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英国临阵“脱”逃:欧盟成员国身份没变,什么变了?

【欧洲时报网】2019年3月29日,过去两年被视为英国“脱欧”大限的日子,却如往常一般,在英国政坛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英国推迟“脱欧”日期,让这一天不再具有历史性意义。“脱欧”公投至今,江山如故,英国却正在发生变化。

3月23日,人们在英国伦敦参加游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脱欧”协议悬而未决,企业撤离的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计划于2021年关闭英国工厂;英国本土知名家电品牌戴森亦宣布,将把公司总部从英国迁至新加坡;英国智库机构新金融(NewFinancial)报告称,275家金融机构已经或正将总计1.2万亿美元的资产以及数千名员工从英国转移到欧盟其他国家。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虽然这些公司都表示其业务调整与英国“脱欧”无关,但市场普遍认为,上述举动折射出企业对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将削弱其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担忧。

2018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4%,创2012年以来最低增幅;贸易逆差扩大至323亿英镑,较前年增加84亿英镑。曾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经济学家安德鲁·森坦斯告诉新华社记者,这表明“脱欧”不确定性已经明显损害英国经济。

3月20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中)出席议会下院进行的首相问答。(图片来源:新华社)

首相易主后,英国各党派分歧日益明显,进入内耗不断、纷争加剧的阶段。

据小编统计,“脱欧”公投以来,英国议会2次否决首相特雷莎·梅主导的“脱欧”决议,19位重量大臣先后辞职,梅本人艰难挺过2次不信任投票。临近原定“脱欧”大限,8种“脱欧”可能方案被悉数否决。

分裂的议会背后是分裂的民意。一边是百万人游行呼吁“二次公投”,一边是“脱欧派”要求“现在就‘脱欧'”;一些民众要求停止“脱欧”,一些民众主张“脱欧”不需要协议。

新华社指出,从英国政客开始“政治豪赌”、将“是否脱欧”的决定权交给全民公投而非英国人擅长的代议制民主方式时,“脱欧”就注定充满争吵与争议。不管英国最终以何种方式“脱欧”,社会终将被分裂的民意撕裂。

“脱欧”未决,“脱英”的风险显著上升。北京《金融时报》报道,苏格兰、北爱尔兰为保留欧盟成员身份,纷纷提出要独立公投,分裂主义情绪一度高涨。

这是2月22日在英国东南部多佛拍摄的英国艺术家班克西的壁画。这幅由知名街头艺术家班克西创作的作品中,一名工人正从欧盟旗帜上抹掉一颗星。如果代表英国的这颗星真从欧盟旗帜上彻底抹去,多佛脚下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把英伦三岛推离欧洲大陆,最终成为漂荡海外的一枚孤帆。(图片来源:新华社)

不管“脱欧”剧情怎么发展,民众关心的还是衣食住行。英国《卫报》称,2016年至2017年英国家庭收入经历了最大程度的放缓,其原因在于英镑在“脱欧”公投后暴跌,推高通货膨胀并最终侵蚀实际工资。

2018年起,英国民众工资有所增长,但他们却更不愿意将钱花在可自由支配的商品上。根据英国零售商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2月英国酒吧和餐馆的消费增长放缓。英国人在衣服上的开销同比下降5.2%,酒店开销减少3.8%。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上海每经网报道,为防止供应链崩溃、食品涨价,担心“无协议脱欧”的英国民众开始疯狂囤货,其中罐装食品、干燥食品、非处方止痛药和膏药等成为采购首选,政府不得不通知各大超市尽可能多地增加库存。

为避免今后在工作、生活中往来欧盟国家受限,还有不少英国人开始申请其他欧盟国家的国籍。“脱欧”公投以来,德国驻英国大使馆已收到超过3380份入籍申请,另有约2700名英国人获得比利时国籍。仅在2016年,英国公民入籍其它欧盟成员国的人数就比前年翻了一番多,德国、法国、比利时位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