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原来你是这样的天津!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21日至25日,来自《求是》《党建研究》等中央党刊及全国43家地方党刊的80余位编辑记者齐聚津城,参加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组织的“壮丽70年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全国党刊全媒体联合采访,用纸笔记录天津高质量发展成果,用镜头定格津沽大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美好瞬间。

“这两天的走访让我感慨万千,震撼于天津的尖端科技,更惊叹于天津的开放包容。”“新兴产业的发展、暖心的民生工程、扎实的基层党建,天津之行我收获很多!”“天津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我会用我的文章带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天津。”采访团成员们纷纷赞赏天津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成就,表示不虚此行。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

发展篇

采访团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家都对码头的智能化管理赞不绝口。码头上场桥林立、集装箱摆放整齐,紧张有序的作业场面体现着现代化港口的魅力。引进5G技术,不断提升国际集装箱专业化接卸能力,天津港国家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位于天津港东疆港区最南端的天津邮轮母港,集港口物流、旅游、休闲、商务办公、高端住宅等功能为一体,已累计停靠豪华邮轮832艘次,接待进出港游客401.7万人次,带动天津邮轮产业发展,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水平提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天津航空长征火箭制造基地,大家仔细聆听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航空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航空梦”的实现而自豪。在观赏平台上亲眼目睹飞机的组装过程,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让人眼前一亮。在铁科院武清基地,采访团成员见证了用于“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各品类配件的“前世今生”。大到动车牵引系统,小到精细的螺丝螺母,一系列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通信信号电子信息产品、移动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不仅体现了天津高端制造业的雄厚实力,更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稳步实现。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采访团近距离接触“天河一号”“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为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伟大成就“点赞”。“以往概念里的东西都在天津见到了实物,这些高精尖的科技项目没有想到可以对采访团队开放,这证明了天津在开放包容上做得很到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副总经理孙雁鹰说。

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大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无人机应用、物联网感知、现代化农业、工业机器人等展示区域。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北京、天津两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一核多园”,实现“1+1+1>3” 的效果,为滨海新区经济乃至京津冀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有力支撑,体现了天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服务其中、参与其中、受益其中的丰硕成果。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其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中新友好图书馆、熊猫智能公交车等,无不展示着“智慧城市”的便捷和魅力,一系列高科技体验让采访团过足了“科技瘾”。“中新生态城将智慧城市建设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智慧的触角伸向经济、民生、环境等各个领域。回到宁夏之后,我会进行细致深入报道,让我们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能够有一个学习的标杆。”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记者何青芳表示。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

民生篇

31年前,朝阳里社区党组织为帮助13户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创新成立“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开启了一条社区志愿服务之路。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社区各口发挥阵地作用,深入群众,摸准需求,提供精准服务。31年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采访团成员步入朝阳里社区,看到这里工作规划有序、服务便捷高效、管理井井有条……每一项成果展示,都温暖和感染着采访团成员的心。

“来天津之前就知道滨海新区有两座‘网红’图书馆,没想到这次都能看到!”国际视野、国内一流,地处于滨海新区核心区,由滨海美术馆、滨海科技馆、滨海图书馆构成的滨海文化中心,已成为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区的文化新地标。

采访团走进滨海科技馆,马上被独具特色的火箭模型所吸引。步入“走进阿基米德”展区,66件可操作展品,用当代技术复原再现古代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智能机械臂、水下机器人、高铁列车模型等展品,让大家近距离感受科技发展趋势,感悟科学之美。

免费体验虚拟VR、电子书法、积木交通、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面向读者开放专业录音室、影音鉴赏室、小型研讨室等场地的中新友好图书馆是滨海新区的另一个“网红”。借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手机借书、智能排架机器人等方面的经验,让先进科技服务于民,体现了智慧城市的民生温度。

漫步五大道文化街区,感受天津的万种风情。2000多处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小洋楼,“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魅力让采访团成员流连忘返。在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从壁炉到古董挂钟,从电门开关到地板砖瓦,无一不还原了近代天津人的生活场景。“小洋楼不仅美,更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五大道,我感受到天津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让我对这座历史名城有了更深的了解。”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编辑樊魏表示。


同为历史古迹的杨柳青古镇,则是天津重视文化传承保护的最好诠释。在“华北第一民宅”石家大院,采访团感受传统民居建筑之精妙;在杨柳青年画馆,编辑记者们亲自参与年画的制作过程,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山西也有很多文化建筑,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此次采访,我希望把天津好的理念、经验带回去。”山西省委前进杂志社通联部主任杨欣说。

天津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同样熠熠生辉。在黄崖关长城之上,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回想民族英雄戚继光镇守蓟州的英勇无畏;在梁启超纪念馆,重温梁启超追求真理、挽救中华的跌宕经历;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铭记中国人民不畏列强、顽强抗争的悲壮史迹;在南开大学,回望严修、张伯苓“育才救国、兴学图强”的办学初心……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身处新时代,更要厚植爱国情怀,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一己之力。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

党建篇

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这是天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铮铮誓言,是天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时代启示,也是天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战略的崭新答卷。

2018年9月20日,天津市3538个行政村100%完成换届,100%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一年过去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为采访团展示了一份实打实的“成绩单”。

宽敞大气的主题活动功能室、整洁通透的服务大厅、丰富多彩的文体休闲区……今年刚刚建成投用的北辰区双街村党群服务中心让采访团成员眼前一亮。

在环境优美的“双街党建园”,曲径通幽处,十九块抽象的书本造型矗立其中,记载了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从星星之火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把党建文化建设放在居民日常散步游玩的公园里,让党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创意真不错。”采访团成员纷纷赞叹。

看完花卉博览园和田园综合体的怡人美景,再听完双街村以“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为宗旨的工作介绍,采访团成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给“双街模式”点赞。“选好领头雁,带领村民奔小康。”当代江西杂志社副总编辑冷毛玉说,“双街村的实践说明了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都需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加强党的领导。”

在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乡野公园、民宿、采摘园、书斋……每一个项目都展现出村庄强劲的发展势头。小穿芳峪村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园、二景、四板块”的全景式旅游村,吸引周边大量客流,村集体收入从2012年的“零”提高到如今的近百万元。大家边走边看:“这一步一景的‘小穿’,真是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

一个普通山村,因为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两委班子、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加上勤奋与努力,用六年的时间从一个有外债的穷村变成今天的富裕村,党建已经成为领航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我要把这个经验带回去,为黑龙江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启示。”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成说。

西青区张家窝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主要为全镇15个村集中办公提供场所。2018年,张家窝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导,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严格落实天津市委“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战略部署,对该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

这里贴心细致的服务态度、高效有序的办事流程,都给采访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总编辑褚定华说:“乡镇一级党群服务中心能够做到这么大的规模,真的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党建强则发展强,在张家窝镇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这不仅是西青党建蓬勃向上的缩影,更是天津党建成果的缩影。”

来源:“天津党务通”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