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科院院士葛均波获全球心血管创新终身成就奖,“保留一份天真是创新最重要的元素”

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病领域的创新,为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诊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日,世界心血管创新大会上,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荣获心血管创新终身成就奖。

获奖后,他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创新,他说:“保留一份天真是创新最重要的元素。对传统观点保持一种天真的心态,就是一种不受传统理论束缚,不断提出质疑,才有创新的动力。”

为什么要如此注重创新?

葛均波成功实施了多项革新技术的“首例”,2005年他首创“逆向导丝技术”,2010年完成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入术,2012年他完成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2013年完成国内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2014年完成华东首例左心耳封堵术;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等。2018年,完成了世界首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2019年完成亚洲首例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同时,经他研制国内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打破了国外支架的长期垄断,每年为中国患者节省了12亿元的医疗费用。目前该支架已出口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等多国,成果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之后,他马不停蹄,又研制出我国首个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Xinsorb”,引领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葛均波说:“个人医术再精湛、能力再巨大,救治的病人依然有限,而把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推广给整个行业,则可以推动行业的进步,可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因此,我希望能多做点工作激活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的创新潜能,搭建医生创新平台,带动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进步。

自主创新非常重要,有些人没有眼光,嫌弃自主创新研发时间长,经济效益显现慢,不如拿钱买西方国家的产品进行复制,便宜又省力,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我们鼓励吸收引进消化再创新,但是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否则将永远受制于别人。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通过协同创新去解决医学领域的技术难题。”

保持天真就是保持好奇心,不受传统束缚才有创新的动力

1962年,葛均波出生在山东五莲县中至镇的一个小山村。葛均波的医者梦想源自小时后的一次手臂骨折,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最后在临县的一个中医门诊治好,从此之后少年葛均波的心中就有了一个医学梦,他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为患病的人带去阳光,解除病痛。

但当时考大学也不是容易事,葛均波所在中学每年可以考上大学的学子是凤毛麟角。1979年,葛均波幸运地考入青岛医学院。1988年又考入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1990年他又被公派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学习。

赴德一年,葛均波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论文就出现在了国外学术期刊上。1993年,他又跟随导师艾伯尔教授来到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也就是那一年,葛均波为国际医学界献上了一份厚礼——他在心肌桥的研究中发现了“半月现象”。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瞩目,世界前沿医学领域因此再次写上了中国人的名字。那一年,葛均波才35岁。事业如日中天,他不但被聘为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还当选为美国、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

但是两年后,他却毅然回国。理由很简单,他想用自己掌握的冠心病手术技术造福中国的百姓。葛均波教授在中山医院完成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随后又成功地进行了国内第一例“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斑块破裂、上海市第一例切割球囊治疗冠心病、上海市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技术、上海地区首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脑缺血等。

葛均波说:“天真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保持对“习以为常”的好奇心。天真和好奇有时是孪生兄弟,缺少了天真的性格也许就没有好奇的本能。无数人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只有牛顿有一颗好奇心,才会思索,才会探究,直至最后的“万有引力”的理论。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不等于所有理论、技术是一成不变的,对传统观点保持一种天真的心态,就是一种不受传统理论束缚,不断提出质疑,才有创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希望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医生手中

说起未来规划,葛均波表示:“这次从以色列回来后,我再次被以色列的创新氛围和精神所震撼。受以色列创新孵化器的创新模式所启发,酝酿已久的“首席创新官(CIO)”首先在心内科启动,CIO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然后寻求解决办法,协助申请专利促进转化。

心内科首任CIO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Biodesign创新中心留学的吴轶喆医生,他系统学习了创新方法论,将引导临床医生发现临床中尚未解决的临床需求,并探索、筛选直至最终实现创新解决方案。”

2015年,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在上海成立,这是葛均波院士睿智、胆识及勇气的体现。CCI成立的初衷是通过促进协同创新,让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医生手中。

在葛均波院士看来,虽然中国的科学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减少,部分领域从跟跑走向并跑,但是现在整个医疗行业依然比较浮躁。事实上我们在很多领域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核心技术非常缺乏。比如虽然我们已经可以做支架,但是这些支架的制造原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生创新平台之一,其致力于推动医生的自主创新,并整合社会各创新要素助力医生创新早日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目前创新俱乐部已经组织国内外知名创新研发团队开展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培训,为临床医生与专业研发团队搭建互动交流、产品研发和转化平台。目前已有全国各地学员300余人,国内外创新导师80人次,巡回10大城市,申请专利80余项,30余项产品在研,10家初创公司,涌现了一批创新专利和产品,创造潜在市场价值数亿元,该平台极大鼓舞了临床医生的创新热情,推动了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进程。

医院内设立CIO是继葛均波2015年创立医生创新平台(CCI)之后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有助于医生从临床一线发现创新需求,使医生创新有了更专业化的辅导。

据悉,2019年世界心血管创新大会(ICI)于12月8日-10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该奖项从2004年起设立,每年授予一名在国际心血管(器械)创新贡献的专家。

作者:钟萱 储舒婷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