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一带一路”建设需更关注民生

“一带一路”建设能带来什么影响?对于这个问题,不同身份的人也许就有不同的看法。

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百姓来说,那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民生发展或许就是他们眼中“一带一路”建设能带来的最直观的积极影响。

▷▷而普通百姓的认可不仅能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五通”中的民心相通,也能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其他项目的合作奠定良好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

“2018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带一路’今后的建设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在建设‘一带一路’时会更有意识地关注当地的民生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这样说道。

2019 年 1 月,本刊记者在新加坡对郑永年所长进行了专访,采访中他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新两国合作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谈到建设“一带一路”相关问题时,他强调了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实际上,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产能合作,已经或者即将极大改善沿线地区民众的交通和生活质量。

在老挝,中老铁路将结束老挝几无铁路的历史;在印尼,雅万高铁建成后,雅加达至万隆的车程将缩短近4/5;在泰国,中泰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泰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然投资大、周期长,眼下还没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其社会效益将逐渐显现。

当然,民心相通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不能把民心相通误解为仅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而忽视与当地民众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动频繁,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对保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

在郑永年所长看来,除了基建重大项目,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民生工程也值得关注。

目前,中国在教育、医疗、减贫等领域也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以东盟国家来说,在教育领域,云南民族大学提出建设的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已为湄公河五国培养了上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卫生领域,2018 年 5月,中国的一个援外医疗队到达柬埔寨磅湛省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约为1000 名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并计划在 18 个月内为该省全部的白内障致盲病人完成复明手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绘制工笔画的阶段,未来,这样的民生项目也许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还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东盟国家作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站,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诸多东盟国家都积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郑永年所长认为,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要契合各个国家的特点。

“东盟国家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其实重点是共建海丝,强调的是海洋的概念。”

郑永年所长表示,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思维方式、历史传统都存在差异,而东盟大多数国家都临海,因此,中国在与东盟国家共建海丝时,可以更多地关注海洋合作。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解决问题和推动合作的方向就有可能不一样。从海洋合作来考虑问题,双方就更有可能推动港口、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合作。”

而一直以来,新加坡都以其发达的航运市场和完善的服务享誉世界。根据 2018 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The Baltic Exchange)和新华社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ISCD)的排名,新加坡连续 5 年稳居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国际航运中心。

图源/东博社

依托新加坡国际航运枢纽的优势,目前中国与新加坡正在大力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双方在港口互联互通方面有了不少新突破。

“未来中新两国间的合作应该是双向的、相互学习的。新加坡要‘走进去’,在市场的引导下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西部市场;而中国也要‘走出来’,无论是货物还是人员,让他们流动起来,就可能创造更多的商机。”郑永年所长说,“中国市场还是有吸引力的。”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文:黎敏

编辑:黄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