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环境局发布的文告显示,截至4月7日,今年以来的三个多月时间,已发生5091起登革热(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称为“骨痛热”)症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死亡病例已达五起,死者年龄介于60岁到80岁,且都是在伊蚊黑区居住和工作的人士。
环境局表示,即使是在实施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措施期间,仍会继续检查住房等工作,呼吁各个公司和业主在阻断措施期间采取足够的防蚊措施,确保蚊子不会滋生。环境局将继续展开灭蚊行动,并呼吁个人和社区采取行动预防蚊虫滋生、减少伊蚊数量。
环境局指出,通常登革热症的发病高峰期是5月份到9月份,近期反常的高发病例,可能导致新加坡将进入更炎热天气,出现更多的登革热症病例。过去六周,新加坡的登革热症病例居高不下,每周发病病例都介于300起至400起之间,伊蚊活跃黑区更是多达33个。
2019年,新加坡共发生15998起登革热症病例,是2018年3283起的近五倍,创下五年新高,共20人因病死亡。新加坡的登革热症病例大幅增长的同时,病毒已由过去的第二型为主,演变为第二型病例仍占多数,第三型病例显著增多的情况。
登革热症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第一型和第二型病毒长期以来是新加坡登革热症的主导病毒类型。自2016年起,新加坡以第二型病毒病例居多。进入2020年以来,第三型病毒病例已与第二型病例不分伯仲。登革热症主导病毒类型是否已经转变,新加坡环境局表示目前仍言之过早,正在与卫生部密切关注变化态势。
新加坡过去30年不曾大规模流行第三型病毒,民众对第三型病毒的免疫力相对较低。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