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柳叶刀刊登重大成果:新加坡发现新冠病毒的破绽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今天刊出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显示人类已抓住新冠病毒的破绽!

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Professor Lisa Ng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的一个变种,在复制能力没有下降的情况下,毒性大幅降低,感染者全身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较少,所以症状更轻。

Professor Lisa Ng(A*Star)

这一病毒变种是一个缺失382个核苷酸,ORF8不能转录的病毒变异体。该发现意味着:ORF8可能是治疗冠病的有效靶点,阻断ORF8编码蛋白,就能降低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由Lisa Ng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今年1月到2月期间,新加坡出现一个缺失382个核苷酸(Δ382)的新冠病毒变种。这一缺失开始于ORF7b,止于ORF8的转录调控序列;缺失的结果是ORF8的转录直接被阻断,也就是说ORF8不能编码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缺失并没有降低新冠病毒的复制能力,却显著降低了其致病能力,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毒性”。

科学家发现,携带Δ382突变的新冠病毒虽然在疫情早期成功传播,但是在3月份后,就再也没有被发现过。不过,新加坡的研究人员还是对这一变种充满兴趣。虽然Δ382突变并不影响新冠病毒的复制,但是对感染者的临床结果、以及免疫反应有什么影响,此前并没有人研究。

新冠病毒(NIAID-RML)

于是,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招募了131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92人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29人只感染∆382变异体,10人同时感染∆382变异体和“野生型”新冠病毒。

总体来看,三个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病症相似。但与“野生型”病毒感染者相比,感染∆382变异体的患者体温中位数低,系统性炎症也更轻。

但两组患者的病毒载量并没有差异。这意味着∆382变异对新冠病毒的复制能力没有影响。

从临床结果来看,感染∆382变异体的患者,比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的患者,情况好得多。虽然三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相似,但感染∆382变异体的患者都不需要氧气治疗,其他两组患者的情况则基本相似,需要氧气治疗的占比为28%和30%。

研究人员也从免疫方面比较了不同类型患者的差异。基于患者留存的血样,研究人员发现,在症状出现后的第8天,与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感染∆382变异体的患者,血样中检测到更高浓度的抗病毒因子,以及较低浓度的致病因子。

相对于没有出现肺炎的“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382变异体且没有肺炎的患者血样中,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免疫力)上调了,而与肺损伤相关的因子则降低了。

而之前科学家的研究已经发现,“野生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T细胞反应会严重受损。结合早前的研究发现,基本可以确定ORF8蛋白在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抑制ORF8蛋白的功能,将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冠病的策略。

也有病毒学家表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研发药物有帮助,也有助于疫苗研发——开发针对ORF8蛋白的疫苗,可从一开始就限制新冠病毒的毒性,同时让患者容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这无疑是全球众多正在努力绘制新冠病毒遗传多样性图谱的科学家们,所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价值的发现。人类或许已抓住新冠病毒的破绽!这让更多人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看到了一线更美丽的曙光。

在《柳叶刀》刊登的研究报告: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757-8/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