,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在成都落户。上海更是药企们的聚集地。艾伯维、罗氏、强生、阿斯利康、默沙东头部药企都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放眼望去,中国境内已经到处都是外资生物药企的身影。


外企跑向中国,国内的生物药企却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2022年,中国药企在新加坡收购、建厂,动作频频。今年2月,金斯瑞生物的新加坡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6月,复星医药出手买下了新加坡最大的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OncoCare;7月,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双双发布公告,计划未来十年用20亿新元,约合99亿人民币在新加坡建设新的研发生产基地。


在医药圈,不少药企的掌门人都是新加坡籍,如刚拿下“新加坡首富”头衔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以及步长制药董事局主席赵涛


2022年以来,新加坡突然受到中国企业家的追捧,特别是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都把能去新加坡“打卡”为荣


政策扶持、市场环境,新加坡一片利好


新加坡地位的凸显,也是近两年的事情。


2021年4月,赛诺菲宣布将在新加坡建4.34亿美元的疫苗工厂,对应的是满足亚洲市场未来的流行病需求。之后BioNTech、辉瑞、莫德纳也公布了将在新加坡建厂扩充亚洲商业版图的计划。


表面上看,出海新加坡的热潮集中在这一两年。但实际外资企业进驻新加坡的时间更早:10月5日宣布在新加坡新建工厂的默沙东,其实1997年就开始在当地有投入。


出海的原因,主要是新加坡为生物医药行业制造的各种利好


相比于其他药品,生物药和疫苗的效力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压力等的影响,往往需要冷链运输或添加稳定剂。一般疫苗要求的运输温度为2-8℃。为了保证药效,也为减少运输成本,就近生产是更佳的选择。


其实,新加坡早在20年前就给予生物医药极其优惠的政策


200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为期15年的BMS生物医学科学计划,把生物药产业列为国家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新加坡生物医药业的产值在过去20年增加了两倍,占了新加坡制造业GDP的18%。



近几年新加坡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又有明显增强,几乎给外企一路开绿灯。


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报告,新加坡计划在2021至2025年投入约65亿新元到“人类健康与潜力”等领域。外资药企在新加坡建区域总部的,如BioNTech等,3到5年内将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于研发型企业,如金斯瑞生物,新加坡政府规定,在新发生的研发费用能拿到最多150%的税收扣除,每年还有研发资金补助。


新加坡同样开放资本市场,吸引海外公司。新加坡交易所去年推出了SPAC框架,最低的市值要求降低为1.5亿新元。另外,新加坡金管局也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来新交所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的补贴。


这一系列利好政策摆在药企的面前,企业进场是自然而然的事。


南洋的“风”,吹到中国


2020年,金斯瑞在新加坡设立了生命科学区域总部,主要为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区客户提供服务。今年2月,金斯瑞又宣布启用新加坡的生产基地,用于高度自动化的蛋白质和基因制备服务。


金斯瑞原本在江苏镇江有质粒商业化GMP生产车间,美国也有生产基地,加上新加坡基地后,金斯瑞在亚太地区有了新的据点。


金斯瑞是近几年布局新加坡较早的的国内企业之一,不少企业也在积极加码。今年6月6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将出资约2.18亿新元受让OncoCare的60%股权


复星系近期传出一系列资本话题,但对新加坡投资的热度不减。OncoCare是目前新加坡最大的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复星这一脚,直接踩进了海外抗肿瘤临床治疗领域。


当然,入驻新加坡的生物药企大多数是世界制药巨头。新加坡两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士生物医药产业园、启奥城集聚了艾伯维、GSK、辉瑞、诺华、默沙东二十多家全球头部公司


但今年,CRO龙头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宣布大举在新加坡投资,还是引发了关注。


药明生物一直在全球部署产能扩张,目前药明生物已拥有22个生物医药原液生产设施,总计划产能已经达到43万升。根据官微发布的消息,药明生物新建的新加坡工厂2026年还将新增12万升的产能


药明生物此前饱受美国UVL清单风波的影响,好不容易刚从清单上“脱身”。但身处各种复杂的经营环境,让习惯于全球布局的药明系更为积极地选择在新加坡建立生产基地,毕竟也能更加接近其所服务的外资大厂


药明生物宣布建厂时,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马宣仁医生直接把新加坡称作“全球生物制药中心”。无疑,“中心”的吸引力十分强大。


稍显不足的是,新交所融资能力欠佳。截至6月底,港交所上市公司2568家,新交所只有668家。以9月为例,新交所22个交易日,总成交额约257.56亿新元;而港交所21个交易日,月成交额为19503亿港元,是新交所的10倍以上


新交所截至8月底的总市值8844.55亿新元,不及港交所的五分之一,想要在新加坡同时实现融资,并不如港交所和A股那么方便。


但新加坡自己信心十足,尤其在疫情期间,其地位似乎还有所提升。出海新加坡这股大风,吹的到底是不是春风,其实还未可知


撰稿 | 杨曦霞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晓曦

图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