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一位码头工人到共和国骄子他是怎么做到的?

包起帆,男,1951 年 2 月 2 日出生于上海,1968 年参加工作,198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专毕业 , 后又在武汉理工大学物流技术与装备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他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第

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他结合港口生产实际,开展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的研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 "抓斗大王"。进入新世纪,他又领军发明了国际上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革命" 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罗泾港区建设上,他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实现了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钢厂和电厂灰场共用的方案,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码头建设的优秀典范,此举得到了国际工程界的充分肯定和褒奖。2009 年 11月,他获得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阿西布·萨巴格 (Hassib J. Sabbagh) 优秀工程建设奖"。这是我国工程界首次获此殊荣。2006 年 5 月,在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一人获得 4 枚金奖,成为 105 年来在该展会上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2009 年 5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包起帆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这项标准于 2011年11月 30 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编号 ISO 18186。这是自中国 1978 年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来,在物流、物联网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专家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典范,也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首次登上领衔制定国际标准舞台。

包起帆是对我国港口业作出特殊贡献的共和国骄子,闻名遐迩的全国劳模和发明家,连续 5 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9 次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2 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还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光荣称号。他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2009 年在全国评选的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包起帆名列其中;他还被评为建国六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

包起帆从工人到工程师、工艺科长,从搞技术到走上领导岗位,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做副手还是一把手,包起帆总是做得一样出色、出彩。包起帆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明白自己的职责,都要勇于担当。这是包起帆的职责伦理。

1996 年 6 月,他被调到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当经理。依黄浦江而建的码头,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占了进江入海便利的优势。而在古老的上海港码头中比较年轻的上海港龙吴港却地处黄浦江上游。

总投资达 4 亿多元的龙吴港始建于 1987年,这是国家"七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90 年建成开港。龙吴港是上海港岸线最长、陆域最宽广的码头,共拥有 8个万吨级泊位、20 个 500 吨级的泊位。但是这个硬件良好的龙吴港,却一直"门庭冷落车马稀"。

从长江口航行到龙吴港需逆水航行 6 个小时。黄浦江上百舸争流,航速很慢,船公司因为担心成本太高,都不愿意到龙吴港来靠泊。那时码头常常空晒太阳,两三天都等不来一条船,一周没有船靠泊也是司空见惯的。码头没有船,空耗着一天的成本也要 30 多万元。当时,龙吴港的年吞吐量仅 200 多万吨,只是设计能力的一半左右。因为效率低,工人的工资在全港的装卸区中排名倒数。职工的积极性被消磨殆尽,普遍感到前路茫茫。包起帆要来了,工人们奔走相告,但是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少。抓斗大王包起帆是搞技术的,搞经营行吗?

初到龙吴,包起帆思考着,作为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责任就是要追求企业的效率和赢利,要找到企业的生存空间,把企业的效益搞上去,让职工们生活有改善。作为领导或许可自律守俭,但不能让全体员工勒紧裤带。他认为"民之所欲,常挂在心"这是领导的职责伦理。他说 :"组织上把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交给我,2500 多名职工看着我,我怎么能双手一摊,束手无策呢?"他表示,虽然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但我们的精神面貌不能变,一样要尽责、奉献,要像搞抓斗一样搞企业。

在龙吴公司,包起帆下功夫搞调查,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了解情况,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听意见建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的思路清晰了。当他再次出现在职工面前时,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龙吴要发展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拓展主业,努力发展三产,发展多元产业,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码头。龙吴如何走出困境,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要实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

他提出的第一个效益战,就是发展内贸集装箱航线。

我国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当时,集装箱运输主要用于外贸货物运输,国内贸易仍然沿袭传统的散货和件杂货的方式来运输。包起帆想,我国有这么多沿海和内河港口,相当于欧洲港口数量的几倍,既然欧洲港口之间可以进行集装箱运输,那我们中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为什么还要"散来散去"呢?青岛啤酒到上海是散装的,上海电视机到广州去也是散装的。这些能不能用标准集装箱运输来运输呢?但很多内行的人告诉他说 :"包起帆,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中国在 60 年代也搞过 5 吨的小集装箱运输,做做就散伙了。现在你要做内贸标准集装箱,第一,货主不会接受,因为运费太高;第二,船公司也不会接受,因为没有货源,船公司风险很大;第三,龙吴公司也没有能力做标准集装箱。"但包起帆没有退却。他说,杂货的集装箱化和散货的专业化是码头发展的方向,中国的内需市场很大,内贸运输有条件实现集装箱运输。他的设想在全公司引起巨大反响。

他说干就干,4 次到北京,8 次到南方城市,与交通部、科技部、海关、政府、港航公司、货主、码头、装卸机械厂等协商,寻找攻关难题的途径。公司抽调了30 个人去外贸集装箱码头培训,专门成立了集装箱部。资金少,设备就买二手的,用最低的价格先把公司武装起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运输工艺、标准、管理、设备等方面的难题。

经过反复调查、比选,包起帆选定了厦门港作为合作单位。他几次到厦门,与港方、货主商量合作事宜。他说 :"上海港有长江三角洲为腹地,工业基础雄厚,港航条件优越,全国各地的货物多数以上海港为转运枢纽。而厦门港是个天然良港,地理位置独特,特别是它在两岸直航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选择厦门港可以沟通沪厦台之间的运输联系,这对于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很有意义。"

许多时候,成功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应抛开心中所有的枷锁,勇往直前,排除各种困难,争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这是包起帆事后的体会。

经过多方努力,到 1996 年 12 月15 日,中国航运史上第一条内贸集装箱运输航线在龙吴码头正式开通。上海至厦门的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的开通,给中国航运业带来了一次飞跃。

昔日冷冷清清、常常晒太阳的龙吴码头,热闹起来了。

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定期航线开通后,龙吴港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立即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龙吴港很快就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把集装箱泊位拓展为 4 个,每月有 100 多个航班靠泊在龙吴港。

1997 年 4 月11日,国内首条南北沿海内贸集装箱快运航线也在龙吴港开通了。这条贯通南北的航线,从上海港出发,先后停靠黄埔、蛇口、厦门港。

以后,内贸集装箱航线还延伸到天津、青岛、大连、连云港、营口、日照,锦州及长江内支线(南京、镇江、扬州、南通等)和温州、泉州、宁波等几乎所有的港口,海口、防城、湛江、汕头和珠三角地区也都有内贸支线或干线停靠,形成了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沿海货运绿色通道"。

内贸集装箱的迅速发展,使龙吴港的效益也明显改观。1997 年,内贸集装箱的收入占龙吴公司的收入为 5.36%,1998 年就上升到 14.96%。2000 年内贸集装箱的收入占总收入达 40%。

在龙吴公司的推动下,全国港口的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也获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中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已遍布 60 多个港口,北至大连、丹东港,西至重庆,南至湛江、防城港。到 2011 年,内贸集装箱的吞吐量已达 4000 万标准箱。

与此同时,包起帆在龙吴码头引入了现代港口物流的新理念,提出"服务在龙吴"的口号,要在龙吴营造最好的服务环境,让客户满意。充分利用龙吴的独特优势,发展多元产业。公司除了拓展装卸搬运等业务外,还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逐步向集物流仓储粗加工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公司成立了一个揽货队,包起帆亲自带队遍访上海各区县及华东、华南、华北等地,了解货源情况,详细介绍龙吴港的条件,吸引货源到龙吴,当年龙吴就与货主签订货源协议 34 份,货源达 100 多万吨。

新加坡复发中记有限公司在山东龙口设有冷藏库。1997 年初,为了促进与新加坡的合作项目,包起帆冒着风雪前去考察。当时因北方天寒地冻,烟台的航班延误了七八个小时,到烟台已是深夜,烟台到龙口还有 200 多公里,但为了抓紧时间,包起帆不顾当天零下14℃的严寒,道路积雪 1 尺厚的恶劣天气,硬是在凌晨赶到,与新加坡总裁洽谈。新加坡总裁被他的踏实苦干、雷厉风行的作风所感动。这一年,另一件事更使这位总裁感动。1997 年的冬天,他把 23 万箱进口香蕉卸到龙吴码头上。由于到港集中,一时销售不了,货物只能滞留在码头上。可是突然一股强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如冷空气侵袭香蕉,这批冻伤的香蕉就全部卖不出去了。新加坡的这位"水果大王" 急得团团转,一时手足无措,唯一的办法是保暖。没人动员,没人压指标,闻此消息的职工纷纷把自家的被子、毛毯拿到码头上,有的还特地去买了新被子送到码头,员工们送来了棉被1116 条 , 盖在香蕉箱子上,把 23 万箱香蕉捂得严严实实,风吹不进,雨淋不到。强冷空气过去后,打开箱子,所有香蕉安然无恙。新加坡复发中记公司的总裁感动不已。他说与这样的企业合作,真是太好了!不久,他就投资 150 万美元,在龙吴公司建立了冷库,这家公司的所有水果船全部靠龙吴港码头。

闻名遐迩的上海龙吴进口果蔬交易市场,是包起帆与另一位全国劳模康祖建共同组建的。当时,国内每年进口的水果约150 万吨,上海本地的销售也有 60 万吨上下。但上海却没有一个进口水果的交易市场。上海市场上的进口水果都是从外省市批发来的,层层加价后,水果的价格就很高了。

多年经营水果、蔬菜的康祖建一直想在上海建一个果蔬交易市场,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在 2000 年的那一次五一节前的全国劳模表彰会上,他与包起帆相遇了,两人一谈,一拍即合。从北京回来后,康祖建立即来龙吴港考察,地理位置、海关、商检、动植物检及配套设施,一切条件都具备,当年 8月18 日上海龙吴进口果蔬交易市场就挂牌了。

这个交易市场利用龙吴码头陆域宽阔、水陆交通便利等优势,形成进口果蔬的集散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南非、智利、香港等百余家中外客商进驻这里,开展公平、公正、安全的交易,为上海及华东、长江流域的消费者提供新鲜优质的果蔬产品。因为由劳模包起帆和康祖建创建的品牌,后继的经营者都十分珍惜品牌信誉,至今,这个交易市场被市民称为上海信誉最好、最有公信力的市场。企业的效益不断提升后,包起帆的目光更远了。他认为,公司要搞好,要有全方位思维、务实创新、良好管理、完善灵活的机制和制度。企业不仅要有出色可靠和富有经验的管理层,还要有勤奋负责和忠诚服务的员工,要建立起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的企业文化。

每次开会,包起帆总是讲企业的发展前景、增值能力以及未来的规划等,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日益增强。在龙吴,经常可以听到工人之间的互相鼓励:"好好干,跟着包经理努力干,一定会有奔头的。"

龙吴公司还和中粮、青岛啤酒、台湾嘉新水泥、澳大利亚加登·斯密司等大公司一起,组建了十多个合资合作企业,为他们提供现代物流服务。这样整个码头就活起来了,龙吴码头的年吞吐量从原先的 250 万吨增加到 2200 万吨,效益也显著提高,职工的收入也翻了一番。

主业拓展后,包起帆又着手调整三产。龙吴公司下面有个汽车运输队,汽车队 14 名工人,有 16 辆车。这些车大都租赁给客户,变得破烂不堪。这个车队长期亏损,当包起帆在车队作调研时,一看账,车队 10 个月就亏了29万元。为此,包起帆与公司领导经过研究达成共识,车队要改变现有的机制。经过筹备,车队将改成股份制企业。当时,工人对改革方案疑虑很多,这条路没有走过,万一失败怎么办?公司成立了转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深入车队做工作。包起帆多次与职工座谈,消除职工的顾虑。1997 年 11 月,上海港龙吴汽车运输合作公司成立,这是上海港的首家规范化股份制企业。这家股份制企业由工人持股 51%。改制后,企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完善责任制,职工对车辆爱护备至,出车前检查,收工后保养;职工为经营出主意,走出去找市场,半年时间,企业就扭亏为盈。经过两年的努力,汽运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从 153 万元增加至320 万元,固定资产比原注册资本增加 199.2%,过去的每年亏几十万元,现在能每年盈利 20 多万元。职工的收入翻了一番,到年底每人还分到股金 20% 的红利。

汽车队转制成功,让职工看到希望,有了信心。1998 年 5 月,龙吴公司的第二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公司名叫振奋工程技术合作公司,职工持股占总股本的 90%。公司成立后职工的积极性确实是振奋了。过去上班泡杯茶,聊聊天,很快一天过去了。而现在大家职责明确,各忙各的。职工们通过各种渠道找市场,跑业务,当年就有了250 万元的产值,其中 100 万是职工自己跑出来的。

以后,龙吴公司的三产全部实行股份制,7个三产实体公司全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安置了富余工人 474 人。

浦东杨浦大桥下面有个洋泾港,当时的生产效率也不高。1999 年上海港务局将洋泾港划归了龙吴公司。为了适应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包起帆决定把这个码头改为集装箱码头。当时实行重组后的中海集团正加快改革的步伐,包起帆与中海集团洽谈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各投资 50%,把洋泾港改造为集装箱码头。这是上海港的第一个港航合资经营码头。港航合资经营的这个码头,为龙吴港的内贸集装箱航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短五年,龙吴公司发生了巨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蒸蒸日上,龙吴职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也得到明显改善。拿工人们的话来说,过去只能喝粥,现在大鱼大肉也吃不完了。2001年7月,包起帆被任命为上海港务局副局长,在告别的时候,包起帆与龙吴职工都有些恋恋不舍。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五个春秋的同事工友,包起帆百感交集。一向话语琅琅的包起帆,这时说话声却低沉喃喃。他动情地说:"感谢每一位支持帮助我的龙吴人。"他停顿了一下说 :"现在应该高兴才是,龙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年中龙吴已积攒了较强的经济实力,龙吴员工饿不着了。龙吴有我五年的心血和汗水,我的龙吴有我的情,龙吴记忆永留我心,不会忘怀。今后,龙吴职工无论有什么事,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如果有用得着我包起帆的地方,都可以来找我。我的手机是 24 小时开着的。我一定会像以前一样,热爱龙吴,关心龙吴。"很多年以后,龙吴职工谈起包起帆仍然充满感情:抓斗大王包起帆不仅搞技术是好手,做企业领导也让人口服心服,他是一个与职工心贴心的当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