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座岛,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对不‬起‬,今天不‬说‬台湾。

是它!



去年中国与伊朗签了一份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


长达18页的协议,重点是格什姆岛(Qeshm)等地设立自由贸易区、智慧城市、5G和多个城市的地铁线建设。



西方顿时慌得一笔!因为这座岛是一个足以撬动全球格局的支点。


1


格什姆岛形似海豚,也真能看到海豚。伊朗很多老干部常年在此疗养,请脑补一下中国北戴河。


图源:TAP Persia


都知道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有月球表面的奇观。没啥了不起,这里到处都是。


图源:Iran SG group


本来可以靠颜值吃饭的旅游胜地,偏偏呃住波斯湾的咽喉。


波斯湾什么地方?石油产量占全球的38%。


自从石油有了战略意义,波斯湾就牵动着全球目光。


中国崛起也离不开能源支撑。最多的时候,中国占全球能源需求的63%。而波斯湾占中国进口石油的半壁江山。



波斯湾沿岸有8个产油国,伊朗是唯一大国。


从波斯湾的命名,就不难看出伊朗非凡地位。不过,今天阿拉伯国家称其为阿拉伯湾,简称海湾(Gulf)。


不管文字游戏怎么玩,都改变不了伊朗的格什姆岛卡着波斯湾脖子的事实,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情节。


2


不就一个岛吗?怎么成撬动全球格局的支点了?


想一想英国、日本,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岛屿经济体,直接推动了时代的进程。


再想想香港、澳门、台湾3岛之于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意义。


受此启发,海南也跃跃欲试,准备复制传奇。


但与格什姆岛最神似的,其实是新加坡。


面积相差不多,地缘和战略意义同样重要,一个卡着霍尔木兹海峡,一个卡着马六甲海峡,都是中国能源运输的生命线。


格什姆岛的对中东太重要。



格什姆岛名城拱卫,左边5个蓝框分别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卡塔尔首都多哈、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壕城之冠迪拜。


格什姆岛右边2个蓝框更加意味深长,分别是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和瓜达尔港。它们与格什姆岛联运,可以视为中国能源安全备份系统的Plan B。


格什姆岛东侧的卡拉奇港和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两大门户口岸,通过这条走廊,石油运输可以提前上岸,直接运往新疆。



在中巴经济走廊之前,中缅油气管道已于2013年5月30日全线贯通。这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4大能源进口通道。


油轮可从缅甸直接上岸,通过中缅管道接入云南,同样能绕开马六甲海峡,且更靠近中国经济最发达,能源也更紧缺的南方。



3


与格什姆岛隔海相望的迪拜,仅100公里外。人家已成为20世纪崛起速度最快的两座城市之一。



迪拜为了搞自贸区,没少在基建上操心。


无论自贸区怎么建,想致富先修路总是硬道理。想改变格什姆岛月球表面的地貌,怎能离开基建狂魔的帮忙?


图源:Iran Travel Services


除了迪拜,20世纪崛起速度最快的另一座城市就是深圳。


早在2016年1月,时任广东省长随最高层访问伊朗。广东省长代表省政府与伊朗格什姆自贸区主席海密礼萨·莫门尼签署广东自贸试验区和格什姆自贸区关于促进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难道这座岛,有望复制深圳+迪拜的奇迹?


能源分析杂志《石油经济学人》报道称,仅在石油、天然气、石化、交通和基建领域,中国将在伊朗投资巨大。作为交换,中国将享受可持续供应原油。


有人分析,中国对伊朗的投资与帮助,不仅可以把格什姆岛变成小深圳,甚至可以重塑伊朗。


伊朗央行2017-2018年报公布伊朗铁路总里程11061公里。这个数字居世界第24位,甚至落后于弹丸之地捷克。


而伊朗国土面积和人口均为世界第18。也就是说无论是人均铁路里程还是铁路覆盖密度,伊朗都严重不足。



我去伊朗旅行时,计划搭火车从德黑兰去第3大城市伊斯法罕(相当于伊朗的西安),两城相隔439公里。火车全程12小时,两天一班、一票难求。无奈之下,最后只能选择9小时的大巴。


这么漫长的旅程,其实就相当于上海-合肥(450公里),高铁仅需2小时不到。



按照伊朗发展计划,伊朗铁路里程要在2025年达到25000公里,这相当于世界第11的日本铁路总长度。


如果没有中国帮忙,伊朗铁路里程翻番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4


合作协议还有一条至关重要:中伊之间的石油结算和贸易往来将使用中国人民币和中国新推出的数字人民币结算。


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步,却是颠覆全球金融与能源格局的一大步。


自从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石油美元协议后,所有石油都以美元交易。近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产油国一直听命于美国(石油美元)。


这一体系如同尚方宝剑,美国能任性制裁任何产油国,将这些国家排除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之外(比如SWIFT)。还能切断任何国家的国际贸易,比如委内瑞拉就是这样被搞垮的。


石油又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这就要求各国大量储备美元。仗着这一特权,美国一有危机就无底线印钞。反正借助石油美元向国外输出通胀,国内从不担心通胀。


最后,原油交易方还必须支付汇率兑换差异费用。说白了,任何石油交易,美国都能收“过路费”。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眼里“石油-美元-美债”的梦幻闭环,对其它国家则堪称梦魇。


俄罗斯曾试图挑战美国,但失败了。


现在有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俄从2018下半年起尝试采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进口原油。


不仅中俄,从数年前开始,中国与伊朗已经尝试通过人民币购买伊朗石油,而此次协议料将进一步允许中国在规模庞大的项目中绕开美元,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对美元构成进一步挑战。


考虑到中伊巨大的石油交易量,石油美元会受到进一步暴击。


对伊朗来说,伊朗出口石油获取人民币,可以用这些人民币向中国大量采购工业产品、民用消费品,将大大改善国内民生。


没有中间商的好处是双方共赢。


如果日后数字人民币在海外满园春色,格什姆岛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来源 | 后海二哥(haiwaijuejing)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