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被迫宣布独立。刚刚独立的新加坡情况是这样的,总人口200万,其中75%都是华人,周围国家对华人并不友好,或者说有仇视行为。更为糟糕的是,此时新加坡人均GDP仅450美元,连淡水都依靠进口。
独立时新加坡很穷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也提到自己当时的苦恼,“一些国家原本就是独立的,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则是强加在它头上的。我从来没想到在42岁时,要负起独立管理新加坡的责任,照顾200万人生计,我们奉命脱离马来西亚,走自己的路,前途茫茫,却不知道何去何从。”
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华人占了75%,其他是马来人、印度人,1965年独立后,面临官方语言的选择。按照惯例,无疑应该抛弃马来语而选择使用人口最多的华语,毕竟这样管理起来也比较好管理,但李光耀却在审时度势后,力推英语上位,最终确立了英文为新加坡的政府用语。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新加坡刚刚独立时,中华总商会的代表们组团游说李光耀,希望将汉语作为新加坡的国语。李光耀直接拒绝了,并对他们说:“你们得先把我打倒。”李光耀废除汉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新加坡发展必须实行对方开放,吸引外国资本。
李光耀充分意识到,新加坡太小了,而且自然资源极度匮乏,要让这样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打造一个商业友好的环境,进而吸引外国商人直接来投资。李光耀和他的幕僚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外资,并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
至于为什么这样选择李光耀一直没有对外界透露出他的想法,到后来的《李光耀观天下》和《李光耀回忆录》中他给出了他最终的答案,从这两本书中,我们终于知道了李光耀为何会将英语作为国语,而不是将汉语作为国语。
李光耀说:“幸运的是,过去统治新加坡的是英国,它留下的是英语。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样是由法国统治,我们就必须忘掉法语,再去学习英语以便同世界接轨,那肯定是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转变。我们选择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这样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
汉语学习难度大,英文更适合新加坡发展,这也为后来新加坡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1965年新加坡刚独立时人均GDP不到500美元,而到1991年李光耀卸任新加坡总理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4万美金,是不折不扣的发达国家,也是热带唯一的发达国家。
新加坡夜景
不把汉语作为国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汉语的学习难度太大,就连李光耀都说,自己是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才学会汉语。
成年人学习起来本身就没有孩子快,让他们熟练掌握汉语要很久的时间,就算李光耀能等,新加坡的发展也等不了啊。
汉语本身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文字的书写也比较复杂,汉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书写的语言,无数的自行变化和组合,还有多音字,以及一个词语不同语气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当然随着中国的发展与日益强大在后期,他已经逐渐意识中国在亚洲重要地位,开始推行双语教育。
而他自己,即便80高龄,也请了老师教他在电脑上学华文。
觉得小编写的不错的给个关注吧,你的关注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