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该舰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该舰是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的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该舰全体官兵在舰长程璧光带领下毅然投入革命队伍——出国时舰旗还是大清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病死,乔治五世继位。英国政府定于1第二年举办加冕仪式以示庆贺,遵循本国传统,加冕仪式活动中还包括了规模庞大的国际海上观舰式。处在预备立宪中的清王朝也得到邀请,决定派遣贝子载振为庆贺特使、程璧光为副使前往观礼,同时派海军的“海圻”号军舰搭载特使,并参加加冕观舰式。图为“海圻”舰刚建成时在英国试航的照片,舰首的龙雕是清朝军舰的重要标志。
被圈选赴英的“海圻”号军舰,可谓当时中国海军中的翘楚。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很快又着手重建海军,至1910年海军部成立,规模重具。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军舰是分别从英国、德国订造的两大、三小以“海”字开头命名的巡洋舰,称为五海军舰,其中尤以在英国订造的两艘大“海”字舰最具战力,“海圻”就是两艘大“海”字舰之一。图为“海圻”舰上的水兵。
1911年4月24日,在礼炮致敬声中,盛装的“海圻”舰从上海杨树浦军港起锚远行。经过两个多月的航程,历10470海里航程,于6月19日顺利抵达英国军港朴次茅斯,如期参加了6月24日举行的国际海上观舰式。活动结束后,“海圻”舰转往“出生地”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进行维护保养。在船厂所在地纽卡斯尔停留期间,“海圻”官兵还专门前往城郊的圣约翰公墓,祭扫。图为“海圻”访英时,重修的北洋水师水兵墓。
“海圻”访英前不久,美洲大陆很多国家正陷入一股排华浪潮中。中国出使美洲各国大臣伍廷芳来往于墨西哥、秘鲁、古巴等国进行反复会商谈判,以图澄靖这种不利氛围。受外交部门吁请,清政府电令程璧光为特使,率正在英国停留的“海圻”舰转道前往美国,顺路往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访问“护商”,通过军舰到港的形式展示武力,以增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图为停泊在纽约港锚地的“海圻”舰。
1911年7月底,“海圻”从英国朴次茅斯军港出发,开始横跨大西洋的航行,于8月10日在自由女神的注视下抵达美国纽约港,成为第一艘完成大西洋航行的中国军舰。程璧光一行随即前往华盛顿、波士顿一带进行外交活动,拜会美国总统,而后重返纽约。图为“海圻”舰尾特写。舰名清晰可辨。
其间,中国海军派出仪仗队,列队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附近,向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地敬献了花环,这一举动再次引起纽约和美国的轰动。鲜为人知的是,南北战争名将出身的格兰特总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李鸿章私交甚好,李鸿章访美时即曾到格兰特墓拜谒,格兰特将军墓无意中成了近代中美两国之间友谊的象征。图为“海圻”舰官兵前往格兰特墓地拜谒。
在纽约出访期间,当地媒体对来自遥远东方的这艘中国军舰给予格外关注,留下了至为珍贵的一组照片。内容包括“海圻”号进入纽约哈德逊河口、“海圻”下锚停泊、程璧光在纽约市政厅前即兴发表英文演说、纽约市长检阅“海圻”仪仗队、“海圻”官兵前往格兰特墓地献花等珍贵场景。图为程璧光与纽约市长的合影。
尤为特别的是,镜头中包括程璧光在内的所有中国海军官兵,都呈一种奇怪的发型,即前额全部露出,而清代中国人脑后的那根辫子,却荡然无存了。原来,早在“海圻”离开上海之前,经报请清廷,舰上的军官就已全部剪除了发辫。待到达新加坡时,全舰就再也没有留着长辫的人了。这些照片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清末预备立宪时,全社会开始涌动的那股改革弊端的激情。图为程璧光陪同纽约市市长检阅水兵仪仗队。
回国途中,辛亥革命爆发了。程璧光召集全舰官兵到甲板上表决,称“汝等日来谈论,我已知之,汝等任何人如欲回国参加革命者,请到右舷,不赞成者左舷,待我唱出一、二、三时,按个人意志决定行动”,结果所有人都到了右舷,甚至包括那只白色的波斯猫,全舰官兵在哄堂大笑中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图为民国时代的“海圻”舰。“海圻”舰在民国海军中一直服役到1937年,为构筑长江防线,“海圻”于当年9月25日自沉江阴江面。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六十五辑,作者陈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原文章名《远航——记清末海军“海圻”舰出访》,文字略有改动。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观照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