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Dover Street Market 迁址王府中環,想要一个全新开始

焕然一新的DSM即将面临新一轮市场考验,是New Beginning,也是New Challenge。

撰文 | 米兰达

编辑 | 锐裘


北京商业最近的大动静,Dover Street Market(以下简称DSM)迁址新店一定排得上号。

这个由日本时尚教母川久保玲在2004年开出的买手店,从最初的伦敦,陆续开到纽约、东京、新加坡、洛杉矶和巴黎,后与 I.T 集团合作,在2018年8月于北京三里屯迎来中国首店,并正式更名为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

此次从三里屯闭店,并仓促于11月5日将新店迁址到北京王府中缳 —— 「一个普通商品的客单价几乎超过北京人均收入的地方」,是否能承接住 Dover Street Market 的新期待?

△ Dover Street Market 王府中缳店 ©品牌官方


01

为何是王府中環?


据悉,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 相比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原址面积大出 40%,整体共分为三层,面积约2100平米。拓展面积的同时,还引进了一批新品牌,除了借助 DSM 新店而正式进入中国的 Supreme 外,还有 Dries Van Noten、Walter Van Beirendonck、Jan-Jan Van Essche、Paul Harnden Shoemakers、Airei、 Post Archive Faction 等。

此次大刀阔斧的新陈列为新店带来了新的想象,就连一层的常规节目—— ELEPHANT SPACE装置,也印上了“new beginning新开始”。

△ Elephant Space 装置 © 品牌官方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 的新址更贴合品牌的理念和文化。我们选择王府中環不仅仅因为它的时尚定位,也是因为香港置地的运营经验和国际视野。”

这是I.T 集团 CEO 陈惠军与Comme des Garçons 总裁、DSM 国际总监 Adrian Joffe 达成的战略性共识,或许也是迁址王府中缳的主要原因。

△ 开在DSM新店的Supreme新系列 © 品牌官方

△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新店位置 © 品牌官方

王府中缳商场所在的王府井街区,作为北京这座城市重要的地标名片,同样也在期待着一场“new beginning”。这从年初瞄准精品买手市场、打造沉浸式购物之旅的东安商场便可初见端倪。在这片极具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商业文化地带,时尚、餐饮、购物、画廊…… 接连回答着“生活方式升级”的命题。

选择在这里与消费者重新见面,一方面是业主的诚意—— 给了绝佳的店铺位置,将其放置在临街的密集人流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品牌「不设界限」核心价值的认同。


02

一间绝不将就的买手店铺


新店的整体概念和设计由川久保玲亲自操刀,并保持了一贯的「Beautiful Chaos」理念。如何理解这个理念呢——

“当奢侈品和潮流服饰混搭在一个风格古怪的商场里,其中散落着类似小木屋的试衣间,品牌就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全新旅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beautiful chaos」 。”

Dover Street Market 是典型的初代“市集型”买手店。从空间设计到商品摆设,它致力于让来访者在店内有种逛市集的“热闹感”。毕竟,这也是主理人川久保玲在伦敦肯辛顿市集(Kensington Market)中感受到的、从而开设这间店铺的初心:「将平民体验与高雅服饰完美融合」。

最初的Dover Street Market,就是由一栋六层楼高的复古建筑改造而成,亮点就是别具一格的店铺装潢与服饰陈列。


△ DSM London / Singapore / New York - © 中赫时尚Cohim 公众号


为了保持店铺的新鲜感,Dover Street Market 不仅每半年闭一次店,用一周的时间重新书写店铺的“华丽故事”,更会在每一季会邀请不同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不同的艺术装置和快闪空间。在此期间,全球受邀的设计师都会带着巧思而来,布置属于自己的时尚角落。

上个世纪80年代,DSM 就曾是朋克、哥特、摇滚等各种青年文化的聚集地,多元性就在这里自然地生长着。这些都是这个品牌首创且特有的运营范式,也是让它在市场上永葆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所以DSM更适合定位为一个「时尚博物馆」。无论是一线品牌、时尚潮牌,抑或是有才华的设计师、眼光毒辣的买手和潮流人士,他们一同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在一间创新的时装店里,表达前卫的艺术思想,打破品牌本身的概念桎梏,宣告新的个性实验正在发生。


03

疑问与猜想


DSM 有着自己向往的那一部分客群——「那些喜欢探索的散客」。Comme des Garçons 总裁、DSM 国际总监 Adrian Joffe 曾在杂志《AnOther》的文章中写道,“DSM 不仅仅是一家商店,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们会面、交流思想并展示个人愿景的地方。”

以革新为宗旨、用黑色颠覆了时尚界的川久保玲就是这样践行的,并带着有些偏执的思想:

“ 我不只是要创立一个时装品牌,我想发出一种新的声音。”

互联网的记忆并不会消失,当如今搜索 Dover Street Market 品牌名时,更多出现的是几年前开业文章的预告,新加坡、东京、纽约…… 你依然能看到忠实的粉丝在7年前的文章留言板里留下的疯狂:“什么时候开来我的城市?”

而事实上在2018年,首家 Dover Street Market 中国门店落户之际,就有消息称它将进驻成都,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

说来也有些好奇,在中国内地市场耕耘四年多的DSM Beijing,也从未将其开出除北京以外的城市,且单从客群上来讲,似乎它其实和上海这座城市还更匹配。笔者不禁想象,是一直以来开拓地域的时机欠佳,还是别有一番“鸿鹄之志”?

无论如何,在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摩拳擦掌的品牌们绝对不是「躺平者」,而焕然一新的 DSM Beijing 也即将面临新一轮的市场考验。祝愿它在汹涌的商业循环中,不仅拥有「New Beginning」,也能成为一次「Good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