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悦悦
编辑|悦悦侃历史
自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形成后,人类就已经为争夺生存资源而开始了斗争。
随着这种斗争的扩大化和持续化,它也就慢慢演变成了战争。“战争”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手段。它恰恰是一种最为极端、最为低等的国家政策。
而且发动战争的人多为政治家而非军事家,他们只是渴望以这种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霸权。
孙子便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他虽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却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推崇备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才是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高级形式。
而这一招,1958年与台湾对峙时毛主席用过,1979年,邓小平又用了一次。
这次可不是台湾了,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台湾此时已经是秋后的蚂蚱,那邓小平这一招是用到了谁身上了呢?
国际版的“农夫与蛇”
在秦朝之时,越南和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部落并称为“百越”。自秦始皇划分郡县制之后,越南开启了“千年郡县时期”。
在后来的千年时间里,越南也曾几度独立,与当时中国的封建王朝兵戈相向。
或许从这里,也能看出它的“白眼狼”本质了。
一直到公元1803年,嘉庆皇帝为其改名“越南”,并像册封其他藩属国一样,允许阮氏家族自立为王。
后来清朝逐渐没落腐朽,再也没有能力庇护周围的藩属国,越南也自此成为了法属殖民地。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就正式从中国分离出去了。1945年9月,越南摆脱殖民宣布独立。
可惜好景不长,法国在不久之后又派兵进驻了越南。越南被迫划分为了两大敌对阵营:北越的社会主义和南越的资本主义。
1955年法国人离开之后,美国人又开始接手南越,并挑起了后来历时20年的越南战争。
而在这场反侵略的自卫战争中,中国可以说是倾举国之力支援过越南的。
其实早在1950年,越南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就已经出人出力帮助他们抗击法国侵略者了。
那时的中国才刚刚建国,自己还是一穷二白呢!后来又被迫抗美援朝,艰苦卓绝地打了三年。
可是不管北边打得多惨烈困难,中国从来没停止过对越南的援助。帮他们赶跑法国人之后,我国的军事顾问还额外指导了他们两年。
不过安生日子也没过多久,美国又咋咋呼呼地开始整幺蛾子了。
面对越南的请求,中国再一次无偿资助了他们大批武器弹药;粮食药品也是一车一车的往南边送。
一边有工事部门帮他们修铁路,另一边又有炮兵部队帮他们挡空袭。那时的中国,真的是勒紧了裤腰带在支持越南。
到了1965年,北越实在扛不住美国人的打击了。越南就像当年的朝鲜一样,请求我国出兵协助。
于是,一支17万人的抗美援越部队又在另一个战场上和美国人开始了交锋。
而我国之所以倾其所有也要援助越南,不仅仅因为他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更因为两国是相邻千年的兄弟之邦。
唇亡齿寒和患难与共,是中国人信奉至今的理念。但是越南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中国送出去的超过200亿美元的装备支持和中国军人洒在越南土地上的热血牺牲,被他们视为了理所当然。
在越南局势稳定之后,时任越南领导人的胡志明虽然是亲华一派,但他也对中国充满了警惕。
而此时的苏联政坛也迎来了大变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中苏关系开始冷淡进而恶化。
对于越南而言,苏联是领头的老大哥,而中国是接壤的隔壁邻居,哪个它都得罪不起。
所以胡志明两边不靠,并在我国和苏联中间当起了传话人与和事佬。
1969年,胡志明去世,亲苏一派的黎笋上台了,他直接公然站队苏联。
苏联想称霸亚洲进而称霸世界;而越南也想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的“第三强国”,在东南亚地区称王。
苏越两国是没有领土接壤的,也没发生过什么利益冲突。所以,苏联对越南的“反中行为”是乐见其成。
从1975年开始,越南正式和中国撕破脸面,全国都掀起了“反华浪潮”。
1978年,自恃有苏联撑腰的黎笋频频在中越边境挑起战端,并入侵了我国南沙海域。
中国的一再退让助长了越南的嚣张气焰,它又接连吞并了老挝和柬埔寨,妄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那时的中国,北有苏联施压、南有越南挑衅,西边还有个印度时不时跳出来叫嚣。
当时的境况,说是四面楚歌也不为过。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邓小平下令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
但是在开战之前,国际舆论方面要考虑好,后顾之忧也要思虑到。为此,邓小平开始了对其他各国的国事访问。
兔子和毛熊的反目交恶
但是在这些访问国家里,不包括苏联。因为当时两国已经闹掰了。
其实,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一直都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从共产国际帮忙筹建中国共产党,到建国初期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中国最艰难的时期,是苏联向我们伸出了援手,这份恩情中国人从来没忘。
但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关系还是走出了“蜜月期”。
一方面,赫鲁晓夫全方位地贬低斯大林的政绩,在社会主义阵营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我国领导人是不赞成他这种“一刀切”的片面行为的,也因此和赫鲁晓夫政府产生了意识形态上的争论。
另一方面,随着苏联国力的增强,他们的野心也在日渐膨胀。赫鲁晓夫不再把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国家看待。
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的领土和领海上筹建两国共同管制的电台与舰队,意图从军事上掌控我国。这相当于一种变相的“殖民侵略”。
所以毛主席断然拒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而赫鲁晓夫恼羞成怒。也就是从这时起,中苏关系开始变得冷淡。
第二年,中国和印度爆发了冲突。苏联站队印度,公开指责我国,还在台湾问题上指手画脚。
1960年,苏联回撤了所有援中的专家和资金,撕毁了双方签订的友好协议。
中苏两国进入了“论战时期”,这种对立冲突在1969年达到了顶峰。
但其实在1964年赫鲁晓夫卸任之后,中国是有意改善两国关系的。周总理还在同年参加了“十月革命”的庆典。
不过哪成想,继任的勃列日涅夫更加狂妄激进。
他拒绝了我国的交好请求,还在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大肆增派兵力,企图以武力威慑中国。
1969年,珍宝岛战役打响。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到底还是兵戎相见了。
当时,很多西方国家都觉得中苏要全面开战了,都忙着在一边看戏。
后来虽然没如他们的愿,但中国和苏联也已经反目交恶了。
在此之后,苏联热衷于拉拢印度、越南等国,不断的在中国边境惹是生非。
中国不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更不能任人宰割。为此,中国和美国在1971年进行了秘密接触。
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一直想和中国改善关系。他想借中国的手牵制苏联,平衡亚太关系。
而中国也需要借美国的手打开通道,在世界范围内发出“中国声音”。
当时的中苏交恶,正好成为了推动中美建交的关键一步。
1979年的元旦,中国和美国结束了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双方领导人第一次实现了外交关系上的握手。
而这件事,激怒了苏联。
苏联一边痛斥中国“忘恩负义”;一边也和美国进行了洽谈,希望美国不要插手中苏之间的事情,更不要站队中国。
而面对越南这只“白眼狼”,中国已经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了。
1978年在柬埔寨被入侵后,中国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作战事宜了。
许世友将军被任命为对越东线广西部队总指挥;杨得志将军被任命为对越西线云南部队总指挥。
海陆空三军齐齐出动。还有一支舰艇编队日夜守护在西沙群岛,防备苏联海军的偷袭。
但在开战之前,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国家需要进行访问。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确保苏联不会出兵干预。
如何才能震慑苏联,使其不敢对越南进行军事援助呢?邓小平想到的办法就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用一出“借力打力”来迷惑苏联。
国事访问,争取舆论支持
在当时的整个亚洲地区,巴基斯坦可以为印度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而朝鲜一定会死盯着韩国,不让它出来捣乱。
至于日本方面的表态,中国的确需要好好把握。
虽然中日早在1972年就建交了。但这几年来,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来往,基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
如果决定对越南开战的话,日本也是一个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因此,邓小平于1978年10月出访了日本。
彼时的日本首相是福田赳夫,他前期也是一个“反华角色”。但在1976年上台执政后,却一反常态致力于中日友好。
在与邓小平的会面期间,他感受到了中国对越作战的决心。而且福田赳夫也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会为了越南和中国交恶。
所以日本政府明确表示,不会插手中越争端。
剩下的东南亚国家,诸如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他们没有明确表示态度。
按照邓小平当时的设想,这些国家应该也不会掺和到越南的这摊烂事里来,他们大概率会保持中立。
但为了以防万一,邓小平还是依次对他们进行了国事访问。
而这些访问的目的,除了向世界宣告中国是正义的一方外,也是想给越南提个醒。
如果他们能够及时悬崖勒马,那一切还为时不晚。
在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会谈时,邓小平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立场。
“中国一向是主张和平解决问题的,但我们也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李光耀明白邓小平的意思,但是他也想到了苏联。如果,苏联出兵干预的话怎么办?
“中国怎么做,取决于越南怎么做。中国人不会被其他人吓倒,这一点是肯定的。”
听到这,东南亚各国也都心知肚明了。能不打就不打,万一真的开战了,那不关他们的事。
东南亚保持了中立,两不偏帮。
做完这一切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棋没下。邓小平觉得,对美国的访问可以提上日程了。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到达了美国华盛顿。他将在美国停留9天,直到2月5日才会回国。
1月29日,邓小平与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白宫门前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在这9天时间里,除了华盛顿以外,邓小平还到访了休斯顿、西雅图和亚特兰大等城市。
在这次的“破冰之旅”中,中国领导人儒雅博识的形象打破了美国人的刻板印象。
而美国都市的繁华也令邓小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不过这次到访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对越关系。美国媒体也整天扛着长枪短炮,试图从邓小平嘴里听到一些“爆炸性”的话语。
虽然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猜想,可是苏联赌不起。
这是在释放什么讯息?“打屁股”是什么意思,和越南的一战到底会不会打起来?
西方媒体都没有理解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但是李光耀理解了。他猜想,战争或许很快就要打响了。
穿上中山装的邓小平,的确是一个进退得当的政治家;但他当年也曾穿过军装,是一个当机立断的军事家。
此次访美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取美国的支持,而是为了给苏联营造一种假象。
一种,美国站在中国背后的假象。
就在邓小平回国后不久,中国军队进入了一级战备的状态。2月14日,大批部队向各自拟定的作战区域进军。
面对中国突如其来的战斗准备,黎笋政府大惊失色,他们迅速向苏联发出了支援请求。
而勃列日涅夫却因为不久前的中美会晤而摇摆不定,他摸不清美国的态度。
中国如此果断的发出了战斗信号,难道是已经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支持?
虽然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猜想,可是苏联赌不起。
因为,勃列日涅夫清楚越南到底有几斤几两。一旦对上中国,黎笋政府是没有获胜几率的。
如果这时候再把美国招过来,万一他们联起手来对付苏联怎么办?
出奇制胜,痛打“白眼狼”
勃列日涅夫只是想利用越南削弱中国实力,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但这不代表着苏联愿意为了越南而出兵。
几番思量之下,苏联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号称百万之众的苏联大军纹丝不动,勃列日涅夫政府也仅仅是在口头上对中国进行了“谴责”。
而现身西沙群岛的苏联海军更是躲在一边看戏,根本无视越南海军的求助请求。
此时,中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一招,简直是神还原了当年毛主席做过的事情。
1958年,就在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的半个多月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刚刚到访过中国。
而等他一走,解放军就开始动手了。这无疑让蒋介石和他背后的美国人觉得,这事是中苏之间商量好的。
因此,美国一边骂苏联“不怀好意”,蓄意挑起台海争端;一边又默默打消了准备援助蒋介石的心思。
而失去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就如同后来失去了苏联支持的黎笋。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中国已经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又解决了苏联这个“后顾之忧”。还得到了美国的“道义支持”——有关苏军动向的情报。
一时之间,越南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黎笋政府还在疯狂叫嚣,认为中国解放军是不堪一击的。
但是越南似乎忘了,中国除了援助过他们物资以外,还手把手的教过他们战术和战略。
这是一场“师徒”之间的交锋。
56万解放军战士分为东、中、西三路挺进了越南境内。
截止3月5日,越南重镇悉数被我军攻占,其首都河内也陷入了我军的重重包围中。
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的越南已经退无可退了。他们将入侵柬埔寨的越军调了回来,准备死守河内。
可就在这个紧急关头,解放军各部队收到了回撤命令。从5日当天开始,我军有序撤出了越南国土。
而邓小平当日说的“打屁股”就是这个意思。
越南既然敢挑衅,那么中国一定会予以坚决的反击;但是中国也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只要达到反击效果就可以了。
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而卡特也正是领悟了这层含义,所以才答应帮助我国监视苏军的动向,并在明面上摆出模棱两可的态度。
并且邓小平也十分清楚,越南这次的作死行为完全是苏联在背后挑唆的结果。他们是想南北夹击,压制中国的发展。
因此,这次的自卫反击战既是给越南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告诉苏联,中国不会因为忌惮苏军的实力而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
如果勃列日涅夫真的下决心要与中国开战的话,那么我国布防在三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的百万大军也将与其展开殊死搏斗。
但是直到战争结束,越南都没有等来“老大哥”的援助。
以苏联为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谴责”;印度一如既往的充当“搅屎棍”的角色。
而以美国为首的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则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朝鲜也站出来指责越南。
葡萄牙弃权不说话,其余的北欧国家、中东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呼吁中越双方坐下来和平谈判。
总之在这一场军事行动中,一大半的国家都是处于中立地位的。另一些反对国家也不过逞逞口舌之快。
结语
经此一役,越南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除了偶尔来边境骚扰骚扰我国之外,已经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
而苏联还在恍惚之中,就收到了越南战败的消息。林立边境的百万苏军瞬间成了一个笑话。
邓小平的这一次外交智谋,不仅成功化解了一场大战,还带着中国走出了外交封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提升,中国迈着又快又稳的步伐昂首前进。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既有勇有谋、又恪守道义的中华民族注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