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协同推进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东西向大通道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高标准打造国际泉水节,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
经历了精彩的2021年,济南如何布局2022年经济工作?在1月8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给出了答案。记者了解到,我市将重点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举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区建设,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效;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巩固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发展态势;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动摇,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黄河流域文化高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协同推进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东西向大通道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资金更多用于服务市场主体;高标准打造国际泉水节;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2022年的经济工作“路线图”亮点纷呈,令人充满期待。
协同推进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东西向大通道建设
起步区的规划建设,对济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市将举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区建设,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效。
其中,要加快起步区新城规划建设。高标准健全规划体系,尽快完成4个规划报批,加快编制完成城市风貌、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制定建筑风貌导则。开工建设黄岗路、航天大道等跨河通道,推进黄河大道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市政道路成网运行。竣工交付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积极推进黄河体育中心、省级医院北院区建设。
围绕推动起步区高端产业加速集聚,我市将推进中科院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燃气涡轮动力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强化总部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国际招商产业园承载功能,加快引进一批先导性、带动性项目。全力保障比亚迪电池和芯片等项目尽快投产,积极推进中通山东结算中心、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我市还将筑牢黄河安澜和生态保护屏障,加快推进大汶河、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齐济河、牧马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智慧生态黄河”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高标准完成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段建设。
此外,积极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健全沿黄城市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协同推进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东西向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谋划推进市域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省会经济圈投融资平台、产业联盟作用,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加快省会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支持起步区、远郊区县、以及周边的周村、齐河、邹平高水平建设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抓好基础设施“七网”建设
我市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巩固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发展态势。
2022年,我市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七网”建设。其中,围绕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积极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黄台联络线、济莱高铁,开工济滨高铁,加快14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度,推进6条续建跨黄通道,新开工建设3条跨黄桥隧;加快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开工7、8、9号线和至济阳有轨电车项目;推进小清河通航工程,加快主城港区、章丘港区建设进度。围绕建设现代物流网,抓好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内陆港,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抓紧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围绕建设能源保障网,建成曹范LNG调峰储配站二期工程,开工玉皇庙大型天然气储备库,加快黄台储能电站等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网,深入推进城市供水、供热“一张网”建设,力争实现“两清零一提标”。围绕建设现代水网,实施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谋划推进京杭大运河至小清河连通工程,加快11条美丽幸福河湖规划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网,加快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新建充电桩1.7万个、加氢站3座。围绕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网,新改建农村公路110公里。
在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方面,我市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推进31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老旧小区518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改安置房7066套,新增绿色建筑9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健全扶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区县加压奋进。
我市将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地标与示范街区,积极发展“网红经济”,加快推进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建设,办好日本(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此外,着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全省非遗食品一条街规划建设,建设改造1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施新兴消费扩容行动,新引进商业品牌首店50家以上,网络零售额达到1100亿元以上。
在促进外贸平稳增长方面,我市将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计划,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积极培育引进知名专业化跨境电商平台,建成海外仓3个,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50亿元。
支持3家省实验室向高端前沿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我市将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动摇,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我市提出,要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量子综合实验楼主体完工,支持3家省实验室向高端前沿发展,争取更多实验室入列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力支持驻济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加快筹建空天信息大学。
围绕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活力空间,我市提出,加快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提升山东产研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超算中心、山大龙山创新港四大创新圈,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推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依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等平台,打造全国一流的生命科学创新集群和“医教研产养服”大健康生态圈。支持长清大学城提档升级,推动与济南经开区、创新谷、农高区融合发展。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
我市明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首台套(首版次)政策支持力度,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0家。鼓励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此外,着力构筑人才高地。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提升“才聚泉城”名校行活动质效。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
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2年,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将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聚焦四大支柱产业和百亿级产业集群,深化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壮大,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大力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信息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人工智能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级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布局,发挥量子信息、电磁驱动、空天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植物基因编辑等技术领先优势,加快产业化步伐,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继续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2000家。
此外,积极推进数字先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以上。支持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发展,加快建设确定性工业互联网骨干网络,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数字化改造,上云企业突破6万家,年内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0个以上。
我市还将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金融,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加快建设会展名城,打造知名会展品牌。推进服务业发展攻坚行动,新增规上重点服务业企业300家。加快推动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
围绕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发展,我市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妥实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合理增加供地规模,提高供地效率,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支持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资金更多用于服务市场主体
2022年,我市将坚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围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一套标准管审批”,积极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基层自助终端“倍增计划”,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高标准建设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加快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我市提出,要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推进新一轮改革重组。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轻微违规“首次不罚”。高效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资金更多用于服务市场主体。
此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市将完善以项目落地服务为核心的单一项目全程推进制度,加强对重点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协调服务、督促指导。实施产业链招商攻坚工程,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制造业外资占比15%以上,日韩资占比5%以上。进一步拓宽欧洲、日韩、新加坡和香港外资招引渠道,精心组织中日产业创新交流发展大会等专题招商活动。
无违建街镇占比达到90%以上
我市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围绕推动城市发展新格局落地落实,我市将深入推进“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加快实施重点打造片区和项目行动方案。“东强”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高新区中心区、枢纽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打造智能制造走廊,推动莱芜、钢城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西兴”重点加快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完善西客站片区功能业态,推动中央活力区、长清城区、平阴城区建设发展。“南美”重点打造历史文化资源廊道,加快推进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文旅健康小镇、民宿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北起”重点在加快起步区建设的同时,推进济阳、商河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布局。“中优”重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古城、老商埠、上新街等片区保护开发建设,扩建趵突泉、五龙潭公园,培育壮大高端产业。
我市将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抓好城市体检,积极防治各类城市病。健全违法违章建设防控体系,无违建街镇占比达到90%以上。拓展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智慧社区100个。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此外,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新建改造城市燃气管网598公里。
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我市将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围绕保障粮食供给,我市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面积产量,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95万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提升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4个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泉水人家”品牌效应,建成田园综合体5个。
此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完成129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3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合村并居”安置区建设,确保群众年内搬迁入住。
我市还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5年过渡期政策,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新建各类公园50处
我市提出,要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围绕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市将科学编制我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构建“1+N+X”政策体系。研究用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积极争取省级统筹能耗指标发挥好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作用,推进用能权市场化交易。
此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进4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0万吨,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
我市还将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千佛山、佛慧山等区域生态修复提升,新建各类公园50处,完成造林1.1万亩,建成绿道120公里。持续推进科学精准保泉。
高标准打造国际泉水节
我市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黄河流域文化高地。
我市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6家泉城书房,建设一批文化驿站,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山东自然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市博物馆新馆、市档案馆新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围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工作,高标准打造国际泉水节,与国际时尚周、杂技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整体策划运营,实现泉水、美食、古城、时尚等各种文旅元素融合互促共进。规划建设埠村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丁太鲁黄河文旅城,加快明水古城、宋风古城、金港赛车等项目进度。
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
我市提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我市将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把就业优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此外,着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养老托育拓展行动,加强城乡社区适老化改造,改造提升敬老院26处,鼓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专业养老机构;推进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建设规范化托育机构30家。
我市还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加快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树兰医院等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支持相关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鲁澳中医药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全域布局智慧中药房,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本文来自【济南日报-爱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