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限制华为,不会让美国更安全,也不会使美国更强大,只会迫使美国使用劣质而昂贵的替代设备,在5G网络建设中落后于其他国家,最终伤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此霸气的回应出自华为被美国“封杀”之后。
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5月16日正式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其68家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美国媒体报道指出,由于华为依赖美国供应商,美国的新举措威胁了华为继续出售多种产品的能力。
一时间,国内社交平台上为华为摇旗呐喊的声音此起彼伏,如今让我们暂时平息一下躁动的情绪,理性地来探讨一下,华为正面“刚”美国的胜算到底有多大?
何谓“实体清单”?
我们先来看一下,“实体清单”到底是什么?所谓“实体清单”是美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作为出口管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简单来说,“实体清单”就是一份“黑名单”,即限制所有美国企业向实体清单上列出的组织或个人出口受到本条例管辖的任何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将对向华为出口、转出口或转让原产自美国的受控产品和技术施加额外的许可证要求,无论华为作为买方、中间商、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同时该条例将严格限制适用免除申请许可证的例外情形。
简单来说,就是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
“实体清单”最初是BIS(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为了限制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物品,通过出口公布实体清单的形式以告知公众。而时至今日,实体清单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模糊,只要从事与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相悖行为的公司或个人,都有可能被列入实体清单。
根据《出口管制条例》第744.11条第(b)项提供了可能被纳入实体清单的行为,包括:
从事或支持恐怖活动的行为,
从事常规武器或零部件的生产、买卖及维护而导致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妨碍美国政府对最终用户审查的行为,
以及违反美国出口管制相关法规的行为。
然而,由于美国没有任何一条法律对“国家安全”或“外交利益”进行界定,危害国家安全的标准也变得更加主观。
华为为何遭美国忌惮?
最近,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了一份5G专利报告《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race?》,勾勒出全球5G技术顶级玩家的画像,也点出了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实力,而华为的表现尤为抢眼。
截至2019年4月,中国企业申请的5G通讯系统SEPs件数排在全球第一,占比34%,而华为,位列企业第一,拥有15%的SEPs。SEP(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标准必要专利,就是那种传说中绕不开的专利。
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可以收取专利费,也可以用于交叉授权,当然,也可以更低的成本开展业务。
这份报告同时给出了拥有SEP专利族数量的全球排名前十名单:华为(中国)、诺基亚(芬兰)、三星(韩国)、LG(韩国)、中兴通讯(中国)、高通(美国)、爱立信(瑞典)、英特尔(美国)、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夏普(日本)。
3G和4G时代,移动通信行业的专利影响基本在业内,但5G时代不同了,物理世界各种各样的物品都被拉扯进来,车辆、船舶、建筑、仪表、机器等被连接起来后,将催生无数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
不同系统的互连性和跨多个设备的通信,必须依赖于5G标准的通用规范,沉浸在新的振兴希望中的百行千业,无法绕过5G等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首批受到影响的将是汽车行业,但随着智能制造、智能能源加深新应用的探索,汽车行业所受影响程度将降低。
不仅限于5G,在其他领域中,华为同样是其中的佼佼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通过该组织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5.3万件,较2017年增长3.9%。在所有申请中,50.5%来自亚洲,其中中国科技巨头华为的专利申请量高达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创新活动正在历史性地“从西方转向东方”。
在各种诉讼大战中,我们已能看出,专利不仅能为持有人带来滚滚财源,也可以卡住别人的脖子。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中国如果成功控制5G技术上游,将进入“不卖产品也可赚钱”的阶段。
美国断供后
华为连夜推出“备胎”
5月17日凌晨,针对美国的一纸“封杀令”,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表致员工信,称公司多年前曾假设有一天不可获得美国芯片和技术,数千员工为此开始打造“备胎”。
同时宣布,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喊出“科技自立”的这个“备胎”,到底是什么来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拖动滑轮了解详情。
海思的来历
1991年,华为成立了自己的ASIC设计中心,专门负责设计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当时的华为,创立仅仅四年,员工只有几十人,资金非常紧张,一度濒临倒闭的边缘。奠定基业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还是三年后的事情。
这个ASIC设计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华为开始了IC设计的漫漫征途。
1993年,ASIC设计中心成功研发出华为第一块数字ASIC。
随后,分别在1996年、2000年、2003年,研发成功十万门级、百万门级、千万门级ASIC。总的来说,每一步都算是沉稳有力。
时间到了2004年10月,这时的华为,实力已今非昔比,销售额达到462亿人民币,员工人数也达到数万人。有了一定底气的华为,在ASIC设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华为海思。
2004年10月,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华为ASIC设计中心。
其实,华为海思并不是只研发手机芯片。根据其官网介绍,华为海思的芯片组和解决方案涵盖数字家庭、通信和无线终端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为:
目前在全球多地设有办事处和研究中心,拥有7000多名员工;
成功研发Balong5000modem,成为第一家将5G无线芯片组商业化的公司(首个基于Balong5000芯片的5G终端产品是5GCPEPro);
在全球安防监控领域,华为海思几乎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Research的最新统计榜单(统计数据来源于2018年),华为海思是全世界排名第五的芯片设计公司。
虽然华为海思的业务广泛,但最受关注的依旧是手机芯片。
2009年,华为海思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开市场的手机终端处理器——K3,这是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
2012年,华为海思推出K3V2,并打算用在旗舰手机Mate1、P6等机型上。但是,该芯片功耗过高,兼容性差,最终直接影响了手机销量。
2013年底,华为海思推出了目前最受瞩目的麒麟系列芯片的第一款——麒麟910,这是华为海思的第一款SoC(片上系统)。
2014年9月,麒麟925芯片推出,麒麟系列芯片开始被大众接受。
随后,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芯片一直与华为旗舰手机绑定,比如P7和麒麟910T,Mate7和麒麟925,Mate9和麒麟960,Mate10、荣耀10和麒麟970等。
根据IDC近日发布的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报告显示,华为出货量增长50.3%,达到5910万部,超过苹果3640万部的销量,掌握着全球第二大份额。这也侧面验证了,华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的成功。
回顾中国芯片史,虽然那场著名的“汉芯一号”骗局让国产芯片研发长期无人敢投资,但不乏热衷探索的人才。比如回国创业,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星光一号”的硅谷精英邓中翰,这在当时是国内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芯片,甚至让这家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这家公司最终没有敌过高通、联发科等大厂的竞争,2017年的营收仅为联发科的3.9%。
如今,英特尔宣布退出5G调制解调器的研发,高通公布其第二代5G调制解调器SnapdragonX55(目前还未成功商用),华为推出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发布首个基于Balong5000芯片的5G终端产品5GCPEPro,成功进入商用轨道。
20年来,华为海思的坚持和研发成果让其今天有勇气喊出“科技自立”的口号。
海思的英文名是HI-SILICON,其实就是HUAWEI-SILICON的缩写。SILICON,就是硅的意思。众所周知,硅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关键材料。硅这个词,也成了半导体的代名词。
一直以来,华为海思都是华为公司百分之百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按华为海思内部说法,华为就是海思,海思就是华为。
因为华为海思没有上市,很多信息都没有公开披露,再加上行事低调的一贯风格,所以,就像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黑纱,多了很多神秘感。
说到华为海思,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华为手机现在普遍使用的麒麟(Kirin)处理器,例如华为P20手机的麒麟970芯片。
其实,华为海思虽然从事芯片的研发,但并不仅限于手机芯片。准确地说,华为海思提供的是数字家庭、通信和无线终端领域的芯片解决方案。通俗一点,就是手机芯片、移动通信系统设备芯片、传输网络设备芯片、家庭数字设备芯片等,统统都做。
然而,即是“备胎”,虽能暂时顶替却也能看出这其实也是华为无奈之下的选择。
华为运营商BG的一名负责人对媒体透露,“十多年前,IBM就在华为内部提出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为的就是防止今天的情况,内部有一些替代计划,虽然性能上在短期可能不能媲美原有方案,但维持业务连续性并没有问题。”
事实上,除了英特尔之外,世界上很少有集成电路厂家能独立完成芯片的全流程设计制造。
华为海思显然也不具备所有的芯片能力。严格来说,华为海思只是一家负责芯片设计的公司。它完成芯片设计之后,也是要交给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进行制造的。
在半导体芯片行业,华为海思、ARM、AMD、高通等被成为Fabless(无工厂),也就是只做设计,没有工厂。
但即使只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华为海思也不可能是完全独立自主,从零开始。
华为海思曾购买了ARM的设计授权。ARM是专门做芯片设计的。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出售IP授权,收取一次性技术授权费用和版税提成。全世界很多企业都购买ARM的授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即使华为海思有能力完全抛开ARM,对于现在的市场格局来说,也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因为整个行业很多软件都是基于ARM指令集的,已经形成了生态。如果脱离生态制造出独有的芯片没有软件可用,那么用这种芯片的手机也只是一块板砖而已。
有业内人士称,海思是一个把ARM玩出花的公司。”手机SOC第一梯队;安防SOC No.1;机顶盒SOC 第一梯队;网通SOC自用。这些产品线基本围绕一个中心:ARM。大到麒麟,服务器,小到IoT,基本ARM能用的领域,海思都折腾了一遍。有成功的案例(980赛高)当然也有失败的经验(M2M泪流满面)。长远来看,海思的前途非常光明。“
然而,这是一个危机,何尝又不是一个机会?外向压力恰恰也会加速推动国内的产业提升。
据了解,华为曾采用高通MSM8917骁龙425四核处理器。如今通过对内加大海思的投入,手机领域已经可以达到70%的芯片自给率。
几位业内人士也从侧面印证了海思的能力。
一位半导体投资经理透露:“预估海思2018年有500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个数字在全球Top10的芯片设计公司中大概能排第5,即使算上半导体公司,基本也能挤进前20,这应该也是第一次有中国公司进入TOP 20。海思的研发支出、出货量、营业收入、专利数量和质量等一系列指标,在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绝对是顶尖的。而且海思干的活,难度比较大,都是超大规模数字芯片,且是通用芯片,直接跟国际巨头抢地盘,这让国外巨头都不得不正视海思的一举一动,从这点来看,说海思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一面旗帜,丝毫不过分。”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海思销售额约80%-90%的芯片是不外售的,外售的部分主要只有四个领域的芯片:安防摄像头,机顶盒,电视,电表。”电视和机顶盒行业海思现在是扮演行业霸主 AMlogic 和 Mstars 挑战者的角色,现在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水平。这类芯片单价不高,毛利也偏低,但单论发货量是九位数的数量级。安防摄像头是海思深耕多年的领域,海思是后来居上者。”据了解,在安防监控领域,华为海思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之多。
属于自己的芯片意味着什么?
更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更有底气的议价能力,更可靠的供货保障。每一条,都让现在无数手机厂家羡慕嫉妒恨。可以说,海思芯片已经成为华为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杀手锏”。
美国封杀华为系
美企: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在此番风波中,为美国政府的任性而买单的不只有华为系,美国本土众多企业也正在为此付出着惨重的代价。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根据研究公司加特纳的数据,华为去年是全球第三大半导体采购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4%,仅次于三星电子和苹果。
在2018年华为的700亿美元采购中,大约有110亿美元是来自高通,英特尔和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国公司。华为的核心供应商名单中,美国供应商占最多,达33家,占比约36%。
于是,美方“封杀”华为的消息一出,美方供应商股价闻讯大跌。部分业务依赖度对华为较高的公司,股价甚至暴跌逾两成。
值得一提,虽然华为有约三分之一的核心供应商为美企,但华为产品很少回卖给美国市场——去年整个美洲市场对华为营收贡献率仅6.6%。
当天暴跌20.63%的NeoPhotonic创下近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该公司是华为的光学元件供应商,前者40%的业绩与华为捆绑。
而另一家华为光学元件供应商Lumentum跳空低开,深跌11.54%,报50.2美元/股,创6个月来最大跌幅。据悉,华为订单去年为该公司创造了11%的营收。
不得不提的还有高通。
当天,高通股价大跌4%,报82.81美元/股。华为曾采用高通MSM8917骁龙425四核处理器。如今通过对内加大海思的投入,手机领域已经可以达到70%的芯片自给率。但高通目前依旧是华为调制解调器芯片主要供货商。
同时,目前高通正在和华为展开专利和解谈判,两者的和解方案中,华为和高通可在5G技术领域进行交叉专利授权。
除此以外,华为通讯芯片供应商思佳讯(Skyworks)、科沃(Qorvo)、赛灵思(Xilinx)股票分别收跌6.06%、7.14%、7.27%。
彭博社数据显示,华为对这三家公司业绩的贡献率依次是12%、8%、 10%。其中,高盛数据显示,思佳讯和科沃公司业绩对大中华地区依赖度分别高达84%、71%。
事实上,这一消息不仅打击了与华为在业务上有直接联系的企业,甚至还造成了大量美国科技股下跌。费城半导体跌1.68%,凌云半导体跌超3%,博通跌2.33%,英特尔微跌0.2%。
美国联合多国“封杀”华为
多国:我们可没答应
此次美国公布被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企业的68家公司分布在加拿大、日本、巴西、英国、新加坡等至少20多个国家。那么美国真的可以径自代表这些国家的态度吗?
显然,和美国相比,其盟友在华为问题上则显得理智很多。
法国:封杀华为不是我们的目标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自己不打算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禁止华为的5G设备。“我们的目标不是去阻止华为或任何一家公司,而是要保证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欧洲主权。我认为现在发动一场科技战或贸易战...是不恰当的。”
同时,他表示,法国需要跨国科技企业去激活法国的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所以法国不会采用过度的保护主义针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企业。
对于马克龙的这番回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则形容这等于是给封杀华为的“保护主义”措施“泼了一盆冷水”。
德国:若排除华为,将影响德国5G落地速度
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只要是符合既定安全标准的企业,就可以参与到德国的5G建设当中。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约亨•霍曼表示,反对将中国企业华为排除在德国的5G建设之外,同时强调所有企业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要求。
霍曼当天表示,到目前为止,联邦网络管理局没有发现华为在德国从事任何“不被允许的行为”:“如果华为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会推迟德国(5G)数字网络的推出。”
德国政府日前正式启动5G频谱拍卖,多家欧洲电信运营商参与竞标。按规定,中标公司到2022年底时需要为德国98%的家庭提供5G网络服务,2024年底时5G服务覆盖主要公路和铁路路段。
英国:将自行做出决定
至于英国,他们上月底就给华为“开了绿灯”,允许该公司“有限制地”参与英国的5G网络建设,该国外交大臣亨特日前还表示,正在评估“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华为设备”。
英国文化大臣莱特表示,英国会在5G和华为问题上自行做出决定。“美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们也需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莱特说,“我们认为,对整个电信供应链的安全进行适当的评估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莱特称,英国对5G政策及设备的评估正在进行中,并将进行更为广泛的审查。“不要只关注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这一点很重要。这关系到整个供应链。”
荷兰、比利时:不跟
德国之声16日报道称,与默克尔一同出席活动的荷兰首相吕特称,该国不会在5G网络竞标前,提前排除任何公司参与。
比利时情报机构则称,该国未发现华为有间谍风险的证据,不可能封杀华为。
加拿大:拒绝“跟风”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消息,加总理特鲁多表示加拿大政府不会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封杀华为的总统令就会立刻跟着封杀华为,而是会有条不紊地、耐心地对华为能否参与该国5G项目做出评估。
加拿大情报部门的前官员也表示,如果他们是总理,也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就跟风,以免让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知乎上,一位华为员工发布的内容似乎也透露了目前华为对此事的态度:”今天我们内部员工收到通知,不要往社交网络上发华为内网上关于目前所遇到困难的相关发文。本意就是一个:华为不愿意去卖惨,去博取同情,去激起民族主义热潮。华为当然需要大家的支持,但不需要大家为了它牺牲很多,这是毒药,对国人和公司都没长远的益处。大家只需要在比较产品时,如果国产和国外的差不多,优先选择国产就够了。“
用这位华为员工的话来说:在此多事之秋,谨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共勉”。
新金融记者:郝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