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晚,毛主席突然叫醒在病房里值班的孟锦云,她急忙跑到主席病床前,看着主席煞白的脸,俯身说道:“主席,你怎么了。”毛主席用着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话后,孟锦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马上叫来了医生。
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主席的生命最终停在了9月9日的凌晨,那句说给孟锦云的话,成为了主席最后的遗言,那一句话究竟是什么?在主席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是她陪伴在主席身边?
孟锦云十二岁就考进了空政歌舞团,1959年被选进了舞蹈学院班,1963年四月,孟锦云等人被组织选进去到中南海去出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和首长们跳舞。
空政歌舞团
那时候的小孟只有14岁,按道理这样的年纪是不符合要求的,去中南海跳舞的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同志,说是老同志,但是也不算老,都是一些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但是她们结婚地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能够陪首长跳舞的人实在不多了,这次组织派孟锦云来,是为了请她们见见世面,也好接她们的班。
那是孟锦云第一次去中南海,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首长。有的首长舞姿十分优美,还有一些首长步伐有一丝笨拙,但是这些首长们都和蔼可亲,从不带官架子。正当孟锦云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音乐突然停止了,舞步也停驻了。小伙伴推了推孟锦云的胳膊说道:是毛主席要来了。
听到毛主席的名字,孟锦云的脑海中瞬间想到了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来个毛泽东.....”孟锦云屏息凝神,在舞会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着毛主席,“老同志”见到毛主席后,就摆出了一个邀请的手势,毛主席也顺势接了过来,音乐也随之响起。毛主席的舞步很熟练,不像是第一次跳舞,他的脚步相当放松。
一首音乐结束之后,毛主席停下了脚步,坐在之前准备好的沙发上喝茶休息。从毛主席进场到休息,孟锦云的眼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毛主席,她不敢相信,中国的伟人就在她的面前。主席抬起头,正好与孟锦云的眼神交汇,主席发现了这个机灵精怪的小姑娘,对她微微一笑,孟锦云虽然有点胆怯,但是还是回了一个笑脸过去,这时音乐声也恰好响起,是一首欢乐的《喜相逢》。孟锦云突然想起“老同志”交代她接班的话,于是她便从舞池的角落里走了出来,走向了毛主席的位置。
她走到毛主席面前,学着开始时老同志们的手势,对主席做出了邀请,主席看着面前这个可爱的女孩,实在是不忍心拒绝,接过了孟锦云的手,再次回到了舞池之中,孟锦云内心十分紧张,主席倒是先开口问起了孟锦云,家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孟锦云紧张地介绍了自己的名字,还有自己的家乡湖北。主席仿佛看到了孟锦云的紧张,便和她开玩笑,说她是小孟夫子,还说他们中间只是隔一个洞庭湖,算是半个老乡。
跟主席说了几句话之后,孟锦云的紧张瞬间烟消云散,还和毛主席一起开着玩笑。说自己才不是湖北的九头鸟。这次跳舞结束之后,孟锦云的可爱与坦率也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每次到了中南海舞会,毛主席都会主动找孟锦云跳舞。
后来由于整个社会的动荡,中南海的舞会被取消,孟锦云再也见不到了毛主席了,她也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被送到了监狱里,后来出狱之后,又在一家医院里当护士。
直到1975年,孟锦云才再次回到了中南海,来到了主席身边工作,孟锦云到现在都记得那天见到毛主席的场景,孟锦云担心毛主席没有认出来自己,她便先对毛主席做了自我介绍;“主席好,我叫孟锦云”毛主席听到后哈哈大笑道:“小孟同志,你是我的半个老乡,你怎么还开始自我介绍了呢!”知道主席还认得自己,孟锦云顿时觉得感慨万千,主席还是原来那个平易近人的主席。
孟锦云这次回到中南海并不是陪主席跳舞的,而是和其他同志们一起照顾毛主席的生活起居,随着主席年纪越来越大,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去照顾,孟锦云和同志们不仅能做好后勤工作,还给毛主席的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
小孟来了之后,经常和毛主席有说有笑。有一次,孟锦云陪毛主席在花园里散步,毛主席对孟锦云说道:“孟夫子,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听到主席要讲故事,孟锦云特意将自己的椅子往主席的身边拉了拉,主席说道:“今天我给你讲一个小虱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不注意讲究卫生,身上长了很多小虱子,有一天,他从自己的背上抓到了一只小虱子,将小虱子踩到地上说道:我以为是个小虱子呢,原来不是啊。
过了一会,又一个人看到地上的小虱子说:我以为不是虱子呢,原来是个小虱子的啊,孟夫子,你听出来这个故事的含义了吗?”孟锦云摇摇头,直到后来,孟锦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那便是好好做人,不要说假话。
毛主席喜欢和孟锦云讲故事之外,他还教孟锦云读书,主席常常在孟锦云耳边念叨:你啊你,叫你孟夫子,真是冤枉你啦,你和历史上的孟夫子都是同一个祖先,你姓孟,人家也姓孟,人家是个大学问家,你这个小孟夫子呢,读书太少了,人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应该多读一点书才对,我这里存的书,够你读得了。
毛主席的一番话,说得孟锦云实在是有一些不好意思,孟锦云不喜欢读书也是有原因的,她从小在歌舞团,没有什么机会学习到文化课,自然是对读书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主席为了能够培养孟锦云阅读的兴趣,就让孟锦云先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她在主席的书房里转了又转,挑选了一本《资治通鉴》,毛主席看到她拿着这本书出来,说道:“小孟同学,你还是很有眼光的嘛,这本书我读了不下17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你也来读一读,我们来交流一下。”被主席这么一说,孟锦云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小孟担心自己没有那个毅力,主席听到这话,立马纠正道,这可不是毅力而是兴趣。
看了几天后,孟锦云开始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见解,她问主席:你一直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照自己,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历史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个故事。主席回答道:“每个人看书的角度是不同的,统治者来读的话,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比如书里就有这样一句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是赞赏,并且依据这个得出了结论,治国就是治吏,如果臣子们一个个寡廉鲜耻,贪得无厌,国家没有办法治他们,那天下一定大乱。”孟锦云静静地听着,主席每次说起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如数家珍,他终其一生对这本书都是爱不释手。
1976年5月12日,毛主席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那天上午,理发员小周特意给毛主席理了发,刮了脸。在接见前一个小时,小孟从衣柜里面拿出来一套灰色的毛式服装。“主席,您今天穿这一套吧,这一套精神。”小孟帮主席脱下了睡衣,换上了中山装,穿好之后,小孟左看看右看看,将衣服又给抻了抻。
时间到了,小孟和小张一边一个,搀扶着毛泽东进入了大厅,主席刚坐下两分钟,华国锋便领着李光耀来到了大厅里,小张和小孟赶紧从后面的屏风走了出来,将毛主席搀扶起来,二人害怕被拍到,又回到了屏风后边,主席和李光耀握手之后,扑通一下就坐了下来,屏风后面的小孟十分紧张,他们两个不约而同地呀了一声,这次访问持续了几分钟之后便结束了。
从这次访问之后,主席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但是主席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依然是既不愿意打针,也不愿意吃药,他依旧相信凭借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是能够抵抗这次疾病的,主席倔强的性格,可是把医护人员都急坏了,只好让小孟去劝劝主席接受治疗。
“主席,你别老不听别人的意见啊,人家刘伯承身体不比你好,用了鼻饲管,身体都好起来了,你老说靠着自己的抵抗力,就能把疾病消退,可是你这每天不吃饭,怎么能行呢?没有营养怎么会有抵抗力呢?”主席听了这句话后,轻轻地说道,那就试试吧。
插入鼻饲管之后,主席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孟锦云十分高兴,劝解主席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才行。1976年9月,孟锦云因家中有事请假回家,刚到家里不久便有人找她,原来是中南海的工作人员,要求她立刻回到中南海。
小孟回到卧室看到主席的脸色煞白,呼吸急促,卧室里面还有几个医生在奋力抢救,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抢救,主席的身体终于稳定了下来。9月8日晚上7点,主席呼吸声急促了起来,小孟赶紧给主席按摩,好让主席呼吸顺畅一点,主席用轻微地声音说道:“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医生们听到小孟的呼叫之后,立刻来到了主席的卧室,把氧气的管子放到主席的鼻子上,戴上氧气罩后,过了几分钟之后,呼吸开始平静了下来,再一次给他戴上输氧器的时候,他就一点反应度没有了,处于极度昏迷的状态,一直都没有醒来。
4个小时之后,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主席的心跳停留在了1976年9月9日0点,一名护士从主席的卧室走了出来,对着门外的人说了一句:主席去世了。
主席去世后,小孟在病房里,帮助主席整理衣物,她把主席用过的铅笔放在手里细细地看着,这只铅笔永远都不会有人再用了,小孟正想拿回去留作纪念,耳边突然响起了熟悉的声音: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样不行,不和规矩。她把铅笔轻轻地拿起来,又轻轻地放了下去。
她再也听不到主席的故事了,再也不用轮流值班了,一个多月里,孟锦云都在毛泽东的卧室书房里,不停地整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