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美国中期选举在混乱中开始,“我为这个国家感到害怕”

美国中期选举8日正式开始投票。国际媒体普遍认为,美国国内民意的分裂可能使这次中期选举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在正式投票前,已有超过4000万选民提前投票,再创中期选举提前投票的纪录。令美国人担忧的是,多地频频传出涉及中期选举的各种暴力及暴力威胁事件:纽约曼哈顿投票点因收到“炸弹威胁”关闭,参加亚利桑那州州长选举的共和党候选人莱克因收到可疑粉末信件而暂停竞选……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FBI)、国家反恐中心和国会警察局共同警告称,美国国内不同意识形态的暴力极端分子对此次中期选举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报道称,即使在中期选举之后,认为选举存在舞弊的争论也可能引发暴力潮。


美国中期选举8日正式开始投票,多地选举投诉增多。图为当地时间6日,警方与底特律市选举工作人员交谈。(图源:视觉中国)


拆弹小组赶往投票站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国家反恐怖主义中心和国会警察局日前发布公告称,在中期选举期间及前后,不同意识形态的暴力极端分子可能会策划实施不定时的暴力活动,“对选举存在舞弊的争论以及对选举结果的不满可能导致针对大范围目标的暴力威胁加剧”。报道称,可能的暴力极端主义活动针对的目标包括候选人、各党派代表、选举工作人员、选民,甚至是与选举相关的设施,如投票站、选民登记点、选举活动地点等公共场所都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随着中期选举8日正式开始投票,美国国内涉及选举的暴力、暴力威胁事件层出不穷。6日上午,纽约曼哈顿一处投票站因“炸弹威胁”而暂停了提前投票工作。纽约警察局拆弹小组紧急赶往现场。尽管警察局事后宣称,相关威胁信息“与选举无关,是针对这所学校的”。不过,许多选民仍感到担忧。


当天,参加亚利桑那州州长竞选的共和党候选人莱克的竞选总部收到装有可疑白色粉末的信件,迫使莱克不得不宣布关闭竞选总部并暂停竞选。目前FBI正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此前,科罗拉多州亚当斯县选举办公室在收到的邮寄选票上也发现“可疑粉末状物质”。当地警方称,这“是有人企图扰乱选举进程”,警方正在展开调查。


美国广播公司(ABC)称,恐吓选民和选举工作人员的事件频发威胁中期选举的投票气氛。有1/3的选举工作人员报告说他们感到不安全。为此,美国司法部门上周二颁布一项临时限制令,禁止被指控恐吓选民的人在投票站附近聚集,并禁止在投票站250英尺(1英尺约合0.3米)范围内携带枪支等。


“基于政治偏见美化暴力”


在中期选举正式投票日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美国两党政客向对方展开最激烈的攻击。当地时间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纽约的政治集会上对民主党支持者表示,这次中期选举是美国民主的“决定性”时刻。他担忧称:“在我的从政生涯中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基于政治偏见美化暴力。”


特朗普6日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政治集会上宣称:“每一个自由而有爱国心的美国人应明白,现在到了站出来反抗这个日益偏向左翼的暴政的时候了。”


法新社称,目前美国多数民调显示共和党选情占优。报道称,在美国,中期选举通常被视为对总统的“公投”。目前拜登的民意支持率仍在40%左右的最低位徘徊,“这给拜登总统敲响了警钟”。更令民主党人担忧的是,NBC6日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有72%的选民认为美国正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进。此前,NBC已连续有6次民调显示超过70%的选民认为“美国走在错误道路上”。


“我为这个国家感到害怕”


美国人最担忧的是,2020年总统大选后有关选举欺诈的争议是否会在这次中期选举后重演。美联社称,无论是在亲民主党的俄勒冈州等蓝州还是在亲共和党的爱达荷州等红州,全国多地涉及中期选举的投诉越来越多。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提前投票尤其是邮寄选票,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引发了司法战。政治观察人士预计,这一趋势将在这次中期选举中再次上演。


6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丹尼尔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采访时被问及共和党候选人是不是接受中期选举结果,主持人要求她回答“是”或“不是”,她却称:“如果出现选举争议,该有的程序——重新计票、监督投票、上法庭——都要一一完成,那么大家就会接受选举结果。”其他几名共和党大佬接受采访被问及会不会接受选举结果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称,超过半数参加中期选举的共和党候选人属于“选举否认者”,这些人都对2020年总统大选的有效性或完整性提出过质疑。


“今日日本”网站称,无论是这次中期选举还是未来的总统大选,美国人期待选举之后政治权力有一个和平的交接,但是最近的历史表明美国必须得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美国《商业内幕》引述正在竞选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的民主党人理查德的话称,他最近两周内已三次因家庭遭侵入或遭袭击而报警。他说:“我为自己担心得要死,我也为这个国家感到害怕。”


声明:本文转自环球时报(ID:hqsbwx),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