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金融业不如新加坡?香港财政司司长:无须妄自菲薄,只须实事求是

记者|戈振伟

香港常年稳坐亚洲金融中心宝座,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与伦敦,但上月出炉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香港被新加坡超越,排名跌至第四。

针对坊间香港不如新加坡的讨论,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0月9日撰文表示,香港金融业规模比新加坡大,也有与内地和国际互联互通的优势;香港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无须妄自菲薄,相信未来机遇大于挑战。

陈茂波认为,跟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比较,香港最大、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它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具有难以复制、难以取代的“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角色。

香港如今有740万人口,新加坡有564万人,两者同为20世纪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常被拿来比较,但坊间的讨论较多依赖一些模糊的印象。而在重点比较的金融业,数据显示,香港在多个方面仍然表现突出,比较优势明显。

具体来看,香港的金融服务市场有着显著的规模优势,其经济贡献在2020年达760亿美元,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3%,规模是新加坡的1.5倍(约490亿美元)。

以去年数字计,港股市值超过42万亿港元、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别比新加坡高出七倍及2.7倍;港股去年全年总成交额为41万亿港元,为历年新高,与新加坡仅1.9万亿港元相比,高出超过20倍。

在外汇方面,服务于多币种东盟地区的新加坡较具先天的优势。但香港也有很强的基础,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之一及境外人民币最大枢纽。截至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币总存款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全球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有75%在港进行。

香港也是亚洲领先的债券枢纽,以发行量计,是亚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债券市场,仅次于内地和韩国。凭着具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生态系统,香港成为亚洲区最具规模安排国际债券及内地离岸债券发行的中心,占区内发行额34%,规模比新加坡多六倍。

陈茂波还指出,绿色金融近年在香港迅速起飞,市场正不断壮大且向丰富多元的方向发展。去年绿色及可持续国际债券发行额便有313亿美元,占亚洲市场三分之一,安排发行量亦居亚洲首位;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及贷款融资总额较2020年增加四倍,达到566亿美元,为亚洲之冠。

此外,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市场在区内也占有领导地位,截至去年底在港管理的资产达到4.5万亿美元,当中三分之二是境外资金。香港也是亚洲区内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和第二大的私募基金中心(仅次于内地)。现时在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1800亿美元,比新加坡高四倍。此外,去年香港银行业的资产总额超过26万亿港元,创多年来的新高。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警告,在下周发布新一份报告中会将2023年的全球增长预测从先前的2.9%再度下调。同时,各地民粹主义兴起、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地缘政治持续角力,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陈茂波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香港一直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无须妄自菲薄,也不用回避不足,只须实事求是、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对策,进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陈茂波说。

香港在今年2月宣布筹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当时香港还处于第五波疫情高峰。这是自新冠疫情爆发近三年以来,香港首场大规模的高规格实体金融会议,云集全球逾100家重量级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被视作亚洲今年最受瞩目的财金盛事之一。

9月29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还有一个月左右,香港金融管理局将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届时我们会迎来约200位金融界的领袖人物。”

峰会将集中讨论全球金融界面临的三大挑战和机遇。一是滞胀风险、利率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加上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疫情持续影响所造成的叠加风险。峰会也会讨论对未来金融业发展具深远影响的两大趋势,即科技和可持续发展。

疫情持续近三年,各地陆续“松绑”入境政策。9月23日,香港宣布自9月26日起放宽机场入境检疫时间至“0+3”。这有助于恢复国际社会对香港作为对外开放、资金和人员高效流动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心。

10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表示,如果香港入境检疫“0+3”实行两星期后,小区疫情没有明显反弹,政府应考虑尽快实行“0+0”安排,最好11月实行。

“新一轮放宽防疫措施非常有帮助,让我们有更好的基础,制订落实适切的安排,方便与会者赴港出席,确保峰会成功举行,彰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余伟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