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虚伪扭曲毁三观,还是现代文明守秩序?「大小马聊科技30」

本期视频传送门:「大小马聊科技30(上)」

话题1、日本人口负增长,我们要警惕?

话题2、小米自动驾驶机器人怎么样?

话题3、蔚来造手机,对狙苹果?

大小马聊科技,用毒辣视角,聊科技热点。

每周聊三个科技热点,我是小丹尼,我是大卫,我是电动Emma。

日本人口负增长,我们要警惕?

我们讲第一个话题,日本人口负增长,我们要警惕?

上集我们聊完新加坡,大家反馈还是非常强烈的。这次我们换个国家聊聊日本。以后国家地区可能成为我们大小马的一个常规环节,每次换一个地区换一个国家给大家讲讲。

为什么聊日本,也是我前段时间看到马斯克的一个访谈,他说人口问题将会成为人类最大的问题。专门还提到了两个国家。一个国家是日本, 大家都知道人口问题是最明显的,比如说去年人口降低了有 60 万。

另外一方面他又说现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很严重,这个跟很多老外的印象都不太一致,很多老外还觉得中国搞计划生育一胎。但我们都知道早都放开二胎三胎了。今年我还看到一个消息,很可能中国的人口会出现负增长,包括之前我看梁建章,他也一直呼吁大家多关注中国人口问题。

所以我们想通过聊聊日本之前的一些经验,我们自己也去警惕一下,你们对日本了解吗?

我去过 50 次日本,我觉得在我同学的整个圈子里,没有人比我对日本了解的更多了。我还学了两年的日语,有很多大学朋友都是日本人,所以我对日本特别不陌生。

我是没去过日本,但是我读过不少日本的文学作品,因为大学读的是法国文学,各种法国小说里面很腐很乱的都读过。

但我觉得日本文学简直了,要比法国文学要更 twisted ,就像那个梁文道说的,如果你把源氏物语这样的日本经典拍成电视剧,绝对是毁尽三观。

我看过作者叫Murasaki Sikibu 叫紫式部,这个简直是日本国宝级的一个(作品),比红楼梦还要毁三观。而且像红楼梦和金瓶梅加一些妖孽传记的混合版,实在太毁三观了。

我在日本从南到北,从冲绳到北海道,每个城市都去过不止五次,包括九州四国。然后北海道很多小地方我都去过。所以如果敞开给大家聊,我可以把日本的每个城市都给大家介绍。

我还去了日本非常多的博物馆,铁道博物馆,日本的国会都去参观过,还有各种制酒的博物馆。

还有专门讲日本的大学博物馆,专门讲日本水产养殖业的博物馆,每一次去都有新收获,非常有意思。

我有几个关于日本的问题。第一个是我对那种表面特别客气,非常一丝不苟的人会天生有点防备。

我总觉得你如果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或者太完美太压抑了,那肯定在其它地方会有释放。你觉得日本属于这个层面吗?

我觉得还挺属于的,日本是特别克制自己的国家,或者说这个民族特别克制自己。

但是日本又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而自杀实际上他们往往采用的方式可能是卧轨或者很极端的方式,这又是特别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个跟它的文化是有一个冲突的,它的文化中是不要给别人添加麻烦,不要使别人迷惑。但有些人的死亡方式就是给别人增加了无限多的迷惑,这是一个我发现的点。

其次第二个点是我觉得衡量一个文明程度的高低。有的时候表面上做的事情就代表他文明程度的高低。我当然觉得很多人不认同我这句话,我不拿日本举例子,我拿咱们最熟悉的英国举例子,

我有一次走在英国大街上,跟一个英国绅士碰了一下,然后他说 I'm sorry 我说 I'm sorry 他真的 I'm sorry 然后就过可能 5 米以后,我听他嘴里嘟囔 such a cxnt, 你知道那个词就很脏,这个地方打一个星。

我当时反应说,哇这个人刚才还跟我道歉来着,回过脚我在想:他是上来就用大脏话问候你母亲好,还是他先说对不起,表示自己对不起,然后走过几米,他对这个事情可能主观上不认同,我觉得这已经是很文明的层次了,你不能要求一个人真心地发自肺腑地跟你道歉,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所以我觉得大家表面上客客气气的,表面上能维持一种文明的现状,这就是很高的文明程度。

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表里不一就已经是文明的象征了。

我觉得是对的,咱们到日本去旅游也好去谈判,他们的服务员从机场一下来,到最后到公司都彬彬有礼。

送你走的时候把你送到 taxi 上,再鞠一个半身躬给你,鞠到你离开他的视线,

你觉得这是真心的吗?我相信一部分是真心的,但另一部分是他不得不这么做,他其实也在 hold 住自己的 tolerance, 可能心里想你怎么还不走?我要演不下去了。你终于走了,然后他终于走了,但是你不能因此而质疑他的真心和他为这件事情所付出的努力。

我觉得这就是文明。

对,它也是一个群体的习惯问题,大家都这么搞的话,你要不这么搞你就下岗了。所以我觉得日本相对来说守规矩这种习惯,我知道很多周围的人刚开始没去过日本的时候,历史原因很多人都是非常痛恨日本,但一到了日本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日本的习惯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与此同时,日本的这些文化不只是我们中国感觉接受不了或者觉得有冲突。

其实很多西方人即是喜欢日本的,比如说乔布斯,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三宅一生去世了。乔布斯穿了 12 年的毛衣都是三宅一生的,所以还是有一批西方大佬非常喜欢日本文化。


但与此同时,日本有一些文化,比如说很推崇黑色的服装,象征严于律己。

而且它觉得城市装束如果是黑色的话会更精致,与此同时黑色比较克制,会让人感觉比较阴森。

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山本耀司,还有川久保玲,他们最早在巴黎T 型台上展示他们服装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黑咕隆咚像裹尸布一样。

确实,还有人觉得这个叫贫困美学,都是侘寂风。感觉这都是日本文化有冲突的一方面。

还有它在茶道中经常用比较老旧,不匀整破损的差距。这个很多西方人是不能理解的。

所以日本本身文化是有它自己的复杂性。

回到咱们刚才聊的低生育率的问题,我跟日本人也很熟,我能从侧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它之所以生育率低,一方面是日本人比较享受物质丰富带来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压力比较大。还有一点压力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个躺平文化就是来自于日本。

他为什么能躺平?是因为日本的社会福利很高,基础医疗、保险、教育都很高,所以一个人才能有底气说那我不想往上奋斗了,想躺平,因为起码社会或者说国家福利给他兜底,这个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

还有一点是日本的预期人口寿命实在是太高了,女性的预期人口寿命是 89 点几岁。这已经超出大多数国家的认知了。

你说的这个非常有意思,也跟我最近看的一个生态学的理论息息相关。

生态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 R/K selection theory ,生物在生育问题上基本会有两种很本能的策略,一种叫 R 策略,就是注重你整个种群数量上的增长速度。还有一种叫 K 策略,就是我在种群数量的增长上是不能破坏现有环境的。

说白了就是我更注重质而不是量。用 R 策略的物种,比如说像蟑螂、蚊子它的生存环境通常是比较恶劣的,所以需要大量的繁殖后代,提供比较少的养育关怀。

K 物种通常生活的环境就比较爽,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生育比较少的后代,然后在后代身上也会投入大量的资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像大熊猫大象这种,树袋熊。

那这个理论回到我们人身上,你也会看到两个策略不同的区别。比如说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像农村或者更大范围非洲中东地区这些,它的生育率反而会更高。

所以现在的很多人口学家或者生态学家就会觉得这种差别不只是说观念或者避孕条件的不同,还有你在不同的环境,这种 R/K 策略模式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我们看一个国家,要看它人口的构成比例。它从事叫一产、二产、三产人的分布。

中国大部分主要人口还是以农业为主,当然现在可能一半一半了。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对于劳动力尤其是男丁,有一个刚性需求。所以你想你如果是一个农村的妇女,你多生了几个儿子,这些儿子就是你将来全家的劳动力,它本身相当于一个资产,你生了他你就赚钱了。

但在一个现代化社会,或者说是以脑力劳动包括手工业为主的(社会)。你生一个孩子,你要培养他成为一个熟练的 skillful 技工,比如说律师医生,他花的时间周期是相当长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把原来给几个孩子的给到一个孩子,以此更加 concentrate 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这是经济学模型左右了结果。而不是说人本身先天就想生这么多,或者人本身就不想生这么多。

日本生育率低,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虚拟的文化发展得过于的先进。

我感觉这么说可能会被很多小同学喷,它的这些元宇宙,二次元动漫什么的,你可以在虚拟世界找到自己的归属和成就感。

这样的话就感觉谈恋爱或生孩子很麻烦,你在游戏里头很快你能生个五个十个八个的,你何必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投入那么多钱、精力去生一个孩子,最主要的是很难找到女朋友。宅男文化大家都知道,日本典型的代表。

不结婚这件事情在中国的大城市现在也比较普遍了,我觉得95 后 00 后越来越普遍。当然咱们作为 80 后可能还没有经历这一波,或者说咱们的父母更加保守,不太允许我们做这样的事情。

但我觉得可能 00 后将来不结婚是一个常态,或者说很晚生育,很晚结婚。我前两天还看了一个指标,英国 2021 年百分之五十一点几的新生儿来自于非婚生家庭。这个也是比较毁我三观的,一半以上的人口出生是没有结婚的。

大家感觉领不领证无所谓了,先把孩子生了再说。

日本就更过分一点,日本连生都不生。

就是因为这个差别,欧洲现在推出了很多很奇怪的婚姻制度。比如说在法国,它有一个叫做 PACS,就是我不跟你正式领证,我跟你有一个稍微像夫妻的绑定,但没有法律约束。

那就是订婚呗?

也不是,它就是比婚姻稍微弱一步。这样感觉没那么难进入,一步步过来。

英国和加拿大法律上有这个词叫 social partner 我们怎么翻译呢?社交伙伴还是什么?反正社交小伙伴 social partner, 这个 social partner 是受法律承认的。

你长期如果是 social partner 他可以甚至是担保签证、移民都可以的。

但你分不了我一半家产,大家怕的结婚的东西他都没有,甜头都给你尝尝,就是进一步让你们强绑定一些,就试用期呗。

我记得好像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邮政编码,你收银行存款单收信你们两个地址是在一起,保持两年到三年就承认你是 social partner 了。然后你去银行申请贷款是可以以类夫妻的名义去申请。

还有我发现一个现象,除了它(生育率低)跟经济、社会相关之外,是不是跟信仰和宗教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因为我在想我知道的或者认识的所有人里面,谁是最好的妈妈。我发现这个人就是我奶奶的妈妈,她是个潮汕人,从小就在海边长大,被西洋人传教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她一生就生了 14 个孩子,而且是那种她生活得再苦再累都没发过脾气的。我们家里面有个故事,就是说当时那些小孩全都饿肚子,在那狂哭,她自己也是很饿,但是她就不会发脾气,而是组织这些小孩一起唱圣歌。你会从这个人的形象里面,发现她就是有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别人,奉献给主。

我跟每一个当了妈妈的朋友聊,她们都会说做妈妈的本质就是奉献自己,不求回报的付出。

当我们整个世界比如说在欧洲,它从 16 世纪开始就有宗教革命,一直到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一系列的思想解放、社会进步,都是让宗教或者信仰在人类的生活里面占比越来越低,那我们自我的意识又越来越强。所以在这种氛围里,你是很难说,我想当父母,我想奉献,我想不求回报的付出。

宗教世俗化是一个大势所趋。这个在马丁路德包括加尔文宗教改革之后,欧洲整体都是一种宗教世俗化,这个东西不但没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日本是个很奇特的地方,日本在幕府时代实际上是更相信佛教的。它有遣唐史,而且佛教是经过中国到朝鲜半岛传到日本的。

我们去奈良,去哪都看到那些东大寺金阁寺银阁寺。一休哥的寺庙就叫金阁寺。所以那整个时期日本是以佛教为主导的,到了幕府末年,天皇上位之后又重新推崇神道教,因为神道教当中最高的精神领袖实际上是天皇本人。然后它把天皇的位置又拉过来。

到了日本战后重建的时候,包括和平宪法,美国人在上面压着,这方面是放得非常开的。它有一个基准的基调,就是以一个普世价值为先导。我觉得日本人在 50 年代的人,包括后面我们看到七八十年代的动画片电影电视剧,你很难想象到他们在 30 年代 40 年代的那种狂热,那种变态的样子。你不会把这两类人合并在一个民族成分上。

而且我仔细看了一下,日本的人口变化数字,它的人口已经连续 13 年都在下降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有一个是第一次发生的,就是它最核心的东京圈,包括埼玉千叶,东京神奈川,是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了 7 万多人。所以也能感受到,这种大城市,它也不只是一直人口流入,也是在断崖式的下降。

我前两天发了一个知识星球,特别推荐大家看一个北野武的励志广告,这个广告是好几年前了,北野武老爷子他就对着镜头,教育日本的年轻人,大意就是说年轻人你们要振作起来,要有点血性,别天天当宅男了,非常狠。

而且我看很多网友留言说原来菊次郎的夏天是本色出演,语气这神态这动作就非常狠,说你要振作起来,还包括他自己在那原地摔倒,让大家不要当宅男,不要天天在家里头那个搞虚的元宇宙什么的。我看留言就是说想象一下,大哥拿着枪指着你的头说:听到没有给我努力。

我特别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我是特别喜欢北野武的这个广告,感觉确实是日本本身也意识到生育率下降,大家都很宅了。

其实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是普遍低的,早就低过 2.0 几了。但很奇怪,为什么美国的人口结构很健康,其实是因为移民多。拿中国举例子,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本地人原住民,我们指的是北京、上海原住民,它能生多少人把这个城市不断扩大,也生不了多少人。但是外面的尤其是这种人口大省,它涌进来的人是补充了大城市人口的不足。

实际上日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日语作为单一一个小语种,不是一个主流语言,所以很多人在选择移民或者说留学工作目标城市的时候,不会首选日语国家。所以导致了它在人才吸引方面,比如说出的条件要比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要更好,大家才会来,或者说在相同情况下它要更便宜,大家才会来,所以实际上是竞争优势。比以英语为主的美国和英联邦国家本身就弱了。

是的。这里我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日本推崇的理念,虽然我不完全赞同,但是我是觉得越来越理解了,日本它推崇叫物哀,是说它的克制致哀,它的比较残缺的,未完成的完美。

这个听上去会有一点矛盾,但因为也是经常去日本,在疫情之前基本上每年都去日本滑雪,逐渐有一些体会,我之前在没做视频的时候,还自己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章。我写过一个文章叫日本家庭的故事,也是引用了 Ray Dario 的那句痛苦加反思等于成长。

为什么理解日本的物哀文化呢?我们当时去滑雪住的一个相当于有点 Airbnb 的房子。那个房子特别有意思,它整个装修都是那种非常传统的日式装修。但只有我住的那一个房间是比较欧式的装修。而且我睡在一个相对来说是一个壁橱里头,有点像火炉的那种感觉,但并不是火炉,是改成一张床。这个房间里有一个西洋的钟,那个钟它一直是静止的,一直是10:09。

我就对这个房子特别好奇,后来我一查发现这个房子特别有故事,为什么它只有这个房间比较欧式装修呢?是因为房子之前因为大地震倒塌过,只有这一个房间保留相对完整,而且它钟上的时间10:09,就是当时地震发生的时间。所以就把这个钟保留了。

一般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有些避讳,比如说发生灾难了,大家要把这些残缺的痕迹都给它扔掉,离得越远越好。但是日本的房子,它不仅没有把它这些经过灾难的东西扔掉,反而专门保留了,而且是突出了,所以我是觉得真的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去过广岛的原爆点,我回头把照片也贴给大家,就当时原子弹爆炸的地方。

讲到这里,实际上因为我在日本去的地方特别多,每到一个名胜古迹,我感觉到日本人他维护这些古迹是以旧作旧,尤其是我那年去的叫姬路城,Himeji-jo,他修了将近 50 年才开放。它修的时候外面全都围起来,然后把它修缮好的样子给你放出来,这么大一个城,真的是以旧作旧。

像日本的奈良东大寺什么寺修的时候都是花二三十年的时间,它修出来不会让你觉得它是翻新的。

我之前看一个国内的新闻,好像修一个什么石窟给它重新上了个漆,涂得跟喜羊灰太狼一样。天呐真是把这好东西给糟蹋了。

你们刚才说的在不完美里面看到完美,它不只是在建筑里面,文化里面也产生作用。比如说在审美方面也产生了作用。你看像韩国就有很多整容,但日本他们的明星,就女明星或者男明星就火的那些都是不整容的,都是原生态的。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也不是说一定得一个模子,完美的模板才是好的,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更有个性,更独特的审美标准。

之前我在日本跟他们聊天,日本现在年轻人实际上越来越反个性,这个话听起来咱们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会反个性呢?你在东京,感觉大部分女生和男生穿的衣服都很像的。

男生一个西裤,系个领带拉一个公文包。女生就是一个灰色的类似 Burberry 格子的衣服,带一个围巾一个短裙,真的是哪哪都这样。

所以大家觉得怎么现在年轻人穿得越来越像了?我跟我日本的朋友聊天,他们也说感觉现在有点反个性化。

反而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新一代那些穿衣打扮越来越有个性。我记得我刚出国的时候,再回到国内过寒暑假,我会觉得老外他们穿的都好有个性,我们的都比较千篇一律。

那个时候我如果拿一个我表哥的衣服来穿,或者我表哥拿我的衣服来穿,其实是不违和的。因为男女界限还没有差别那么大。反而是现在你去国外再来国内,你会发现新一代的人无论是发型,还是衣着都越来越有个性。

日本东京有一个地方叫 Harajuku,原宿,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神奇了,

各种我们感觉像妖魔鬼怪一样的打扮,在那边特别多。

这个地方诞生了一个唱歌的小明星,叫 Kyary Pamyu Pamyu忘了中文 (卡莉怪妞)是怎么翻译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她所有的专辑打扮都非常有个性,很典型东京元素这么个地方。

是的,而且我觉得我们都知道日本它的风气可能比较秩序化,比较反个性。但我觉得像日本那些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比如北野武,山本耀司,都是比较反日本文化的,不是说抵制文化,是说他跟传统日本文化是不太一致的。

比如说北野武,大家看过他的电影都知道,风格完全跟那种日本的物哀或者性冷淡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才那么有名。

另外山本耀司也是在国际上想要划去他日本的标签。比如他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如果在我们周围说的话可能被喷,他说我碰巧出生在日本,但我从来没有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可能有些人误解他自己不是日本人或者什么的。但我个人感觉他完全不是这种意思,他是一个既借鉴了日本元素,同时又国际化的人。

所以我觉得像这种人才能相对来说,比较出圈出海,我们中国肯定有很多做得特别好的,然后也值得去称赞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为什么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聊呢,也是觉得不能完全说别人不好,突出自己的好。别人有很多都是我们要学习的。

日本的建筑大师,像安藤忠雄,桢文彦,他们有很多作品也是在中国。你打眼一看,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日本作品,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现代化作品。

所以我很认同刚才蛋泥说的,他们已经很多时候去日本化了,或者说是用一种新的语言跟这个世界交流。

是的,我们正好前段时间碰巧还去了一个安藤忠雄的建筑叫:和美术馆。在佛山顺德,特别有自己的设计风格语言,这里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你看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楼,他也是用一套新的语言跟世界在交流。

贝聿铭感觉有埃及元素。

大卫那你觉得日本传统的荒蛮社会和现在比较现代化的、科技化的社会还是差别挺大的,那它是如何从荒蛮社会过渡到比较现代化的?

我这里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大家可能都听过的黑船事件,美国的海军,有一个黑船,舰长叫佩里,停在了日本的岸边,相当于说第一次敲开了它的国门。

在日本有一个专门纪念黑船事件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个碑。我到这个地方就想这个是不同国家之间对于所谓的入侵或者说敲开国门这件事情是有不同理解的。日本人是在纪念这件事情的。

还有一个点就是日本当时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是派了大量的精英到西方,德国、法国、英国去学习的。他们的领队回到日本之后,就跟天皇说他当时用了三个词,一个叫始惊,开始很惊讶的,被西方的物质和现代化文明被惊到了。

第二个词叫次醉,其次是陶醉了,他们觉得伦敦有这样的地铁,有这样的煤气灯,德国有大炮,法国有船,他们被这些东西陶醉掉。

然后终狂就是最终会变疯狂。终狂就是日本人,他跟自己说,我们最终也要做得跟他一样好。果不其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它的造船技术,整个的军队现代化,包括精密制造业都是向西方学习的。

所以你现在提到全世界好的相机,除了德国就是日本,好的自行车除了意大利就是日本。好的火车,火车是英国人的发明,现在是日本的新干线,当时六几年一骑绝尘。

很多东西日本不是一个原发现代化国家,也不是原创的,甚至他可能是 copy 的。但他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因为学到了精华,做出来的东西反而比原始的版本要好很多,真的是好很多。

因为我是天津人,我们小时候就是认识一个清朝末年的一个大家叫严复。

等我到了英国的时候,去格林威治旅游,格林威治有一个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其中就有严复。但是这个学院还有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人,就是日本的第一任二任首相叫伊藤博文。

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同样是这个学校毕业的人,伊藤博文回到日本他所能带来的理念所能执行下去的东西,和严复在当时的晚清所享受到的地位完全是不一样的。可能也因为如此,两个国家后来在现代化上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道路。

所以日本人我觉得有一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他非常善于学习。而且是能低头学习的,能把自己的头低下来去学习的,而不是说很高傲的一种状态。

你刚才说的日本他善于学习,最早学我们中国,后面就学西洋玩意。

它在学习过程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你看它古的东西和它今的东西,东方的东西和西方的东西不需要争个你死我活,是可以两者兼备的融洽的。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在国际的舞台也更容易被接受的一个原因。

你看在法语里面专门有一个词叫做 japonesque,就是日化的意思。

我们中文会有说这个人很洋气或者它被西化了,然后在法语里面会有词专门说这个人被日化了,可想而知日本在法国特别是时尚圈、艺术圈影响力有多大。

我们很多十九二十世纪知道的改变艺术的大人物,像莫奈、梵高、德加都是深深受了日本艺术风格的影响。

日本艺术之所以能够影响那么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古今中西的东西都有。

而且日本特别擅长革自己的命,它有的时候是能放得下一种包袱的。比如说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幕府势力包括武士阶层的势力还是很强的。日本在训练新军的时候,实际上让这些武士全都下岗。可能大家看过一个电影,就是叫The Last Samurai ,Tom cruise 演的最后的武士。

这其中讲的就是日本天皇和这萨摩藩之间的较量,来自于南部的萨摩藩,最后把藩都整个废了,我不想要幕府或者武士阶层了,所以他们每一次革命确实是革得我觉得挺彻底的。

包括日本在二战之后,也是重点去学习的美国。你说像遇到美国这种扔了他两颗原子弹。

今天刚好是 8 月 15 号,他们在密苏里上签投降仪式的那天。

本身在战争时期他肯定是你的敌人,双方都是牺牲非常多。那过了这一茬,日本还是很快的向先进去学习。

这里有两个小的我在博物馆看到的例子,就是一个没有房盖的教室,日本战后因为很快要恢复教育,所以很多楼因为你知道东京包括日本本土被炸的稀巴烂,它恢复教育的时候,甚至连很多学校的房盖还没有,就露天一样的教学楼。这件事情比较触动我。

第二件事情就是当时日本被接管了,相当于美国人接管它,当时的总司令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就相当于日本的土皇帝。

他为了不让日本人那种劲劲的 yakusa 的劲头上来,他把所有的三温暖,温泉里面日本富士山的马赛克瓷砖全都给扒了,因为他怕日本人在一起洗澡,看到富士山一想到日本战败,这帮哥们就又劲劲的要搞点什么全把它扒掉了。

所以实际上他们也是经历了一种阵痛,就是我要全面的把你日本那时候那套东西除掉。

后来上西方哲学课,也遇到了李工真老师,他给我讲了一个例子,也很有意思,我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德国的反思是如此的彻底,而日本的反思好像没有那么彻底,因为德国它是一个陆上国家,它面临的盟军无论是东边的苏联,还是西边的盟军,英国、美国军队是从陆地上一路打到柏林的。相当于德国的反抗势力,或者说纳粹反抗的比较强的势力都在肉体上被一点点消灭掉了。

而日本实际上它是咣咣两颗原子弹吃完了之后没有真正入侵到它本土,相当于把这些死忠全干掉。所以很多人是留了下来的。

一边人是德国,你想这些父亲在战场上战死的人是妈妈养大的。那妈妈经历过战争的痛苦,经历过失去丈夫的痛苦,儿子他失去的父亲,他们养大的人,实际上会有一种怜悯心,或者说更有一种温情。

而日本的这些小孩有一些是在打了败仗的父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他还是有点那个劲劲的。所以就说麦克阿瑟在日本统治的时期,他是强行的必须给你踩到泥里,把这些事情给你掰过来。

还有一个我挺好奇的,你们有没有发现日本好像它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疯狂掉。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在二战的时候,它是不具备挑战美国的能力的,它就会疯狂掉。第二次是在它的经济往下走的前一刻,它就会在美国各种的买那种帝国大厦给人家,洛克菲勒中心都要买。

自由女神都要换成和服的那种感觉。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疯狂呢?为什么说它每一次的清醒都是要在别人摧毁它的时候才会有呢?

说到底也是有点张狂,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读历史,这个永野修身是帝国海军司令,他就问山本五十六说皇国一旦对美宣战能打多久?山本五十六他是驻日本的武官,他是吃过洋墨水的,也知道美国的工业实力。

他跟他举例子说,你知道底特律的汽车吗?你知道堪萨斯的石油吗?这个永野是个土老帽,说你就告诉我多久能拿下美国。山本说半年,但山本的意思是半年就得打败仗。然后这永野说半年足以拿下美国。

果不然,打完珍珠港以后,中途岛海战,日本一路就走向灭亡,中途岛海战之后,包括日本当时签广场协定之前,日本人你知道多嚣张吗?感觉全东京的房价可以买下全美国,所以日本人那个时候也有一个词叫 bakugai,叫什么爆买,去美国哪都买,恨不得给哪哪都买下来,就是那种状态,也是这种对自我认知不够清晰,说你是一个岛国,你怎么能把一个美国这种大陆国家买下来呢?

我感觉可能也是因为日本平时压抑久了,也是有那种一下子释放的感觉,就梭哈。

all in,我要速战速决,老子跟你拼了,咱们就玩个短平快,大不了就是一起去死。

他们之前打仗的时候也都是那种有去无回的,直接开着飞机都油都不够的去轰炸珍珠港。

日本历史上过去 150 年经常是梭哈把筹码往前一推,前面所有的筹码就是国运。它跟沙俄打的时候,日本跟沙俄打的时候也是梭哈了,赢了单车摩托,输了就下地干活。

跟清朝甲午也是梭哈,后来它这个膨胀的心态一点点上来,感觉能跟美国人梭哈了。

感觉可以把我们视频标题改成梭哈鼻祖日本,真的是每次都赌国运。

所以压抑久了,释放口放在哪就很重要。比如说英国人,他就搞点足球就算了,平时我上班正儿八经的,一到足球赛就开始足球流氓,这个就比日本的要高明一些。

日本有另外一套发泄体系,就是它的 Kabuki 歌舞伎,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日本这个下了班之后,在居酒屋之后的整个时间段都在干什么?这个也很有意思。

我之前也研究过,所以我说要想把日本这个国家研究透,实际上离不开几本书。首先第一本就是源氏物语。其次就要看菊与刀,是充分了解日本民族性的一本书。

这本书实际上不是日本人写的,是美国人写的。当时也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他看到这本书之后,就觉得说,天呐,这个国家的人怎么是这样子?那肯定不能跟他打本土战,不能跟他拼刺刀。我们就得用这种不可抵抗的爆炸性武器,让他尝试一下先进的厉害。

那我们挖个坑,以后大卫给大家讲讲日本的居酒屋,讲讲日本的艺伎文化。

你看丹尼的眼睛都亮了。

这已经离咱们大小马聊科技的主题跑得越来越偏了。

大小马聊艺妓了,哈哈。

小米自动驾驶机器人怎么样?蔚来造手机,对狙苹果?

更多内容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