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听日本工商界谈:与中国“脱钩”多么不靠谱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邢晓婧】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极力鼓吹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背景下,作为其盟友的日本似乎也在探讨与中国“脱钩”的可能性。对此,一些日本媒体担心,若与中国“脱钩”,日本损失巨大。《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对话多位日本经济学家、企业高管,他们认为“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日中经济全面‘脱钩’代价极大,最终或将两败俱伤”,“日企要深耕中国市场,期待在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正常经贸合作不应被当作‘一张政治牌’”,“日企不希望被‘政治利益’裹挟”。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充分表明,日本与中国经济“脱钩”既不现实,更不可行。

“显然对日本的伤害更大”

据日本《产经新闻》等媒体报道,本田公司今年8月启动一项“绝密计划”,旨在大规模重组供应链,以探索能否在尽量不使用中国零部件的前提下制造汽车和摩托车。日媒认为,本田并不是提倡现在就“去中国化”,而是想“直面中国风险”,在正常情况下制定一个应急的准备计划。

据日方统计,自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2021年中日贸易总额3714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658亿美元,进口额2056亿美元。谈到“与‘世界工厂’分离的代价”时,《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在头版头条刊文称,“‘零中国’进口将导致日本年损失53万亿日元(约合2.6万亿元人民币)”,而这相当于日本每年GDP的10%“凭空蒸发”。

还有日媒算细账说,假设两个月不从中国进口相关零部件,日本将无法生产家电、汽车和树脂,也无法生产衣服和食品。如果日本“脱离”中国,日本产品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如笔记本电脑的平均价格将上涨50%,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将上涨20%。《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的供应链没有联系,因而日本“去苏联化”很容易,但现如今从原料进口到产品组装,日本都与中国紧密相连。

本田的应对方式在日本企业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多位不便具名的日企高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计划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写入“经济安保”概念,本质上是将安保范围扩大,有意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在经济上牵制中国。他们认为,站在企业角度,不仅不希望与中国“脱钩”,反而期待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日本国内所面临的“少子、高龄化”等问题愈发严峻,若想实现经济再次腾飞,借助中国力量是最可行的方案。但当日本国家政策将发生变化时,企业界也不能无视其中的潜在风险,因此多数企业一边正常开展对华业务,一边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筹划“B计划”,力求“两条腿走路”。

“日本为何要急于与中国‘脱钩’?”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丸川知雄日前发表文章这样责问。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时,日方出版过四卷本《日中关系史(1970-2012)》,丸川是主要作者之一,“经济卷”的终章——《中国的经济大国化与日中关系》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位知名的“中国通”详细阐述了日本为什么不能与中国经济“脱钩”。在他看来,日中经济关系广泛且深入。2021年中国GDP总量约为日本的3.4倍,中国对外贸易额是日本的4倍。他认为,从这组简单的数据便可看出,假设日中之间贸易中断,或者日本企业暂停在中国的业务,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造成损失,但显然对日本的伤害更大。

11月3日,山东潍坊一家食品企业正在生产出口日本的魔芋结。(视觉中国)

丸川分析说:“和中国‘脱钩’,日本的损失将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日本将失去很多种日常家用的重要来源。如电灯、手机、电视机、电冰箱、家具、服装、玩具、口罩,还有荞麦、蔬菜等食品。虽然在这些产品供应上,日本没有百分之百依靠中国,但中国以外的来源要么供应量有限,要么成本昂贵。其次,日本将失去主要的出口目的国。日本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材料、化学品等很多产品。‘脱钩’意味着日本要失去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而这个损失很难在其他市场弥补。”

丸川还强调:“有些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记忆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日本的1/4或1/5。”

“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客座研究员西村友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特别是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日本正处于人口减少阶段,国内市场逐渐缩小,因此日本企业务必高度重视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市场。从过去几十年日本对华投资的情况看,日资企业的直接投资从过去把中国视为加工贸易基地的‘世界工厂型投资’正在转向为消费基地的‘世界市场型投资’。”

2002年起在中国旅居、写有《无现金国家——“中国新经济”的光与影》等著作的西村认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是中国的另一大优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国内市场规模,这些新兴领域已获得全球领先地位,而这将是今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投资重点。西村表示,他不太清楚日本国内谁真的支持与中国经济“脱钩”,但他很清楚反对和中国“脱钩”的声音主要来自工商界。在销售、生产以及供应链等各方面,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很高,中日“脱钩”必将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他认为,“中日经济优势互补,中国企业也离不开日本企业的技术和经验。中日经济的全面‘脱钩’代价极大,最终或将导致两败俱伤。”

丸川知雄还表达了另一种担忧——当日本企业因为担心“马上就要和中国脱钩”,对在华开展业务犹豫不决时,有可能就把商业机会拱手让给别国企业。记得2019年特朗普政府叫嚣着要和中国“脱钩”时,丸川曾表示,中美根本不可能“脱钩”,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做法,会影响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其他国家的企业,会打断国际产业链,滋生“区块经济”,潜在危险性很大。他表示:“现在没到必须放弃中国业务的地步,更没有必要因为担心‘脱钩’而限制自身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曾要求日本等国采取措施,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日本政府相关人士曾表示,接到美方的提议后,日方也在讨论可以跟进哪些限制措施。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1月初回应称,美国胁迫盟友参与对华经济遏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极大破坏,严重违反自由贸易规则,严重损害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希望相关国家从本国长远利益和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作出正确判断。

“日本不太愿意用‘经济武器’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丸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日本没有理由主动和中国“脱钩”。除了一些右翼分子之外,在日本主张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很小,“如果说日本要和中国‘脱钩’,那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谈到如何应对美国胁迫的问题,他解释说,现在美国加强了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的出口限制,范围包括日本擅长的半导体加工设备。倘若日本不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那么美国围堵中国高科技的战略将会遭到挫败。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日本与中国的商业“脱钩”局限在极个别领域,例如向中国半导体生产商的设备出口等。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1/5,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完全是空谈。”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业务部部长泉川友树以个人身份表明这样一种观点。精通中文,曾为日本政要会见中方领导人做过翻译的泉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巨大的市场和优秀的高端人才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同时,中国拥有稳定可靠的政府及宏观经济政策致力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在支持经济全球化方面作出贡献。

“中国古话说得好,‘疾风知劲草’”

“综合来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替代中国。”泉川还强调说,之所以在日本有人提出与中国“脱钩”,是由于在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炒作下,少数人对中国存在误解。事实上,日企并不希望与中国“脱钩”。比如中国的华为公司2019年从日本制造商购买1.1万亿日元(当时约合人民币713亿元)的零部件,如果这部分被“脱钩”,对日本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打击。他认为,日企不希望被政治利益裹挟,被胁迫参与所谓的“经济安保”,也不想被卷入美日对华的“报复性经济战争”。对日本而言,和中国商业“脱钩”既不现实更不可行。

泉川表示,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所谓“经济安保”的范围和界限含糊不清,这是最大的风险。重要的是要保证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实际应用都能严格、透明,经济安保相关法律不应被滥用,也不应被随意解释。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但日本企业界的庆祝气氛并不算浓厚。参加了一些相关活动的丸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疫情因素影响,两国日常往来受限,加上一些日媒有意无意地增加日本老百姓对中国的警惕感,使得人心有所疏离。

尽管氛围不比往昔,但一些日企的行动却相当实在。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值上海进博会期间,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五年参加进博会。他表示,今年是佳能(中国)成立25周年,回首过去,25年来佳能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等群体的支持和关爱。

2005年,小泽从新加坡调至北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连续17年担任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小泽是绝无仅有的一位。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公司重视中国的象征和表现。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富士夫先生经常说,中国具有最大的可能性,中国今后肯定会有巨大的发展。小泽说:“中国市场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快的市场,也是佳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时代,但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疾风知劲草’,我们希望迎接挑战,深耕中国市场,期待在中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全日空航空公司(ANA)高级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原雄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35周年。中日之间的航线开通之初,大多数乘客都是日本人,截至10年前中国乘客的占比约为20%。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中日游客的数量实现逆转。在疫情之前,中国乘客的比重已超过60%。他一再强调,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ANA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市场,是该公司未来发展愿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采访中,泉川还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和日本国内情况仍处于剧烈动荡之中,日本政府需要一些时间思考如何与中国相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扩大互补性强的日中经济合作,让日本政府和日本社会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任何时候,正常的经贸合作都不应被当作‘一张政治牌’。”

编辑:邬嘉宏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