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音乐学院孟晓洁博士的“侗”箫情缘

音乐学院孟晓洁博士的

“侗”箫情缘

《侗听》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近日我国著名的“箫笛之乡”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迎来了一位笛箫传承者——孟晓洁。在这抚育了一代又一代侗家人的山水一色中,开启了一段《侗听》的音乐情缘。

孟晓洁

孟晓洁老师是中国首位竹笛女博士,苏州大学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师,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她曾荣获多个文化部级比赛重要奖项,并成功举办多场竹笛个人独奏音乐会;获中国音乐学院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中国音乐学院“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她也曾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Joel Hoffman、著名指挥家叶聪、郑小瑛、王甫建、关乃忠、黄晓飞、曹文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David Murphy、中央民族乐团刘沙、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陈燮阳、中俄交响乐团Victoria Dobrovolskaya等多位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合作,多次于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演出,并代表文化部、中国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埃及、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澳门等地高校间进行文化交流。她亦是一位敢于打破次元壁、踏入流行音乐之门的B站人气音乐UP主,坐拥超40万粉丝、拥有千万级播放量,以娴熟的笛箫演奏将民乐与古典、流行、摇滚、二次元等音乐风格完美融合,打造出多首让荧幕前观众献上膝盖的跨次元高燃演奏作品。

《侗听》封面

此次受邀为玉屏创作乐曲并拍摄故事宣传片,孟晓洁老师为了从文化的角度更加深刻地进行音乐创作与画面呈现,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还曾多次到玉屏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她在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查阅了数十本有关侗族风土文化的书籍;她沿着长满青苔的陡峭小路走进玉屏保留最原始的朝阳侗寨,与侗族人民同吃同住;她雨天踩着泥泞的山路登上竹林,寻找适合做箫的竹子;她走入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记录传统制箫工艺;她坐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用当地的茶油保养箫身;她穿上银器满满的侗族服饰,徜徉在舞阳河上,感受侗乡风土人情。孟晓洁老师用最切身的感受去参悟,以侗族大歌为素材,创作了这首箫曲——《侗听》。

孟晓洁采风

姚茂顺制箫

孟晓洁茶油养护箫

侗族奶奶为孟晓洁穿戴民族服饰

孟晓洁在舞阳河上吹奏洞箫

姚茂顺雕刻箫

在演奏中使用的玉屏箫历史悠久,制箫工艺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清人诗中写道:“那知双管传仙调,端在平溪制更高。”“平溪”便是今天的玉屏县。在1913年和1915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短片中展示的由制箫大师姚茂顺制作的龙凤箫更是作为文化之礼由张维良教授献给前英国首相卡梅伦。

风情园跳民族舞

孟晓洁老师为了更好传递古老的民族文化,她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的侗族姑娘献唱,同时加入了侗族琵琶的音色,在管弦乐的烘托下让大家仿佛置身于侗乡之中。同时由北京的两位导演操刀,由姚茂顺与当地村寨的侗族人民本色出演,运用了专题片的形式传递给大家一幅来自玉屏的“侗箫音画”。

穿戴民族服饰的孟晓洁

有人说孟晓洁老师作为苏大人为什么特别热心于贵州文化的传播?那不仅是因为她对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箫笛之乡”的喜爱,也是源自2013年苏州对口帮扶铜仁以来,在今年五月份进一步缔结为友好城市,加强了两地文化交流的纽带。孟晓洁老师指出今后还会用更多的传统艺术语言,传递民族故事与情感,参与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设中去。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积极弘扬探索文化内涵。也会致力于更多笛箫作品的创作,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奏侗音,感侗情!

花絮及合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