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知识城,渐成大腿

当下的广州,黄埔是个明星,而黄埔,焦点是知识城。


这个观点,在2020年逐渐成为共识。


一方面,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的出台,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等一系列的板块定义,让这个板块,想象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作为判断一个版块价值几许最为敏感的市场之一,知识城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凶猛,也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在广州东进一路斗志昂扬当中,知识城,从8.08平方公里起步,到如今178平方公里,十年之后的今天,足够生猛。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知识城,渐成大腿。


1.


知识城的大腿,有多粗?


我们不妨从几个数据看起:


过去十年,知识城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引进重大项目165个,在建企业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产值超3000亿元;


在建40公里风雨连廊和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打造30分钟通达机场、火车站、港口,1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来源:中新知识城官网


例如,知识城有地铁14号线、21号线,分别直达嘉禾望岗和天河公园,大大缩短了知识城到中心区的通勤距离。


配套方面,同样如此。


医疗方面,有南方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恒健质子治疗与研究中心、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皇家丽肿瘤医院等,还有新落户的广州巴塞罗那国际医院。


同时,有关部门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式签约,宣布华附落户黄埔区,将在知识城校区开办省属公办中学,覆盖初中、高中阶段,再加上中新广州知识城新侨国际学校、知识城中学、知识城华师附中、广州实验中学、广州二中会元学校等名校。


知识城的配套资源,并不亚于黄埔的科学城等板块。


而《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更是让知识城成为热点,虽然更多实质性的规划,需要慢慢落地推进,但整体规划的批复,含金量依然很足。



一系列动作之下,如今发展潜力巨大的知识城,过去一直贴有的“孤城”标签。有望撕掉。


为何“孤城”?


过往,在没有地铁的情况下,中新知识城在商业配套也迟迟跟不上,从而造就了购房者情愿选择更为繁华和交通更为便利的增城,或者是规划地位更为突出的南沙。


但如今,这一切都截然不同。


相关数据显示,未来广州知识城将承载30万产业人才的涌入,而这些产业人才所蕴藏的置业需求,是极其巨大的。


再加上一路向东的刚需主流选择,知识城的能量,不容小视。


2.


渐成大腿,知识城的楼市自然抢眼。


其一,网签套数涨26%。


来自克而瑞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知识城板块一手住宅网签5303套,同比大涨26.91%,单盘网签过千的楼盘,也并非独例。


来源:克而瑞广佛区域


其二,房价涨幅高达101.14%


数据显示,在今年成交面积达3万平的板块5年房价涨势变化当中,知识城板块涨幅高达101.14%,不仅领跑黄埔,在广州多个板块也仅次于南沙北、明珠湾和机场路板块。


2014年,知识城首个住宅项目天韵瑚璟花园(即后面的时代天韵)开盘,售价为11600元/㎡,如今,该盘二手报价,高达26770元/㎡



而作为板块最为火爆的楼盘之一,同样2014年开盘,首发售价仅8500元/㎡左右的万科幸福誉,目前少量的一手项目单价在30000元/㎡左右。


其三,单盘销售火爆。


以板块的星汇城为例,首推3栋约372套房,就有1300多个买家抢将近400套房,等于3个人抢一套。


要知道,星汇城所处的镇龙板块,甚至只能算得上是知识城的新成员。


从大到小,知识城的火爆,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虽然很大程度上有价格优势(均价2.5万/㎡左右,符合刚需上车门槛),但更深层次的,还在于买家对于知识城板块前景的看好。


3.


大腿渐粗,自然就有人抱大腿。


9月9日,黄埔区、从化区官方发布,由国企科学城集团操盘,打造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


南部太平片区作为知识城“扩容”区域,打造成为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生态宜居为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方面,这是知识城的扩容布局落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知识城将带动太平发展,形成一体化发展体系,让太平经济开发区承接知识城产业,协同发展。


细细解读,不难发现,这既是一次知识城对于周边板块的辐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看得出,如今的知识城,已经到了可以让别人抱大腿的时候。


这并非个例,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验证知识城的大腿成分。


其一,是不少从化楼盘,在入市面世的时候,选择的宣传口号,不再是所谓的“广州北”,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城北”,例如某项目,就是这样的:知识城北 · 地铁口·1字头·不限购。


其二,近期,知识城新区作为广州第十二个行政区正筹备当中的消息,更是成为广州城中热度不小的传闻。


虽说这样的消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性并不大,但显然,知识城也具备了这种变数的底气和资本。


重重叠加,知识城屡上新闻头条,并非意外。


4.


不过,知识城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


首先,是整个区域板块的差异化。


整体来看,知识城分南、中、北三大片区,不包括随后扩容的区域。


而作为承担住宅、商业、行政、配套设施、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等复合功能的南区,是整个知识城发展最为成熟、配套最为完善的区域,但强如南区,也开发将近10年,才有如此盛况。


相反,知识城北区,主打IAB、NEM等高新产业,在高新产业价值一路向上的情况下,板块的发展价值,未来看的话,不亚于南区甚至超越。


但单就现阶段来看,配套单薄、居住氛围差、稍显荒凉,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也就是说,整个知识城的全面发展,显然还需要时间,毕竟,第一阶段的10年,也仅仅只是成就了南区。


来源:中新知识城官网


这一点,看回房地产市场,更为明显。


除了知识城镇龙板块有星汇城的全新入市之外,整个知识城的供应量并不算高。


以城市界面最成熟的知识城南起步区为例,万科幸福誉、保利拾光年、招商雍景湾等住宅项目多已进入尾盘阶段,市场上久无新货面世,而据不完全统计,虽然之后还有领隽城市花园、凯德·中新里入市,但知识城南起步区,整体新房供应量并不算大。


而另一头,知识城北区,则更显尴尬。


整体来看,北区住宅,由于住宅地块也不多,周边企业林立,由此价格不低,定价紧贴南区住宅。


但缺点也足够明显,由于规划产业较多,商业和住宅比例相对较少,住宅氛围比不上南区,要成为类似南区的成熟居住板块,还需要进一步补强。


同样,知识城镇龙板块也存在这样的尴尬。


科学城


其次,在黄埔当中,并非知识城一枝独秀。


在它面前,还有科学城。


两者虽然定位不同,分工明确,但在一些对比上,还是有不少的信息量可以解读。


例如,科学城成熟度优于知识城,不少商业、教育、交通配套均已兑现,尤其是商业部分,知识城的现状以及规划仍相对欠缺。


再比如定位,但从区域位置来看,科学城定位是高于知识城的,黄埔区政府、房管局等机关单位都集中的科学城,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当然,知识城更胜在湾区规划上。


虽说不是同一个维度,但同处一个区域,就有竞争。


虽有压力和挑战,但不得不说,如今的知识城,绝对的大腿级。


对于中新知识城,当初负责中新“知识城”规划设计工作的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董事刘太格有这样的判断:


预计2010至2015年是产业起步发展期,2016至2020年是快速发展期,2021至2030年是深度繁荣期。


如此判断,放在今天来看,几乎兑现。这样的大腿,你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