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不要只盯着克拉运河,在马来西亚挖一条新运河就能避开新加坡

我们知道,新加坡崛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占据了一个交通便利的位置,它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段,大部分从非洲或者欧洲前往东亚地区的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段,才能进入南海(当然新加坡另一个功能是船只的超级补给站,基础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但是由于马六甲海峡部分区段的深度比较浅,所以目前超大型的船只很多都绕道南部的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两个海峡深度大,部分区域海深可达1000多米),但是新加坡的在马六甲海峡上的地理优势还是不能被轻易取代的。


之前有学者提出在泰国的克拉地峡地区开挖一条长度大约100公里的克拉地峡运河,这样船只就可以直接从浩瀚的印度洋进入太平洋,而无需绕道马六甲海峡,可以缩短航行距离1000公里以上。按照一般船速20节每小时计算(大约是37公里每小时),如果该运河的建成,可以直接节省3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船只也可以减少长时间行驶而要进行的补给停靠次数,大大缩短货物运输的时效,也可以使得我国等东亚国家多一条千万欧洲的运输的通道。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因素,目前克拉地峡还未开工建设。


难道就没有其他通道能动摇新加坡的地位了么?其实,它的邻国马拉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十分羡慕新加坡的“挣钱”能力,所以它们在靠近新加坡附近的土地上也修建了码头,能源中转站等。比如马拉西亚在新加坡东部边境附近修建了边佳兰深水港,并配套建设了原油的储油站;印度尼西亚也在新加坡对岸的巴淡岛上修建了大型码头,从高空鸟瞰图看,在靠近巴淡岛岛码头附近确实有许许多多的船只,但是和新加坡一侧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天一个地,规模差距还很大。


那这两个国家还能拿什么同新加坡争夺这座“金矿”呢?我们不妨用克拉地峡运河的思路想一想,能否在新加坡上方的马拉西亚地域内开挖一条超深的运河,并同时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去争夺新加坡的“生意”呢?

我们通过马拉西亚在新加坡上方的土地的地势图可以看出来,这部分区域的地势相对平坦,并且从马六甲海峡沿岸到东部的南海沿岸,其直线距离只有90公里左右,距离比克拉运河还要短。所以在运河的建设上,自然地理条件是完全满足的。如果运河建成,大量的船只就可以走这条人工运河,躲开原本拥挤的新加坡航道,节约航行的时间(可能在航行的路程上,这条运河节省不了多少,但是货物的时效是争分夺秒的,能快则快)。


当然,挖掘运河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当年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都花费了天价的资金才开挖成功的。可能马拉西亚政府暂时还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可以寻求我国等国家的资金援助。如果真的没有足够资金来开挖运河的话,马拉西亚也可以在运河的规划线路上修建一条铁路,来一个海铁联运,在马六甲海峡和南海两边各建码头,并用铁路将码头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钢铁运河”。希望这个想法能早日实现,使得我国能多一条通往欧洲和非洲的海上通道,分散运输风险。

以上内容只是理想化的想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