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川南最大的鳗鱼生产、出口企业,响应政府号召,科学生态养殖,推广鳗鱼文化,开拓消费市场,让鳗鱼这条“世界上最安全的鱼”游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餐桌。
近日,记者一行数人前往江安鳗鱼养殖基地,亲眼目睹了鳗鱼生态养殖、了解了鳗鱼的前世今生,见证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工人们精心饲养鳗鱼。
长期以来,我国鳗鱼养殖区主要集中的广东、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区。
在宜宾市,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江安县也建起了鳗鱼养殖基地,在攻破养殖技术后成功养殖鳗鱼,创立品牌“川鳗郎”,鳗鱼出口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基地集规模化、工厂化、现代化养殖为一体。
5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安县阳春镇的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川鳗郎”养殖基地,占地面积110亩集规模化、工厂化、现代化养殖为一体的养殖房呈现在记者眼前,成片的鳗鱼在工人的精心照料下活泼乱跳。
▲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川鳗郎”养殖基地总投资2亿元,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放鳗鱼鱼苗500万尾,年产量约1300吨,年产值约1.5亿元人民币。
▲适宜鳗鱼生长的饲养房。
“鳗鱼养殖对水质、水温、水量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在川内经过走访调查,最终选定在阳春镇建养殖基地。
鳗鱼苗要经过1至3年的喂养后,会被送往成都的‘川鳗郎’鳗鱼食品公司进行加工:成品进行出口,成品和半成品进行内销。
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明国告诉记者,品牌取名为“川鳗郎”,就是希望鳗鱼产业在四川做强做大,从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养殖鳗鱼,最终达到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在四川的社会效果。
▲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明国。
年近半百的阳春镇金江村村民李胜友以前在广州等地的建筑工地打工,但因为工作强度大,没过多久就回家务农,全家的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
2018年,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金江村修建“川鳗郎”养殖基地,李胜友夫妻来到工地做工,近5个月时间,夫妻俩就挣了4万多元钱。
▲工人正在调试适合鳗鱼生长的水温。
像李胜友这样受益于“川鳗郎”养殖基地的当地村民大有人在。
今年60多岁的村民李茂均一直在家务农,由于他家的田地紧邻“川鳗郎”养殖基地,2018年下半年,他将这2亩多田地改建成鱼塘,依托基地的水资源等优势,养殖起草鱼、花鲢等“四大家鱼”。
现在,李茂均一年仅卖鱼收入就近2万元。类似于李茂均这样利用基地资源开展养殖的村民,在金江村就有8户。
▲增氧系统。
“‘川鳗郎’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助力当地群众转型脱贫,切实为他们办好事做实事。” 沈明国说,基地建设的土地,公司以每亩816元的价格高于市场从村民手中流转,基地建成投产后,公司又为当地80多户村民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并完善了1000多米村道,方便群众出行。
这条鳗鱼足有两斤重。
“‘川鳗郎’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后,丰富了长江带的鱼类品种,形成了良好的长江生物链。”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事务中心主任张新才说,经过环保每月的抽样调查,基地的排放水都是达到国家标准,符合养殖水的标准。
▲占地110亩的“川鳗郎”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