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的空战和海战都落下了帷幕之后,陆战就占据了主要位置。日军在登陆之后的几天之内主要进行的是对于兵力的加强和部署。虽然看似风平浪静,但日本的又一大计划已经展开。
日本南方军第25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将登陆地点选在宋卡、北大年和哥打巴鲁,就是为了控制交通枢纽,以便沿铁路和公路南下进军。当时在马来半岛上,有两条纵贯大半个半岛的铁路。由泰国的宋卡向南不远,铁路分为东西两线,西线经锡特拉、亚罗士打、怡保、吉隆坡到金马士与东线会合。东线经过哥打巴鲁、瓜拉立卑等地。而后,铁路向南通往柔佛巴鲁和新加坡。干线公路沿东西两海岸纵贯南北。
山下奉文清楚地知道,他指挥的第25军的确汇集了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但眼下可使用的登陆部队仅是第5师团的三个联队(分驻宋卡、北大年)和第18师团的一个联队(驻哥打巴鲁),共计26640人,其中作战人员仅17230人,只是敌军在马来亚兵力的约五分之一。而且,马来亚半岛大部分是山地,东西两侧沿海平原地带则河流众多,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
想到这里,山下向部下们布置了他的战术原则:“德国的闪电战,是从中央人敌阵,而以两翼迁回进行包围的战术。这里则是从公路上一直硬钻到柔佛巴鲁去。不必包围敌人,将残敌交给后续部队去收拾,这不是闪电战,是电钻战!
1941年12月11日零点,山下奉文向担负进攻任务的佐伯静夫中佐及属下的搜索第5联队和第3坦克中队,山炮中队下达命令:“一辆车停下就扔掉一辆,两辆车停下就扔掉两辆,不论是友军还是敌人,超越过去,只管挺进!受到侧射和背射也不许停车应战!”
下午1时左右,日军进攻部队中行驶在最前面的第3坦克队的十辆坦克开到了吉打防线跟前,只见沿着道路布置着许多反克炮机枪装甲车和卡车,但不见人影坦克边行进边向路两侧开炮,从躲雨帐篷中跑出来的印度官兵惊恐万状,有的用手中的机枪、步枪向坦克射击,有的吓得趴在烂泥中跪拜,也有的甩掉鞋子掉头就。英国军人虽勇敢还击,但因反坦克炮均被击毁,无法对付直扑过来的日军坦克,第一道线被轻而易地突破了。
当天夜里,英军用猛烈的炮火进行拦截,阻止了日军的推进。12日晨,佐伯命令他的部队发起进攻,多次被英军占优势的固定炮位的炮火击退。第9旅团长河村参郎少将急调第41联队和第11联队投入进攻。但在日军再度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守军却在晚7时30分主动撤退,将整个吉打防线及吉打城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连日本人都没有预料到英军会突然退却。原来,第11印度师师长马莱雷恩在这天早上8时向他的上司第3印度军军长赫斯请示后30英里至古仑一带,再与日军对抗。由于赫斯正在乘火车前往新加坡,无法收到这份请示电报,于是,电报交给了帕西瓦尔。帕西瓦尔立即回电拒绝这一要求。马莱雷恩固执己见,在下午7时许再次发电报提出同样的要求,并不等回电就下令所部撒退。这样,混乱的、灾难性的大退却开始了。
第二天清晨,当马莱雷恩清点部队时,发现原编制为2500人的第15旅只剩下600人,第6旅只剩下一半人,第28旅跑丢了个营。
第5师团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于13日拿下了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夺取了设施一流的亚罗士打军用机场。机场上大批燃料、炸弹落入日军手中。到此时为止,日军付出的代价仅是27名士兵阵亡比原先估计的阵亡1000人低了许多。
15日,第41联队派遣第3大队的两个中队渡海进军槟榔屿,至19日便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个重要的海运和采锡工业中心。同时在北大年登陆的第42联队沿亚拉一勿洞公路推进迅速,从中路侵入马来亚境内。东路由陀美少将指挥的第18师团第23旅团所属第56联队经激战占据了哥打巴鲁市,至19日占领了该市附近的两个机场。至此,马来亚北部防线被日军全部摧毁,重要军事基地也尽被占领。
山下奉文于16日把军司令部搬到了亚罗士打17日定出了作战计划表:
12日28日,进入霹雳河、占领槟榔屿
1月7日,全部渡过霹雳河
1月17日,占领吉隆坡;
1月27日,占领柔佛州;
2月11日,占领新加坡。
英军方面也在酿一个计划,不过不是进攻计划,而是撤退计划。马来亚半岛上的英军以赫斯中将的第3印度军和内特少将的第8澳大利亚师为中心。这两位主要指挥员对作战方针存在意见分歧。赫斯看到自己的部队像退的潮水一样向南来,主张索性主动退到马来亚半岛最南端的柔佛州,构筑防线,说不定还能抵挡一阵子。贝内特反对消极的退却,提出他的部队由东岸的丰盛港地出发,向日军发起进攻,阻止其推进。帕西瓦尔开始不同意赫斯的提议。赫斯便跑到新加坡多次提出警告,如不迅速退兵,北部和中部的英印军有可能被从哥打巴鲁出发的日军拦腰截断,分割开灭。这样一来,保卫新加坡就成为一句空话了。远在大西洋上乘坐“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前往华盛顿出席代号为“阿卡迪亚”英美战时会议的丘吉尔首相对马来亚的形势深表忧虑,他在12月15日给参谋长委员会写了这样一份备忘录:“务请注意,最后用来保卫新加坡岛的部队不可在马来半岛作战或被切断。没有什么比这座堡垒更重要。”帕西瓦尔只好放弃原先的意见,同意撤退。
1942年1月7日,“阿卡迪亚”会议任命韦维尔将军为远东战区司令。这位头脑冷静的指挥官上任后即赴马来亚北部前线,发现第11印度师完全被击败,第3军陷入混乱之中,就亲自下了撤退命令。
日军的兵力不断加强,近卫师团已从12月16日起在宋卡等地登陆,投入战斗。12月26日,日军占领霹雳州首府怡保。1月7日凌晨,第5师团第42联队用三小时时间,突破了士林河防线,打开了通往吉隆坡的最后一道大门。躲在树林里的斯潘塞·查普曼看到打败自己的日军从眼前大路上经过时,不禁大吃一惊。这些日本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衬衣颜色有绿的、白的、灰的,帽子也是钢盔、遮阳帽和棒球帽等等不一而足,比起穿戴整齐的英军简直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多数人骑着自行车,两人一排,共有4050排,他们又说又笑,好像去看足球比赛”。这些自行车的车胎大都在烈日下爆裂了,成百辆的自行车一齐行进时轮圈颠簸的声音很响。溃逃的英印士兵以为是坦克追来了,更是把武器、给养扔了一路仓皇逃窜。
1月11日,第5师团未遇抵抗进占马来亚首府吉隆坡。东路的第18师团则在1月3日攻占了关丹机场内特少将决心一战,他在1月16日表示:“我军不仅要阻止日军的进,而且有信心把他们逼入守势。”握在他手中的部队只有第8澳大利亚师(缺第22旅)、第9印度师、第45印度旅、英国第2皇家团及一些炮兵、工兵部队,在实力上已逊于拥有三个师团的日本第25军。
在西线士牟拉防守的是第45印度旅与澳军两个营。近卫师团第5联队担任正面进攻,第4联队乘船绕到背后的本加揽登陆,实行前后夹击这是英国方面马来亚防御战中的最后一次激烈的战斗。
日军进入新加坡
1月18日,第5联队在十辆轻型坦克的掩护下,向拉发起猛烈攻击,在正面守卫的澳军第29团第2营的官兵英勇抗击,守住了阵地。19日,日军第4联队从背后发起的攻击也被击退。但在这天上午10时,日军轰炸机扔的一颗炸弹命中了第4印度旅旅部,旅长但坎准将及旅部其他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大都被炸死炸伤,现场一片狼,与内特的联系中断,英印军和澳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但各部队仍各自为战,坚持到21日,终因兵力损耗过大,才突围南拉的失守,动摇了守军的军心,东线部队甚至未与日军接触便开始退西线的日军第5师团和近卫师团,与东线的第18师团从两个方向向南迅速推进。贝内特放弃了抵抗。
1942年1月31日下午2时,第5师团第9旅团率先冲进了新加坡对岸的柔佛巴鲁市。随后,近卫师团的先头部队也进入该市。这也意味着山下奉文的电钻战策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