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泉州这所大学你知道吗?

收录于话题

4月15日,

位于丰泽区城东街道毓才街、

泉州五中城东校区正大门对面的

泉州老年大学

举行新校舍落成暨2021年春季开学仪式,

并为支持泉州老年大学新校舍建设

和泉州老年教育发展的爱心人士代表授牌。





泉州老年大学新校舍是泉州市“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关爱老年人生活的重大举措。新校舍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涵盖综合楼、教学楼和礼堂,内设音乐厅、报告厅、校史室、图书阅览室、离退休党建、学会社团等活动室,还有各类教室46间,会议室、培训室4间,可以容纳2万人次老年人参与学习。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泉州老年大学自1986年4月创办以来没有独立校舍的历史,圆了几代老年教育人的梦想,同时也满足了市区老年人“康乐、有为”的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市老年教育发展水平。


泉州老年大学建校35年以来,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文育校”的办学理念,目前在校学员有4000多人。此外,全市还建立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535所,在校学员达34万多人。(泉州晚报记者 王树帆 林劲峰)


人间四月芳菲在

老年大学报春来

老人安则天下安,老年人幸福安康关乎小家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到“十四五”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泉州已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办好老年大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之举,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有利于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有利于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稳定。

1986年春天,泉州老年大学挂牌成立。

泉州市政府大院校址(1986年)

丽春时节,坐落在桃花山公园旁的泉州老年大学新校舍全面投入使用,2021年春季喜迎开学。泉州老年大学创办于1986年春,3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文育校”的办学理念,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老年人的期待,走出一条党政重视、社会倾力、全民参与的办学之路。如今新校舍建设与办学规模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最初借用两间会议室的简陋场所,到目前已拥有占地20亩、建筑面积接近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独立校区,从创办初期的4个班级213名在校学员,发展至现在的192个班级4000多名在校学员,是一所多学科、多学制、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先后获得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全国“五个一”工程示范校、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01

夕照映红新校舍

35载风雨一路歌


4月中旬,泉州老年大学迎来了新学期,学员们早已选报了自己中意的特色班,或跳舞健身,或弹琴雅兴,或书法寄情,校园内洋溢着活力四射的春天气息。


全国中医药专家、泉州老年大学保健系主任苏稼夫为学员讲授中医穴位按摩课程。


1986年4月,在泉州市政府大院内的两间平房里,泉州老年大学挂牌成立,泉州老年教育正式启航。而今,学校乔迁到城东新区的新校舍,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焕然一新。据悉,新校舍建筑面积28286.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9968.0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18.38平方米),设置机动车位150个,非机动车位551个。新校舍项目采用半围合设计,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和礼堂,内设各类教室48间,礼堂面积962平方米,有566个座位,以及校史室、美术馆、音乐厅、报告厅、录播室、图书阅览室、党建活动室、学会活动室等,可以招收容纳2万人次老年人参与学习,学校开设了时政、书画、语言文史、舞蹈健身、南音、科技、保健、声乐、器乐等9个系,有理论研究、合唱音乐、南音、保健、书画研究、花卉等6个教学基地,成立了保健学会、英语学会、晚晴画会、交谊舞学会、书法学会、钢琴学会、诗词学会、文学爱好者学会、摄影学会等10个专业学会(社团),拥有合唱团、时装舞蹈团、闽南戏剧团、南音社、民乐团、紫罗兰越剧团等艺术团,共47门课、192个教学班,生动地展示了泉州市老干部、老龄工作和老年教育事业的崭新风貌。


学员们可在教室外的电子班牌上扫二维码完成点名、查看课程等日常事物。


35年来,历届学校领导班子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主动作为,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实现了十余个率先,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老年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率先在全国提出打造“老年教育强市”的三年规划和3个全市老年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率先在全省提出开展创建示范校活动,率先在全国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率先在全省创办原任地厅级离退休老干部邓小平理论研讨班和处级(科级)时政班,率先在全省编集了一套有35门课程的《老年大学课程标准》,率先在全省建立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保健、南音等6个教学基地,率先在全省地市老年大学中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创建老年教育讲师团、设立泉州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开展老年教育的对台对外民间文化教育交流,为推动全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年大学音乐厅内全新投入使用的三角钢琴


泉州老年大学现有电子钢琴150台,在省内老年大学钢琴专业中钢琴数量和学员数量都最高。


在泉州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动下,我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办学网络。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已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2535所。其中,市级1所、县级11所、乡镇(街道)164所,村(社区)2354所,企事业单位所属5所。市、县、乡建校率达100%,村级建校率93.5%,在校学员数346612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07%。我市老年大学(学校)总体数量、覆盖率、学员总数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全国前列。


开课前老师在多媒体古筝教室内给学员们讲解授课流程


02

政治建校奠根基

质量立校显成效


“放假了,学习也不能放松。”“多了解时事政治,老年人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今年春节期间,泉州老年大学的学员们纷纷主动运用“学习强国”“泉州老年远程教育云平台”等“移动课堂”,开展自主学习。学校老年人时政学习热情的背后,是泉州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的成果。学校坚持立根铸魂、筑牢信仰基石、加强理论滋养、秉持学以致用。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持之以恒办好时政系、面向全体学员开办“时政讲堂”、抓好临时党支部建设、灵活时政教学形式等举措,满足老年人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


泉州老年大学时政系临时党支部委员赴闽西接受党性教育


早在1997年,泉州老年大学就在全省率先开办了地厅级离退休老干部邓小平理论研讨班,老年学员时政课出勤率和学习热情持续升高。2004年以来,泉州老年大学又相继开办了5个市直离退休处级时政班,先后有360多位处级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学习。2016年起,学校相继成立了时政、摄影、艺术团等7个临时党支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了提高时政课的质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学校开设“时政讲堂”,精心安排课程,筛选教师,每周五安排一次大课,常年坚持雷打不动,至2019年已开讲280多期,累计有3万多人次老同志参加学习。此外,泉州老年大学还发挥市校师资优势,制作时政课件,上传到泉州老年远程教育云平台,供全市2400多个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收看,扩大受教育面。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泉州老年大学把质量立校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以“五名”为目标,确立了“名师、名课、名讲堂、名社团、名校”的立校目标;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建立了顺畅高效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常态化教研工作,不断丰富泉州老年教育持续创新发展新内涵。学校常年邀请名家担任学校部分系主任,指导教学工作,并培育出南音、国画、摄影等一批省、市精品课程;先后制定3个泉州市老年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健全后勤保障体系,确保学校运转顺畅高效;定期召开“两委会”,研讨有关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每学期召开各系教研座谈会,每年召开全市老年教育学科研讨活动,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促进全市老年教育教学质量均衡提升;以持续创新为手段,注重现代技术的引进与运用,持续推动老年教育提质增效,也使银发云集的老年学校始终洋溢着清新的时代气息。


03

人文育校铸底蕴

特色兴校促发展


“想学员所想,急学员所急”是泉州老年大学始终秉承人文育校的服务宗旨。学校坚持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办学主线,坚持提升文化品位的课程理念,坚持人性化的服务宗旨,坚持深化老年教育理论研究。


2020年12月16日,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泉州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专项基金正式设立。


为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爱好,学校精心开设传统文化课,形成较完整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书法课程体系完整,各种书体齐全;国画课程从入门到提高、山水花鸟人物画基本具备;钢琴、英语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学制班等,让“夕阳”“晚晴”成为人间最美的风景。为全员性服务老年学员,学校构建“校领导+教务处+专业系+班主任”多层次、有温度的管理服务体系;为关心学员身体健康,学校建立优惠健康体检制度;为把优质课程传送到千家万户,学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老年远程教育;为助力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年底促成设立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泉州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专项基金。


多年来,泉州老年大学积极贯彻“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始终致力传承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致力对外交流与展示,致力示范带动,致力融入大局服务中心。学校先后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创建老年教育强市”和全市老年教育发展三个五年规划和七轮市级示范校评审,每年举办全市老年大学(学校)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全市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书画展览、调研指导、骨干培训等,带动全市基层老年教育蓬勃发展。


04

交流合作献余热

老有所为霞满天


1999年5月与台湾老人社会大学结成友好学校,2006年首次组团赴台进行文化教育交流,2007年赴台举办“泉艺荟萃”专场演出,2009年赴台南大天后宫开办南音教学班,2011年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老年教育论坛,2013年,赴台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老年教育论坛……20多年来,泉州老年大学以弘扬闽南文化为载体,全力搭建联络闽台两地的亲情纽带,至今已开展闽台文化交流活动近百场次,成为泉州对台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也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台湾著名诗人龚书绵教授来泉州老年大学游学,并作为合唱团成员参加在无锡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老年合唱节,现场向大会组委会赠送“两岸老人一家亲”墨宝。


弘扬闽南文化不仅使老年教育变得更有吸引力,也让老年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异军突起,成为传播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使者。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1998年起学校首办海外班,先后出访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举办过近百场文化教育互访交流活动,与新加坡淡宾尼艺术团、韩国光州老年综合福利馆协会、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菲律宾金兰郎君社等20多个华人社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学校艺术团先后荣获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维也纳金色大厅世界中老年合唱比赛金奖,全国中老年合唱比赛金奖等殊荣。


除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外,泉州老年大学积极组织老年学员围绕中心、服务社会。目前,全校共有1000多名老年志愿者分别兼任时事宣传员、卫生督导员、校外辅导员、网吧监督员、文体协管员、科技推广员、义务助老员、歌舞指导员、民事调解员、失足者帮教员等,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爱青少年、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成为党委、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泉州老年大学通过成立“泉州名老艺人地方戏曲传习所”和“泉州老人、老戏、老弦友联谊中心”,为传承泉州历史文化搭建平台。


35年栉风沐雨,泉州老年大学已长成参天大树,引领全市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35岁的泉州老年大学正当年,生机勃发,满怀豪情,定将以新校舍落成为新起点,着力从学习活动型向教育型转变,争创全国一流老年大学,带动全市老年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森森 李园春 余清梅 方琳珊 吴需婷/文 图片由泉州老年大学 提供)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泉州晚报社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来源:泉州晚报

编辑:黄玲

审核:肖国敬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