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背景:
武大国贸,87.7,雅思7.5(6.5),GRE 322,4段实习,2段校内RA,根据项目不同会再配一些做过的科研projects和商赛,LSE暑校,某一带一路国际学生项目。
获得的offer:
英国:LSE Economic History;UCL IPP;Warwick EIEF;曼大 DF;
美国:DUKE MAPE;UMich MAE;USC AEE;GGT MAE;BU MAE;UIUC MSPE;
新加坡:NUS AE;NTU AE;
前言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申请季,那“魔幻”可能最为合适。整个申请季打脸的事情非常多。曾经说过语言必不会留到大四去考,结果我到10月还因为GRE成绩不满意在挣扎,也说过我必定要去伦敦,然后最后还是投向了美帝怀抱,说过我可以一个半月内结束所有申请,结果我第一份申请和最后一份申请之间的时间,足足隔了5个月之久。如今回头看,只能说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申请回顾
我的申请季开始的很早但开局非常的不顺利,因为雅思出分较早,GRE分不高但不是不能用,所以十月初就启动了网申,大概在十一月十号左右,就完成了我原本选校list上所有学校的申请,然后就开始不停地接拒信。因为2019秋季时普遍来讲英国申请人数暴增,而英国本身又比较的卡均分,所以在均分短板,选项目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偏差的情况下,英国一个半月10连拒这种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所以我最终的录取结果,基本都是在11月底之后,顶住了巨大的身心压力,以一种从头开始的心态加申的(夸一夸自己的韧性)。
从结果上来看,我个人的第二轮申请结果比第一轮好了太多,英国重新收到了UCL和LSE的offer,美国则明显占优势,大部分申请的学校都收到了offer,并且也收到了我最满意的项目,杜克政治经济学的offer。
美国学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确实比较适合我这种软背景丰富,但没有特别高的均分的选手。这种在申请季中途进行方向上的重大调整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上天一定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很庆幸自己前三年活得那么辛苦,同步推进了很多实习、科研、比赛和一些社会活动,并且考了GRE,因而才能在申请季的中途临时转地区。
前期准备经验
就我个人来讲,我倾向于鼓励学弟学妹们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进行背景补充,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时间线:
大一:第一段助研+参加各类比赛积累相关能力
大二上:努力学习提升GPA+第一次考雅思(当时是试水,这个时间考的雅思最后申请时成绩已经过期了)
大二下:努力学习提升GPA+参加经管院数据分析暑期学校+参加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暑期学校+准备花旗杯
大三上:努力学习提升GPA+第一份实习+寒假第二份实习+美加所助研+雅思出分。+第三份实习(remote + part-time)
大三下:努力学习提升GPA+美加所助研+考GRE+第三份实习(remote + part-time)
大四上:第四份实习+考GRE+申请
个人认为,对于经济学+商科混申的同学来说,重要性排序一定是GPA = 标化考试 > 实习 =科研 = 海外交流 > 比赛 = 社会活动,其实准备的时间都很充足,自己能把时间安排好就可以。
关于世毕盟
很感谢申请季世毕盟对我的帮助,在早期我在世毕盟的mentor(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毕业)帮我打下了很扎实的文书和简历撰写基础,所以后期换方向和学校的时候文书修改都很快,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非常负责,也在我临时决定转地区时给予了鼓励和大力支持。很感谢两位姐姐的一路相助!
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申请季于我而言像蜕掉了一层皮,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心气儿很高的人,所以才会出现想要一个半月结束掉所有申请的想法,但现实最终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非常希望彼时的自己懂得现在自己懂的经验,毕竟,谁不希望能够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但同时,我现在也对这样一次经历心怀感激,一方面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很庆幸的是不论何时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继续向前走,我也相信经历了这一遭,以后我会走地更加的坚定和勇敢,也会活得更加通透而热烈,可能未来之路不会平坦,不会通畅,但还是相对自己说一句,往前走,永远不要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