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美破局点在台海吗?美国早有准备,一个新的围堵态势已经成型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唯一有能力与美国全面抗衡的国家,并正在成为美国的头号遏制对象。

几十年来,中美两国从敌人到战略伙伴再到竞争对手,期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与坎坷。

当九十年代初中美蜜月期结束之后,两国在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对峙与博弈就渐渐成为了常态。

那么,经过这二十余年的较量,目前的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又呈现出一个怎样的态势呢?

从地理上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除了部分西亚地区外,几乎整个亚洲版图都处于中国的地缘影响范围之内。

如果在和平时期,中国这样的地理条件十分有利于与其它亚洲国家进行交流与经贸往来。

然而事物往往是具有两面性的。中国作为全球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当国力衰弱,军力不强时,也非常容易被敌对势力所环伺,从而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而这一地缘特征,从新中国建立伊始起就已经开始显现。

1952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率先提出了岛链战略概念。岛链战略具有地理、政治、军事上的多重内涵,其最初意图正是为了围堵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杜勒斯所说的岛链均位于亚太地区,总共有三条,而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是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尤其是前者。

我们经常听到的第一岛链北起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中间经过台湾岛与菲律宾,南至大巽他群岛。

这条岛链距离中国最近的地方仅仅只有160公里,且有台湾岛位于其中,因此与中国的关系也最为紧密。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第一岛链上的国家或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基地与兵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第一岛链外侧的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和美国的马利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可视为这条岛链的组成部分。

十年前,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大校戴旭曾提出过两个在当时十分轰动的概念:C形包围与Q型绞索。

前者的海上部分正好与第一岛链基本重合,而后者的一部分则与第二岛链的覆盖范围比较接近。

也就是说从东海、到南海,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美国及其一众跟班已经在事实上对中国形成了围堵之势。

那么,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中国能否找到其中的破局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看下这两个岛链上到底有哪些国家,中国又有何种应对之道。

在第一岛链的众多国家与地区中,起到关键性因素的主要有台湾地区、日本,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等。

而在这其中,台湾又无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视为各方较量的一个着力点。

几十年来,中美对抗的焦点几乎都是围绕这台湾问题进行展开。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就曾将台湾比作捏在美国手中的“睾丸”。

当要对中国施压时,美国就会使劲捏一下,让中国难受,随后逼中国妥协让步。

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当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轻而易举地实现国家统一,但它也很清楚,中国大陆收复台湾是早晚的事儿。

所以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之前,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给中国使绊,以争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毕竟,一旦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那么像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之类的美国盟友就会对美国失去敬畏之心,从而导致美国辛辛苦苦在亚洲建立的联盟瞬间崩盘。

而解放军届时也可以以台湾岛为前出基地,进一步拓展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防御纵深,甚至对以关岛为中心的第二岛链发起挑战。

除了台湾外,第一岛链内的东南亚诸国也在地缘格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东南亚的布局由来已久。在这其中,新加坡与菲律宾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

越南与美国在历史上虽然有过“深仇大恨”,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近些年来,两国也是越走越近,并在“制衡”中国的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不过,虽然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领土纠纷,美国也一直在竭力拉拢这些国家,并企图从中挑事,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均奉行“骑墙”的外交政策,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即使与美国关系最“铁”的新加坡也不打算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跑,这一点从其领导人最近的一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端倪。

从现状来看,只要美国无法与东盟国家形成统一阵线,美国在南海就不可能掀起大的风浪,试图用第一岛链来围堵中国的狂想也就注定无法得逞。

当然,东南亚诸国最近之所以“老实”了不少,还与中国近些年尽显基建狂魔的本色有关。

近十余年来,中国在南海地区不惜耗费大量物力财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岛屿建设工程。

这些“永不沉没的航母”不仅可以为守岛官兵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大大提升海军航空兵的反应能力,很好的展示了中国政府维护本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

可以说,在经历过2016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南海对峙后,解放军自上而下都对未来所可能面对的局势有了更新的认识,也做好了更为充分的准备。

据一名五角大楼官员称,过去一年中,解放军海军显著增加了在日本“西南诸岛”与台湾东北部海域的存在,并首次实现了在第一岛链之外的常态化部署。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在事实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冲出第一岛链封锁的目标。台湾和日本的防务专家认为,解放军海军的这些行动表明,中国可能正在为未来台海战争中的各种情况进行针对性演习。

或许是认为第一岛链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或许是觉得第一岛链已无法将中国禁锢其中,近些年来,美方又开始悄悄地将建设重点转移到了第二岛链。

据美国国防部去年年底公布的全球态势评估报告披露,在今后几年中,美国将逐步升级和扩大在关岛和澳大利亚的军事设施,以增强其封堵中国战略纵深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在关岛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阵地、潜艇基地与空军基地;

在澳大利亚部署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作战部队或者快速机动部队等。

澳大利亚和关岛作为美国在第二岛链上的两个重要节点,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其中,关岛更侧重于攻防兼备能力方面的建设,而澳大利亚则主要担负物资和兵员等战略储备任务。

与同属美国盟友的日本、韩国以及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同,澳大利亚政府有着“五眼联盟”和“奥库斯联盟”的双重身份,因此可以算是美国死党中的死党,可谓是最头铁的一个。

不过,即便是在中澳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两国的商贸往来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澳大利亚加入RCEP的举动也给美国的其它盟友做出了相对积极的表率。这里面也折射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复杂之处。

美国加强关岛、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兵力部署,主要是为了避开解放军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

当第一岛链“失守”后,屯集在关岛、澳大利亚等“第二岛链”上的兵力将可依据具体情况实施进退,以图对中国进行更大范围的围堵,压缩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活动空间。

由此可见,相对于与中国大陆近在咫尺的第一岛链,更远一些的第二岛链才是未来十至二十年美国围堵中国的重中之重。

在这种态势下,中国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可以攻击第二岛链目标的弹道导弹,如东风-26等。

等到传说中的轰-20与003型航母服役后,解放军对第二岛链目标的联合打击能力也将再上一个台阶。

届时,美国或许将不得不把力量再次回收到以夏威夷为中心的第三岛链,其对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岛链围堵也将基本解除。

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曾提出过一个叫做“进攻型现实主义”的著名的理论。

在这个理论框架里,国际社会就好比是一个你死我活的角斗场,所以没有国家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要保证自身安全,就一定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而掌握百分之一百的主动权。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美国可以算是影响中国崛起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

美国总统拜登自2021年年初上台以来,非但没有改变前任特朗普的“反华”基调,反而加大力度,以更加隐蔽且策略的手段继续实施对华“脱钩”战略。

而眼下的贸易战、科技战,以及在局部地区的军事对峙与力量博弈,只不过是美国国力衰落过程中的挣扎,以及新旧秩序更迭时期的乱象而已。

如今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究竟是继续被动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屡屡陷入疲于奔命的恶心循环,还是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努一把力,使综合国力更上一层楼,以占据博弈的主动权,相信每一个国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