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黄金棍下出好人”,好多父母都相信:小孩不听话,揍一顿就老实了。在大众认知里,好像只有中国人才爱打小孩,老外如果打小孩,会受社区和法律制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英国,也有一批“棍棒教”的忠实拥趸,这些父母坚信“娃不打不成器”,他们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打孩子,并为此感到自豪。
在英国,超过四分之三的父母承认自己打过孩子。
英国纪录片《I smack and I'm proud》(打小孩,我自豪)记录了一些认为打小孩是必要教育手段的英国父母。全片没有对父母和孩子行为上的任何批判,只有对父母和孩子的采访,可以令我们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打小孩这事儿,究竟管用不?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安吉拉
第一位坚定不移的“棍棒教”信徒名叫安吉拉,今年48岁,是一位单身母亲。她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三个娃都已经上学了,年龄分布从小学到初中都有。
她管教孩子的唯一手段就是“揍”。不过她也有她的“规矩”,那就是孩子犯了错,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依然是口头警告,第三次直接动手。然而从视频看,她对待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理想化,更多情况下,都是她怒吼一声,娃不听就直接动手了。
安吉拉的童年在新加坡度过,她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常常像训练士兵一样对待女儿。一个非常意思的事实是,这部纪录片所有举双手支持体罚的父母,在儿时都曾被自己父母揍过。
新加坡的教育比伦敦要严格得多,那里是公开支持体罚的国度,新加坡的超市里甚至能买到专门打小孩用的藤条。安吉拉是家中的独女,父亲打她的次数不多,因为通常他只要手执藤条说:安吉拉,去写作业。安吉拉就乖乖写作业去了。
成年后的安吉拉管教孩子的手段几乎就是父亲的翻版。区别是她的孩子不如她本人乖,所以她几乎每天都会对孩子们动手。
然而他的孩子却依然调皮。总是惹出很多麻烦。她的小儿子承认虽然有时候妈妈打他是对的,但有时候她只是单纯喜欢打人。他还说,虽然妈妈打了他,但是第二天,他还是会照犯(错)不误。
她的大儿子则更是直言不讳:当你在挨揍的时候,你完全不会反省自己哪里错了,你只会愤怒跟怨恨。如果是别人,比如说兄弟姐妹这样对你,你早就打过去了。可是妈妈打你的话你就算很想还手你也不能,你只能握紧拳头。
这一点作为一个同样从小经常被体罚的人,我也深有体会。现在让我回忆小时候为什么会挨揍,我几乎完全想不起来,都是些非常小的琐事。但我还记得挨揍过后的那种愤怒。这种愤怒不会消散,只会在一次又一次挨揍中不断累积。
我16岁那年,有一次我爸又为了一点小事揍我,我一时气急,狠狠推了他一下,然后逃走了。
深受体罚之苦却仍执迷不悟的丹妮丝
另一位崇尚体罚的妈妈是丹妮丝。她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女儿度日。两个女孩儿一个8岁,一个10岁。其实她还有一个17岁的大女儿,不过那个女孩儿已经从家里搬了出去。
丹妮丝从小家教十分严格。她也有一个军人父亲。令丹妮丝记忆犹新的是,她16岁之后,父亲就要她保证每晚9点以前回家。一旦她超过9点,父亲就会解下皮带抽她的屁股。
父母还要求丹妮丝不能交男朋友,不能化妆。(大部分英国女孩子都会在初高中谈恋爱、化妆)为了不挨揍,她成了一个乖乖女。丹妮丝至今都不认为父母的体罚有什么不好,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女儿。
可事实是,她不到20岁就离开了家。24岁的时候,她去洗车,结果发现加油站里只有一个老太太,老太太的面前摆着不少现金,丹妮丝临时起意决定抢劫。后来她因此被判关了6个月。此外,她还因为诈骗被关了几个月。
丹妮丝自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也许是因为自己很想做那些父母不允许我做的事。
从小被管教得太严格,丹妮丝潜意识里有一种想要“变坏”的冲动。从心理学角度看,她的这种行为是出于对父母体罚的“报复”。她等于变相告诉父母:你们的教育没用,我还是变成了一个坏孩子。
奇异的是,有着这样过去的丹妮丝,竟然会认为她的女儿们喜欢被体罚,她们感到很享受……
丹妮丝的大女儿去年离开了家,原因是丹妮丝要求她每晚10点必须回来,而她却在11点过后才喝得醉醺醺、穿得乱七八糟地回到家。
见此情形,丹妮丝一个耳光把女儿扇倒在地。她的女儿从此离开了家,她说:对于妈妈的惩罚,她曾以为自己不在乎,但其实她很在乎。
这简直就是一个轮回。
丹妮丝的亲身经历已经证明,体罚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可是她仍然坚定地认为体罚有效。她自己年纪轻轻就因为受不了父母的惩罚离开了家。如今,她的女儿又重蹈覆辙。
体罚的负面影响
教育界一直有句名言:“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但体罚真的不是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虽然很多孩子在挨揍后会立刻收敛,并改正当下的错误行为。但从长远看,体罚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为了避免挨揍,一些孩子学会了撒谎。谎言能帮他们逃过体罚,哪怕被揭穿后受到更大的惩罚,孩子也只会认为:是这个谎撒的不够好,才会被爸妈抓到了马脚。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父母不给孩子看电视,他们发现孩子独自在家看过电视就会开揍。孩子就学会了给电视降温。于是父母又刻意把电视调到某个台,回来后打开电视发现没在播放那个台,就知道孩子看过电视了。孩子了解了父母的套路,下次就会变得更小心了。
从头到尾,孩子就没想过不看电视。他们的心思都花在跟父母斗智斗勇上了。
其次,挨揍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就这部纪录片所看到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挨了揍之后并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只会一犯再犯。
一方面孩子们觉得,我已经受过惩罚了,这事就算完了。我做了,我为之付出了代价,这很公平。另一方面孩子们觉得,父母对我这么坏,总是揍我。既然如此,我也要给你们找点麻烦。你们因为这事揍我,说明你们非常不乐意看我做这个,那我就偏要做给你们看。
即便是安吉拉那样,父亲吓唬一下就循规蹈矩的乖乖女,也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唯一从父亲那学会的就是:“绝对服从,要不然就会挨揍。”因此父亲让她写作业她就去写,并不是因为她想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她怕父亲揍她。
第三,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可能让孩子成年后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丹妮丝的父母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乖乖女有朝一日会变成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原本她可以不用过这样的人生。
丹妮丝17岁的大女儿喝酒、晚归,也难保不是在跟母亲示威:你虽然可以打我,但我不怕你,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
最后,当众体罚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哪怕只是在兄弟姐妹面前挨揍,都足以令孩子的自尊心受损。更别提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孩子了。孩子内心受到的伤有时候比身体受到的严重百倍、千倍。
之前就有14岁的初三男孩因为在学校走廊挨了母亲两个耳光,而从教学楼上跳了下去的悲剧。两个耳光当然不会有多痛,可男孩的自尊心被扔到了地上践踏。
从纪录片《打小孩,我自豪》来看,这些体罚家庭的孩子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未必都是体罚所造成的,然而至少它们证明了一点:体罚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也感谢敢想敢说的英国父母和孩子,让我们了解到遭受体罚的孩子内心究竟是如何想的。体罚又是如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当父母认为“揍”才是教育孩子唯一有用的方式时,或许他们自己才是引起孩子行为问题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