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专访郑永年:若与中国全面脱钩 对美国经济伤害巨大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中美关系正在经历多年未遇的重大挑战。两国会走向全面脱钩吗?中美关系路在何方?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认为,美国要与中国全面脱钩是很困难的,对美国经济伤害巨大。中国是东亚产业链的枢纽,与中国脱钩的同时,意味着美国与整个东亚产业链的重组,这个成本可想而知。
中美如脱钩 将割裂全球一体化
郑永年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没能控制好疫情。一些美国政客选择把责任推给中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升级。
直至11月份的美国大选,也就是未来6个月时间,这一紧张局势恐怕还会持续,甚至进一步恶化。从之前曝光的消息来看,美国共和党政客已把抨击和妖魔化中国作为竞选策略,这会大大毒化中美关系。
不过,郑永年强调,中美之间不会陷入如二战后美国与前苏联那样的冷战对峙当中。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和全球化,中美两国依赖程度加深,所以一旦两国走向(部分)脱钩,会经历一个对双方来说都很痛苦的过程,而且对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很大影响。
“这不仅仅是GDP增长速度几个百分点的下滑,更重要的是,这会割裂全球一体化市场和产业链,让许多其他国家也失去由分享知识和技术所带来的发展红利。”郑永年说。
全球化路在何方?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内顾倾向不断抬头,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郑永年表示,全球化不会终止,但可能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
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超级全球化”创造了巨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流入了少数人的手中。
以美国为例,二战后,美国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过去40多年中,美国的中产阶级数量不断萎缩,占比从二战后的七成,跌至如今的不到五成。中产社会开始变成富豪社会,但国家既没有得到就业也没有得到税收。这种经济和社会分离的状况也让各国反思,全球化的方式需要调整。在这种全球化的调整过程中,将会伴随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调整。
全球供应链调整不是“去中国化”
郑永年指出,疫情之后,各国认识到“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至少不要过分集中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城市。目前很多国家对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已经开始了。
在本轮全球化当中,中国是集纳产业链最多的国家,郑永年表示,这种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安排和重新规划对中国有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所谓的“去中国化”。
美国行政当局企图鼓励美企推进供应链“去中国化”,但能不能真执行下去,企业和资本是否会放弃中国市场,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比如苹果,如果要把所有制造环节搬回美国,成本将非常高昂,企业是否愿意或者有能力为此买单?
郑永年认为,对美国来说,与中国全面脱钩是很困难的,这对美国经济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中国作为东亚产业链的枢纽,与中国脱钩的同时,还意味着与整个东亚产业链的重组,这个成本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整个美国都想跟中国脱钩。美国企业是从本轮国际劳动分工当中获利最大的。硬性与中国脱钩实际上是违背资本的逻辑的。从历史来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执行门户开放政策以来,“从来没有放弃一块可以赚钱的地方”,郑永年说,难以想象美国资本如今会愿意放弃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欧洲国家更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了,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甚至扩大开放,有钱赚,资本自然会过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