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面对中国反制,堵上核心经济的澳大利亚,还会继续跟随美国吗?

自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明显恶化。美国频频煽动反华情绪,阴谋编织政治谎言,粗暴干涉我国内政,恶意制造摩擦事件,数次进行军事挑衅,将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不断推向冰点。

按照美国的一贯作风,自然是要拉拢一批所谓的盟友为其摇旗呐喊壮壮声势,而其中最惹眼的非澳大利亚莫属。作为美国的反华急先锋,澳大利亚动作频繁,不遗余力。

先是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兴和华为参与当地5G建设,恶意设置中企在澳投资壁垒,又在新冠疫情肆虐时发布不当言论恶意抹黑中国,不但撕毁了维多利亚州与我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甚至多次扬言要收回达尔文港。

澳大利亚把一句中国俗语演绎的淋漓尽致,那就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要知道,自2010年起中国就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占据了其近四成的出口总额和近三成的进口总额,2020年澳大利亚对我国贸易顺差高达4261.2亿元。

简而言之,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客户!试问诸位,谁会对自己最大的客户恶语相向?大客户被屡屡挑衅后会作何反应?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我们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善意的规劝。但洋洋自得的澳大利亚并不买账,无奈之下,中国只能反制!随着对其煤炭、木材、铜矿石、燕麦草、鲜葡萄等商品的停止进口以及对其葡萄酒反倾销税的征收,澳大利亚心痛之余依然嘴硬,叫嚣着“不会屈服”。

2021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澳元应声下跌0.6%。此后,铁矿石价格在5月中旬到达峰顶后一路下降,待到9月下旬已然腰斩。

自食其果的澳大利亚终于坐不住了,其总理莫里森甚至多次向媒体表达了欲与中国对话而不得的尴尬。那么,面对中国反制,堵上核心经济的澳大利亚,还会继续跟随美国吗?

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脱胎于英殖民地的澳大利亚在地理人文上是个奇特的存在。作为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各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获得了诸多美誉,比如“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等等。

相较于广阔的国土面积,其人口就显得有点可怜,只有区区2500余万人,与我国上海市在伯仲之间。澳大利亚可以视为放大版的岛国,由于中间区域气候异常,绝大多数人口分布于环海四周。

在“白澳政策”的影响下,其国家人口中白人占比九成以上,是极为纯粹的欧裔国家,这也导致其种族血统、国民文化及意识形态与欧美基本趋同。然而,从地理位置上,澳大利亚却更靠近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体量最大的印尼更是直接横亘于澳洲北大门。

地理环境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让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极度缺乏安全感,其军事实力与防务需求上的落差也让其不得不寻求外界助力。

深刻的历史渊源将澳大利亚与美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1776年美国独立后,英国把目光转向澳大利亚,让其成为新的囚犯流放地。

随着金矿的发现与大批淘金者的到来,澳大利亚得以加速了开发进程,于1901年成立澳大利亚联邦,并在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后成为英联邦内独立国家。

虽然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彼时的澳大利亚根本离不开英国在资本、技术和人口等方面的支持,仍是实质意义上的英国附庸。

二战爆发后,英国政府一声令下,澳军就奔向了欧洲战场,参加了北非和克里特岛的战斗。然而,随着日军在亚洲侵略步伐的扩张,孤悬海外的澳大利亚感受到了强烈的风险,极力要求撤军回防。

丘吉尔对此不以为然,一再用新加坡基地和英国舰队来安抚惊慌的澳大利亚,事实证明,澳大利亚并非杞人忧天。

丘吉尔

1941年12月,保卫澳大利亚的两艘主力舰被日军击沉,1942年2月,英驻新加坡基地向日军投降,英国政府承诺的防卫保障急速瓦解;同月,日军发动了对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的空袭,并试图对悉尼发起攻击。

为此,澳大利亚恐惧之余不免怨怼,将其视为母国的抛弃与背叛。绝望之际,美国成为澳大利亚的救命稻草。美军派出了第八舰队,与澳大利亚形成了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帮助其实现了防卫国土和抵御日军的战略目标。

为此,澳大利亚一直将美国视为“救世主”般的存在,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中记载了对美军的赞誉,布里斯班甚至单独建了一所麦克阿瑟博物馆对澳大利亚来说,衰落的母国已经不足为凭,新兴的美国才是坚强的依靠。

在依赖心理支配下,澳大利亚从不在乎什么政治目标和经济利益,只要美国有需要,它就鞍前马后、不辞辛苦,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海外战争,澳大利亚无一缺席。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下,澳大利亚成为美国最坚定的追随者,自然会表达出强烈的亲美情绪。

《澳新美同盟条约》: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基石

从历次外交政策白皮书来看,澳大利亚一再强调自身外交的独立自主,也总是寻求某种程度上的战略平衡,但众多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心里安慰罢了。

当然,我们毫不怀疑澳大利亚确有这样的初心,毕竟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能够闷声发大财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从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外交事务来看,其对外关系基本不会与美国外交导向发生冲突,此点不以其执政党派为转移。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核心利益,而国土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所以说,《澳新美同盟条约》是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基石。

在《澳新美同盟条约》中,澳大利亚实质上处于从属地位,而且是其主动争取的,这种选择与其基本国情和国家定位密不可分。澳大利亚将自己定位为亚洲边缘的西方国家,同时具备中等强国的实力与影响力。

无论是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还是自然资源和科研实力,澳大利亚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其唯一的短板就是地广人稀,并因此衍生出国防能力和安全感不足问题。

签订了《澳新美同盟条约》,就代表着美国实质上成为澳大利亚的军事保护国,也代表着澳大利亚得以融入美国建立的军事威慑体系,并籍此增强自己在地区中的影响能力。

澳大利亚的反华恶果:堵上核心经济的风险剧增

对澳大利亚而言,中国的反制措施确实让其感受到了彻骨的疼痛。这种疼痛其实并不在于中澳贸易总额的增减,也不在于几种产品的进口与否,而在于澳大利亚与中国经济的脱钩风险,在于澳大利亚核心经济堵塞的风险剧增。

从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澳大利亚的经济复苏趋势已然放缓。

虽然其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但这是因为去年澳大利亚出现了近三十年未见的负增长,从而使去年的基数比较低。如果把视角放在环比上,其前三季度环比增幅分别为1.8%、0.7%、-1.9%,复苏乏力的态势一目了然。

失去了中国市场的动力支撑,澳大利亚并非像其炫耀的那么无所谓。

此外,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此前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莫里森政府终于服软,宣布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

然而,这项任务几乎很难完成,澳大利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国内生产生活也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比如其近七成电力需要煤炭供应,人均碳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二,农业排放占比百分之十五,汽车减排成绩惨不忍睹等等。

总之,碳中和实质上削弱了澳大利亚在矿产和农业方面的自然优势,经济复苏乏力的澳大利亚必须谋求能源动力的转型升级,否则必将被能源革命浪潮抛于身后。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能力和潜力有目共睹,失去中国支撑的澳大利亚或于能源革命中举步维艰,或于经济竞争中丧失优势。

澳大利亚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农牧业闻名全球,但其GDP占比最高的还是服务业。任何服务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消费市场的支撑,而中国作为一个消费需求旺盛的人口大国,无论是体量还是潜力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存在。

但随着澳大利亚频频挑衅导致的中澳关系遇冷,中国消费需求必定逐渐转向其他供给端。

中国经济与全球的融合仍在持续行进,凭借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韧性,中国在稳定全球供应链和缓解全球通胀压力方面的贡献得到了经济学家的广泛认可。

而且,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出具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引擎作用无可争议。

澳大利亚的反华动作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中澳两国高层对话机制的停摆,失去了中国引擎后,其必将自食恶果,核心经济堵塞的风险剧增。

澳大利亚的外交走向:跟随美国?还是回归平衡?

虽然中国的反制措施使澳大利亚核心经济堵塞的风险加剧,但笔者对其未来外交走向仍然持悲观态度。

如果说经贸合作是中澳关系的压舱石,那么国防安全就是美澳关系的定海神针,即便是对华相对友好的工党上台,也几乎不可能改变其安全领域对美国的依赖,而这种依赖也将从安全领域传导至政治层面。

我们经常缅怀中澳的传统友谊,但也必须认识到彼时中美关系并不像今天这样紧张,所以澳大利亚的平衡战略才有起码的支点和空间。2021年9月15日,AUKUS成立,这也表明澳大利亚已与英美进行了更为紧密的军事绑定,甚至不惜得罪欧洲传统强国法兰西。

先是在9月份砍掉常规潜艇的大单,又在12月份放弃欧洲空客公司的“大班”直升机,至于装备替代品,自然是向美国购买。

此举背后有着两层意味:一是澳大利亚是美国的核心盟友,因为它足够听话;二是澳大利亚进一步向美国靠拢,装备更换就是明证,这将提高两者的军事协同性。

此外,根据俄罗斯塔斯社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还于2021年3月在未经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对俄罗斯部分企业及个人发起了制裁,从而引发了俄罗斯的公开反对与警告。

事实证明,如果有必要,澳大利亚不但可以反华,也可以反俄,甚至可以反欧,这也反应了其亲美倾向愈演愈烈。所以,面对中国的反制,即便存在核心经济堵塞的风险,澳大利亚仍然会继续坚定不移的跟随美国,直至成为大国竞争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