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以家人之名》中,那些让人感动而温暖的瞬间

近几天观看热播剧《以家人之名》,时常被剧中的情节感动得流泪,网友评价此剧真实,温暖,感人。

(一)没有血缘的父子胜似亲父子

李海潮自老婆病逝后,就一个人带着女儿靠开面馆生活。居委会钱大妈热心介绍贺梅与他认识,没曾想,没几次,贺梅就把儿子子秋托付给李海潮照顾。从此,贺梅杳无音信。

李海潮把子秋当作自己的亲儿子对待,给他置办床铺,衣物,做可口的饭菜,精心照顾他。

子秋后被外婆接回老家,李海潮亲自到老家看望孩子,当他看到年幼的子秋背着一竹篓猪草时,他心疼子秋,当场就对子秋外婆说:“子秋交给我吧,我来照顾他,供他上学。”

子秋被李海潮接回后,一直供养着子秋,直到高中毕业。

李海潮把子秋当作自己的亲儿子养,给他最温暖的父爱。

子秋与李海潮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

凌霄妈因女儿的突然过逝而纠结于丈夫的疏忽,整天与丈夫大吵大闹,凌霄只好一个人常坐在楼道里,孤苦伶仃。

李海潮看到后,总是让女儿尖尖把凌霄叫到自己家里来,招呼他吃饭,陪他一起玩。

因凌爸工作的特殊性,后来,凌霄住到了李海潮家,李海潮把凌霄当自己儿子养,给他温暖的父爱,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贺梅是子秋的母亲,但她却抛弃了儿子,把他托付给李海潮;凌霄母亲同样抛弃凌霄改嫁到新加坡;他们两对母子虽然有着血缘关系,但形同陌路。

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比血缘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羁绊。

(二)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

自从子秋和凌霄住到李海潮家,李家就成了三兄妹。李尖尖就把子秋叫小哥,把凌霄叫哥,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相互照顾,一起玩耍,一起手拉手上学,回家。

一次,小区里的几个孩子故意说凌霄是哑巴,尖尖和子秋便一起与那些人打了起来,尖尖还咬了那个胖孩子的胳膊,李海潮给对方家长说了许多好话。

三兄妹之中只要有一个受欺负,其他俩个必然出手相救。

在家里,尖尖常给两个哥哥碗里夹菜,子秋和凌霄也以同样的方式呵护妹妹。

尖尖喊牙痛,两个哥哥忙围着她转,打手电筒照,抱着她安慰。后来,凌霄还专门带尖尖去牙科拔牙,尖尖害怕疼,凌霄就一直陪坐在尖尖身旁,手紧紧握住尖尖的手,安慰她,照顾她,俨然一个大哥哥的形象。

在孤独无助时,在被欺负时,在痛苦伤心时,是他们三兄妹相互温暖,相互照顾,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他们三兄妹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兄妹,但他们胜似亲兄妹。

(三)长大是一瞬间的事

子秋与凌霄都是在李海潮爸爸的温情呵护下长大,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俩孩子懂得李爸的辛苦与不易,他们在心里心疼李爸,他们是不愿意离开李爸的。

当李海潮因劳累而晕倒时,子秋大胆做出了一个决定:认亲爸赵成光出国留学,这样,李海潮爸爸就不用负担他上学的任何费用。

子秋做出这样的决定,心里是痛苦的,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李海潮爸爸,他想一直陪伴在李爸身边;但现实的残酷,使他不得不做出抉择,心疼李海潮爸爸,爱李爸,就要减轻李爸的负担。虽然这个决定让人很痛心,但子秋又不得不那样做。

子秋把自己出国留学的决定告诉李海潮爸爸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可见子秋的内心是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李海潮当场也是哽咽着,站起来,背着孩子抹眼泪。

一个养父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到18岁,孩子却要离开他去亲爸那边留学,这是拿刀在心肝上割肉,除了疼痛,更多的是不舍。

子秋一瞬间长大了,因为他懂得了体贴李海潮爸爸,替李爸减轻生活负担。这样善解人意的孩子令人心疼,让人落泪。

长大对于孩子而言,有时真是一瞬间的事。

凌霄的妈妈尽管在很小的时候就抛下他,改嫁到新加坡,他与妈妈几乎没有什么感情,但当妈妈在新加坡出车祸导致瘫痪时,作为儿子的他,恍然之间明白,应该照顾母亲,因为她毕竟是自己的母亲。

凌霄只好改报志愿去新加坡上医大,一来方便照顾母亲,二来可以完成学业。

虽然他与李海潮,李尖尖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但为了照顾母亲,他必须承受与李海潮爸爸,凌爸爸,李尖尖暂别的痛苦。他把痛苦只能埋藏在心底,把痛苦化为动力。

在母亲遭遇车祸的那瞬间,凌霄长大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职责。

因家庭变故,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成为了彼此的家人,两个大男人(李爸与凌爸)陪伴着三兄妹一起成长,一同经历,相互扶持,共同向前。

他们之间没有一丝的血缘关系,但他们却亲如一家人。

因为他们彼此互相珍惜,彼此爱护,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以家人之名为何爆火#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