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6月发生在江户湾的“黑船来航”事件让全日本都为之震惊,更是引发了日本社会的连锁反应,位处中心的幕府可谓举棋不定,而西南诸藩的反应程度极为明显,最终,这件事也加速了日本向近代国家转型。
此事对幕末日本社会造成冲击的因应也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日本幕藩体制和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凸显、危机意识的出现以及促使日本走向侵略扩张。
日本幕藩体制和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凸显
“黑船来航”之后,从幕府最初指示萨摩藩“宽猛应对”,再到后来默许了琉球贸易,最终解除了《大船建造禁令》,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诸藩的进言都对幕府起到了倒逼作用。
“倒逼”之所以能成型,也是因为幕府和各藩本身就有着矛盾,而“黑船事件”等将矛盾给扩大了。
早在1609年,幕府为了控制本国人私自出海,就没收了500石以上的军船和商船,紧接着又于1653年在武家诸法度第17条中明确规定了“五百石以上之船停止之事”,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船建造禁止令》。
对于幕府来说,这样的方式可以阻断日本的海上交通以及对外贸易,可很多幕臣对此都不太认可,其中也不乏有人提出了“贸易立国”以及“以贸易促海防”的建议。
实际上,各藩的建议也是各有缘由,他们反对的点也主要是:幕藩体系下幕府对国内贸易的垄断。
日本的江户时代和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不同,他们是“双重二元政策体制”,这是一种以天皇为统治象征,德川家族为统治盟主的“双首体制”,有200多个大名与德川幕府都存在着隶属关系。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相当于200多个国家。
因此,德川幕府并没有绝对的保障,他们也需要调动大名来履行军事、劳役义务来巩固幕藩的体制,在“黑船来航”之前,幕府对于大名的管制也有松懈的趋势,就连德川家族的内部都有弱化。
然而,一直到财政吃紧、农民暴动、贸易受阻以及“黑船”叩关情况的出现,内外才有了更加强烈对于贸易通商的诉求,还有不少人指出:无铁炮,不经济,西洋的财富正是源于通关贸易,这就是致富之道。
在“穷则思变”的观念影响下,幕府的优柔寡断,最终促使了各藩不得不自我崛起,一些强藩的实权人物更是开始推行起了财政的改革,不少藩国的改革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使得藩财政日益好转。
有了这些动作,更是让各藩意识到通商贸易才是破解财政困局最好的办法。
各藩大名对于幕府的这份特权更是觊觎已久,更是借了“黑船”之名才得以“顺理成章”。
正因如此,各藩以农村小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局部市场逐渐形成,商品流通更是开始了广泛的开展,幕府体制下的贸易管控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状态了,这也是“黑船”对日本社会造成的一个重要间接效应。
但是,这段历史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单纯是农业上,就让农民们很长一段时间艰难生计。
当时因为改革,造成了高税率,基本等于将农民收入的32%收入国家囊肿。
所以仅仅是1881年,日本出售土地的就有超过90万人,抵押土地的更是超过了200万人。
在1883年—1884年之间,因为欠税造成被处罚的人就有367744人,被拍卖和没收土地的,更是达到了47281町步。
危机意识的出现
江户时代,日本一直是处于一种“锁国”状态的,不过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一直都没有衰弱。
19世纪前期,幕府加强“锁国”的力度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很有可能对外部世界构成威胁。
可幕府也并没有办法算到危机究竟何时才会真正到来,只好通过“锁国”的方式来麻痹自己。
只是幕府的掌权者早已适应了安稳的生活,官僚们根本不认为西方的到来会造成“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时,也只有一些大名和先进知识分子才会积极去搜寻海外的相关信息,了解欧洲各国出现的最新情况。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不少大名更是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他们搜寻的情报来源,主要包括《唐风说书》、《荷兰风说书》等,上面也详细记载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国遭遇了惨败,而且,清政府所赔偿的巨额款项,更是深深刺激到了日本的一批人。
这些人率先认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实力是很大的,若是不思进取,炮火早晚要延绵到自己的头上。
1842年8月,有人提出对锁国的政策进行调整,可幕府的权力中枢机构却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同时,他们也觉得这样的做法只是在维护“祖法”,并不愿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真正让幕府警醒的第一次,是1852年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封告诫信,信中主要表达了:数艘美国的舰船将要在次年到访日本,意在通商,并劝告贵国不可永远锁国,不可和世界隔离,不宜兵戎相见。
当时的情况还由于英国在东印度、中国沿海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带已经攫取到了极大的商权,而日本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并没有被英国染指,对于美国来说,日本正好在通商航路上的重要位置,所以他们必须要采取压制手段。
幕府对于西洋“黑船”的态度很值得玩味,德川齐昭所说的“应对准备”指的是能和“黑船”所抗衡的海军军舰,可阿部正弘所谈看起来有点“思路不清晰”,实则上也是考虑到了更远的问题,因为“黑船”的威胁绝非仅仅只是日本的沿岸航运,而是整个日本列岛。
若是发生战事,那么以“黑船”的炮火威力来看,战争是持续不了太久的。
在他们的理解当中,“黑船”的内涵也是多重化的,也正是“黑船来航”前后,日本上下终于形成了浓郁的危机意识。
思想上的改变,也是“黑船来航”带来的另一个巨大改变,作为一件日本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它更是使得日本结束了20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甚至,在佩里用野蛮方式迫使日本打开了国门后,日本人还将他当作英雄。
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还亲手写下过“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理上陆纪念碑”,并将这块碑树立在佩里当年登陆的地方。
再后来,日本还在横须贺市修建起了一座“佩里公园”,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纪念活动“黑船祭”,这也足以证明“黑船来航”事件对于日本的深远影响,而且主要在于思想。
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
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之所以会对日本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因为日本在吃了亏之后,反而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日本的一些大名意识到了危机,可当时的英国需要处理很多战后的事务,俄国也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西伯利亚方面,这才最终使得美国获取了行动的机会。
佩里使用强硬手段,以较大的军事力量迫使日本打开了国门,阿部正弘和幕府的官僚们纷纷都是焦头烂额,他们向水户藩主寻求意见,可还是一无所获。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部正弘最终决定了接受美国国书,并要求对方早日离开。
12代将军德川嘉庆去世后,佩里再度认为这是一次好的机会,因此比约定时间早出半年来到了日本,经过了1个多月的交涉,双方也很快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又在2个月后补充了《条约附录》。
从这个开端之后,日本又陆续和俄国、英国、荷兰签订了条约内容几乎相同的条约,这也就代表着日本的大门彻底合不上了。
见识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威力后,本身关系就较为复杂的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和资产阶级传统的幕府阶层开始变得越来越无法调和。
这些共同推动了明治维新的进程,也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也让日本积累了大量财富,民众的心态,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可明治维新的过程也伴随着军国主义的色彩,很多教育都将“天皇”作为最高领袖,随着军备的扩充,大量低级别的武士以及平民得以加入到军队当中,还开始推行武士道精神。
这些做法,也让日本这个国家渐渐脱离了变法的初衷,封建思想却并没有随着经济改善而被剔除,军国主义思想也在日本开始膨胀。
加上日本在发展的道路中也一直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劣势,在他们的眼中,侵略成为了改善本国状况的最快出路。
因此,日本渐渐走向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多场对外侵略战争,给亚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可以说,日本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和当年“黑船来航”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这是压垮幕府锁国体制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同样给日本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原动力。
时间往后推移到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扩张侵略,对自身军备已经高度重视到一个可怕的程度。
当时,日军陆军有22万人,并且实现了人均武器装备100%。
而海军方面,日本配备了32艘军舰,24艘鱼雷舰,海军编制有20000人。
按照当时的说法,日本海军的实力,其实已经排入了世界16名。
参考
“黑船”冲击与幕末日本的社会因应 宋宁而; 姜春洁 南开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