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解读2022年钱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黄婧雯 俞晓春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浙江昂首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奋进之年,是杭州以亚运会历史契机书写“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关键之年,也是钱塘以“区政合一”新体制新机制步入新格局新征程的第一个完整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21年,钱塘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8.23亿元,增长6.6%。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240.61亿元,增长2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31亿元,增长17%。实现工业投资126.8亿元,制造业投资118.6亿元。

2022年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制造业投资增长12%。

着力推进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强化亚运服务专项保障,牵引亚运效应最大化

保障亚运精彩赛事。健全“一办九组”亚运保障工作体系,强化区校联动,高质量完成五大赛事场馆建设。

擦亮城市名片。集中力量建设生态海岸带和东部湾新城、江海之城“一带两城”。着力推进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头蓬快速路、杭绍甬高速公路、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等项目,启动出海码头能级提升改造。

放大赛事溢出效应。广泛开展亚运主题活动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全年计划开展45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提升女子国际马拉松赛、大湾区自行车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转化策源地

充分发挥平台叠加创新优势。梯次布局“科研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成果转化服务载体”的研发转化矩阵,推进以“十中心十平台”为主的星链计划。全年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50家,新增市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累计孵化面积达60万平方米。

有效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持续壮大国高、雏鹰、省科小等企业队伍,力争全年新增国高企1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3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4%。

着力构建人才创业创新生态。推动“人才新政25条”,抓好“高精尖缺”产业人才引育。深化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评价先行先试,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钱塘范例”。探索“人才+服务+资本+产业”运作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强化现代产业体系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

全面推进现代产业高地建设。全面实施“凤凰、头雁、雨燕、雏鹰、俊鸟”企业梯队培育计划、主导产业引领行动以及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围绕“三年百园”目标打造小微园区,新增小微企业园15个,累计建成87个。

积极推动服务经济跨越发展。优化全区商贸网点布局以及贸易消费综合环境,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

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高水平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3个,创建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1个。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建设种子种业园1个。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1个万亩粮仓、8个千亩粮仓、粮食生产面积达1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3万吨。

强化国内市场潜力挖掘,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充分构建对外开放新局面。做实做优新加坡科技园、浙非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探索2000亩毗邻区块开发模式,加快推进江东三路过江通道、长安至下沙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激活有效投资新动力。聚焦“谋、推、保、促、‘抢’”五字诀,着力推动“1+3+6”行动计划,以投资撬动经济稳增长。积极谋划储备152、省市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工程项目。

创新开展协作帮扶新模式。深化对口支援协作,加强“塘塘”协作。创新产业协作模式,推进江山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钱塘与龙游、淳安的“产业飞地”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深入改革,驱动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企业“亲清”全生命周期极简服务,打造“15分钟”办事圈。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四大场景”。

积极争创共富时代样板。聚焦“1+5+N”重大改革体系,突出“扩中提低”“一老一小”两大重点标志,聚焦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产业飞地”项目建设和下沙江东均衡发展四个具有钱塘特色的共富切入点。迭代升级共富场景,探索案例场景的全链条选培机制,争创更多省市试点。

提升一体化数字平台。深入推进“一键找园”,实施功能迭代,数字赋能中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探索“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应用”“入学一点通”等重点场景建设。

强化低碳发展降本增效,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

强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全覆盖提出“一地一方案”,并完成50%以上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开展物流整治提升年活动,实现亩均税收3万元/亩以下低效用地物流企业、单方税收50元/平方米以下低效租赁物流企业“双清零”。

全速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管控,实施源头替代5家,削减 VOCs 排放200 吨以上。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座,提升改造13座,切实减少污染入河。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工厂”60个、“无废学校”20个、“无废医院”3个。

全力攻坚双碳管理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谋划编制《区域能源“十四五”规划》《6+1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钱塘区电力专项规划研究》等相关规划。建立能源双控、碳达峰与重大产业规划、年度重点投资计划的衔接机制,严把高能耗项目准入关口。

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完善高品质服务体系

优化社会民生供给。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三名工程,新增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40名、名优特色学校20所。建成智慧公办养老院、康养联合体各1家,新增3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实现老年友善医疗功能全面嵌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打造宜业钱塘。启动高校毕业生“留塘促进计划”,促进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办好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400家。举办产业岗位技能培训和竞赛,新增高技能人才3200名、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

着力推进“住有宜居”。落实差异化购房政策,积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配建力度,最大程度满足高端人才、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住房需求。开工安置房项目3个、竣工2个,整户回迁1353户,实现征迁及在外过渡5年以上回迁安置动态“清零”。 加快未来社区提质扩面,推进未来乡村建设。

全面提升平安钱塘建设。建立全区安全风险清单库和电子地图。进一步深化危化安全监管运用场景开发,推动工业企业安全监管数字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