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杨梅 陈世清
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海南气象事业发展历程。70年前,百废待兴,筚路蓝缕;7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南综合气象观测站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日益显著,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海南气象部门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海洋强国、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在交通、旅游、农业、海洋、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高质量服务民生。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镜头,凝聚了历代海南气象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见证了海南气象事业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海南全体气象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必将勇立潮头,奋发进取,践行初心使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气象强省新征程,更好地服务于海南“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坚强的气象保障。
海陆空
织就立体观测站网
从1950年6月海口气象台成立,成为海南第一批国家级气象站以来,海南综合气象观测站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已建成548个气象站、5个海洋浮标国家气象观测站、4个探空观测站、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9个大气成分站、两个电离层D区吸收观测站,以及两个风云三号极轨卫星直收站、3个风云卫星数据接收站和一个风云四号A星静止卫星接收站,构建涵盖地面、高空、雷达、空间天气、环境气象等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12种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全部实现自动化观测,台风、暴雨、强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100%。形成了覆盖海南岛及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岛礁,南北跨度上千公里的海洋综合气象监测预警站网,基本建成了地基、海基与天基组成的综合、立体、连续和多学科同步的海洋综合气象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填补南沙部分海域气象观测空白,为“21世纪海上丝路”提供了更加精确、及时、可靠的基础数据。2018年,海南省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质量、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及时率、国家级自动站业务可用性、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全国排名第一;酸雨观测样品考核取得全优。
西沙气象站建站初期,地面组观测观摩
无缝隙
智能精准把脉天气
沿时间之河回溯,海南气象一直致力于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2018年11月1日,海南智能网格预报率先获准单轨业务运行,形成了省、市、县一体化业务流程,覆盖南海海域的0至10天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逐小时更新、空间分辨率精细至1公里,形成了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可提取任意时间、地点的动态预报,并可精细到街道、村落、渔区和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极大地提升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为海南本岛及海上灾前预防、灾中应对及灾后处置等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建立了海上强对流天气、海雾等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发展南海主要岛礁、渔场、港口及海上航线等天气预报业务;开展南海区域21个岛礁、6个主要渔场、6个主要港口预报以及东盟和南海周边国家9个主要城市预报服务。
近5年(2014-2018年)海南省24小时城镇晴雨、气温预报准确率比上5年(2009-2013年)大幅提高。2018年,暴雨预警准确率85.71%,预警时间提前量平均为54分钟;雷雨大风预警准确率86.96%,预警时间提前量平均为37分钟;冰雹预警准确率75%,预警时间提前量平均为19分钟。
2008年5月5日奥运火炬传递途径琼海进行现场气象保障
践初心
全力做好气象服务
一直以来,海南气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和防灾减灾、海洋强省、生态文明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等任务,在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和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热带农业、南繁育种、全域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2014年在迎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的最强台风“威马逊”时,海南气象部门准确预报登陆地点,及时撤离居民,避免重大人员伤亡;2016年台风“莎莉嘉”登陆海南期间,人员“零死亡、零失踪”。2019年1月29日,3个质量高、扫描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的激光能见度观测仪在琼州海峡投入使用,实现了对海雾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提醒,琼州海峡大雾监测空白得以填补。在随后的2019年春节,琼州海峡大雾监测能力有效增强。2019年在第14号台风“剑鱼”影响期间,海南省气象局提前3天准确预报出“剑鱼”对海南的影响时间、强风雨落区,精准把握台风在南海南部海域回旋、转向等关键环节,及时发布预报预警,相关部门快速反应、及时联动,确保了海上商船、渔船提前进港避风,有效避免了灾害发生。2019年10月15日,部署在海南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的“海南台风灾害影响评估三维模拟系统”业务试运行,实现与防灾减灾部门的互通和有效衔接,提升了海南台风灾害防御的决策服务能力,得到中国气象局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海南省气象局多项预报服务指标在全国考核中名列前茅。建立分灾种、精准到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全省陆地、岛礁、海洋的全覆盖和靶向发布。
2012年9月,海南省气象局率先在国内开启基于北斗系统的气象信息发布工作,向全省6000多艘安装船载终端的渔船持续提供公益性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有效解决了南海通信手段长期匮乏、出海渔民特别是远洋渔船获取天气信息难的问题,深受用户的欢迎和信赖。2018年,率先实现该发送系统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无缝对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进一步优化北斗船载终端气象服务方式,研发精细化、可视化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帮助航海人员实时动态了解渔船与灾害天气落区的位置关系,及时判断避险的最佳路线和时机。在2019年第4号台风“木恩”气象服务调研中,琼·琼海渔05176号船长李奋由衷表示:“我们在海上航行就靠北斗卫星系统接收气象信息,感谢气象局提供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让我们出海作业有了安全保障。”
长期以来,来往南海的船舶、渔民主要依靠接收日本气象传真图、收听台湾渔业广播电台获取气象信息,但服务产品单一、精细化程度低、服务覆盖面窄。2019年5月,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南沙海洋气象信息发布站完成建设,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并与经过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西沙海洋气象预警短波电台(对外统称“三沙海洋气象预警短波电台”,简称“三沙电台”)实现通稿、同频、整点/半点播音。2019年7月1日起,又在原有普通话、海南话的基础上,增加了英语播报,播报内容扩展至海南岛通往西沙、南沙、中沙航线;海南岛及南海海区、重要岛礁、码头港口的海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服务时效从过去的2天延伸至7天;灾害性天气出现时随时增播,对可能影响南海海域的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加大提醒提示和预报预警服务的提前量。经广泛宣传和相互传播,三沙电台的预报预警信息实现了南海海域全覆盖,逐渐成为南海过往船舶、周边地区等接收南海气象信息的首选,惠及南海岛礁、过往船舶、国际航线及南海周边地区和国家。
2018年11月16日,海南省气象局研发上线了“南海天气”中英文网,全球所有用户通过互联网登录该网站,即可实时动态获取中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文莱、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10国主要城市、景点、港口、机场、岛礁、航线、渔场等精细化气象信息,享受泛南海区域“一张网”公益性气象服务。
近年来,面对海南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的新机遇,海南气象部门紧抓旅游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扎实推进与相关行业部门共建共享,在重点旅游景区建立了19个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站和两个反应性气体观测站;依托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和精细化网格预报预测服务,研发了可视化、交互的“全域旅游”站点式景区道路天气导航图,以用户为中心,将气象与旅游、地理、经济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完成200多个景区的数据和产品设计,归整18个市(县)景点的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海南省气象台最新的逐小时格点预报,实现精确到乡村、街道的气象服务产品定制、生成、展示和推送,并根据市场和用户反馈不断完善,提供更多旅游要素预报和特色旅游活动影响预报。
今年,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中增加了“赶海指数”,根据潮位信息等制作赶海模型,为赶海爱好者提供参考,进一步让旅游气象系统实现产品可视化,服务智慧化和精准化,让游客轻松、便捷地获取气象信息。
2014年9月,大船因退潮无法靠近七洲列岛,只能由小艇运送人员和物资,小艇没油时只能通过拉拽绳子慢慢前进。
“双引擎”
科技人才驱动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2019年,海南省气象部门26人分别入选海南省领军人才、“515人才工程”“南海名家”等高层次人才。
海南省气象部门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及创新团队建设机制,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历、专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截至2019年5月底,全省气
象部门在职人员53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15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工作人员占部门总人数30.2%;正高(研)级人员14人(占2.6%),副高级99人(占18.4%)。与1988年相比,全省气象部门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23.4倍,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增加36.7倍。与1988年底相比,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减小2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20%提高到93%。
海南气象先后建成“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南海风云论坛”“气象科技创新学术讲坛”等一批学术交流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多名院士及多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借助“外脑”,挖掘“内脑”潜力,海南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气象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天文台合作推动琼港两地现代化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成立中国气象局三沙海洋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全面提升南海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气象灾害联防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合作,推进业务技术交流,共同提高区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海南气象部门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近百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共获得海南省科技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四等奖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25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SCIE论文30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
2015年8月,重建因台风“威马逊”损坏的七洲列岛自动站
强根基
全力抓好党的建设
70年来,海南省气象部门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推进气象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8年底,全省气象部门共有党员350名,占职工总数41%,共成立44个党支部和一个临时党支部,真正实现了气象工作到哪里,党的领导就到哪里。
2019年6月25日,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孙立同志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多年来,海南省气象部门通过不断努力,获得省级“文明系统”,全省19个市、县气象局全部列入省级文明单位,7个单位为全国文明单位,4个单位获得全国气象部门文明标兵台站。三沙市珊瑚岛气象站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海南省气象台获得“海南省工人先锋号”,定安县气象局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多人分别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和“海口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三沙市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