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示其
2020年的春节,因为疫情而一夜改变。影院停工,一年一度的电影春节档也销声匿迹。有的电影走到线上平台,有的电影推迟上映。
一年以后,虽然疫情仍未散去,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都仍在艰难复苏阶段,但是我们却迎来了被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的202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最强春节档”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遍及全球的海外华人。《刺杀小说家》《哪吒重生》《人潮汹涌》三部影片在2月12日大年初一全球同步上映,创下春节档影片海外发行规模之最。
这三部影片的海外发行方就是CMC Inc.华人文化集团公司旗下华人影业。从2016年成立以来,华人影业在海外发行上的成就显著,是目前华语电影最大的海外发行平台。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华人影业不仅把华语电影的海外认知度提升了一个等级,也让华语片的排片规模成倍增长。
从数据上看,2016年之前,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规模可能是三、四十间影院,而现在北美市场排片超过100间影院已经不难,澳新的起排量也都可达五、六十间。另一方面,华人影业和北美合作的院线已经超过20家,澳新16家,英国也超过了10家,这些院线在各自本土市场占比都超过了90%。
越来越多从前不排华语片的院线,慢慢开始接受华语电影。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我们希望将最强春节档带给海外华人,也是想用春节档营造的春节氛围,为2021年开个好头。”华人影业国际发行部总监祝冉华告诉小娱。
属于海外华人的“最强春节档”是如何诞生的?
华人影业此番在春节档期进行海外发行的是《刺杀小说家》《哪吒重生》《人潮汹涌》三部影片,祝冉华也向小娱讲述了华人影业选择这三部片子的经历。
三个片子中最先确定的是《刺杀小说家》,它于2019年杀青,2020年1月10日就宣布定档2021年春节。国内定档之后,华人影业便第一时间就开始去进行海外发行的沟通。祝冉华透露,在2020年初已经把《刺杀小说家》海外发行的合作确定下来。
选中《刺杀小说家》是看中了其故事与国际市场的适配性,它是一个英雄故事,但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复仇,里面的元素很丰富,包含武术、动作,还有东方色彩的奇幻元素,这些要素都是国际市场比较看重,也是相对比较容易去做各地区本土市场推广的。
对于《哪吒重生》,因为它主打的是非常独特的东方朋克、英雄重生的概念,整个设定也非常新颖。从海外发行的角度来看,祝冉华认为它是非常值得去做海外推广的。“我们一直都很关注,在《哪吒重生》第一批的物料出来之后,我们就很喜欢,经过与追光动画的沟通,最终选定了这部动画片。”
至于最后一部《人潮汹涌》,祝冉华表示光看这部电影的主创阵容,导演饶晓志,加上刘德华、肖央、万茜这样的组合,就已经足够吸引关注了。“再加上它是改编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原来的故事我们就很喜欢,所以也特别想看导演会怎么带着三位主创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背景下把这个故事给讲述出来。它又是结合了喜剧、动作、犯罪的元素,所以也是很适合春节档的一部片子。”
综合看来,此次春节档华人影业选择进行海外发行的三部影片类型都不太一样,奇幻、动画、犯罪、喜剧,题材非常丰富。
祝冉华告诉小娱,2020年海外的华人群体也很不容易,他们希望能够把国内大家都在讨论的史上最强春节档带到海外去,让海外华人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春节氛围,也让不管喜欢什么类型电影的观众都能找到合适的影片,把春节档观看电影的氛围做得更足。
那如何把“最强春节档”的氛围在海外市场做足?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更大的发行规模,二是特别的春节主题活动。
三部影片中海外发行规模最大的是《刺杀小说家》。华人影业获得了该片全球全版权的发行权,在2月12日大年初一同步登陆全球3大洲、9个地区的大荧幕,上映规模之大刷新春节档华语电影历史记录。
比较不一样的是,《刺杀小说家》这次在台湾幸运地抽中了上映许可签,因此也会做同步上映。祝冉华称,这也是近年来第一次有中国大陆的春节档影片能够在台湾同步上映。
而在主题活动方面,《刺杀小说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首映活动地点选在了墨尔本博物馆,其IMAX影厅乃是《星际穿越》等大片的常用首映地。这次敲定墨尔本博物馆作为首映场地,就是为了在大年初一当天IMAX版本的海外首映活动中,通过精致的场地环境与绝佳的观影效果,把最好的春节氛围带给海外的华人观众。
危机也是转机,汽车影院或可撑起院线新渠道
“2020年,我们锻炼得最好的就是心态了。可能你做的东西比之前更多,但是效果真的不一定能预判。我觉得现在大家好像对于票房预测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很在意了,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祝冉华说道。
虽然春节档发行规模之大在刷新着历史,但是在前所未有的动荡市场环境下,祝冉华也坦言华人影业的海外发行工作还在“动态”操作中,要不断根据当地政府的政策进行调整。
据悉,现在的澳新市场基本上已经恢复,但大多还有75%上座率的限制,亚洲方面新加坡基本恢复,而马来西亚等地的院线还都没有开。最不稳定的就是北美地区,这周影院是开的但下周可能就关了,这周是关的影院过两天也许突然就开了,这些反复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2020年对于海外发行的业务开展肯定是困难的,华人影业原本最为重要的院线发行板块因为影院不开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危机中也有转机,华人影业也最大程度上利用好了这次转机。
首先就是在院线渠道以及宣传资源方面的积累与拓展。
院线方面,2020年华人影业不仅开发了许多之前没有排过华语电影的新院线渠道,也开拓了合作院线中华语电影的排片区域,将华语电影放映到过去没有排片的影院和地点去;在宣传资源方面,主要则是疫情之下开拓的新媒体宣传资源,各地本土化、精细化的营销运作体系也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和完善。
具体而言,华人影业最大的渠道更新就是进入了海外的汽车影院领域。汽车影院,即观众坐在各自的汽车里观看露天电影,这一模式在疫情期间是又安全又方便的观影模式。
祝冉华告诉小娱,他们发现虽然影院萧瑟,但是汽车影院的票房却是一直在增长的。以美国为例,目前有数百家汽车影院,在疫情期间普遍收入也都翻了数倍。
电影《八佰》就因此成为了第一部在北美、澳新汽车影院上映的华语电影。汽车影院的发行方式不仅让很多华人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电影,甚至还收获了第一次在汽车影院看电影的体验。随后,《荞麦疯长》、《紧急救援》等片都在汽车影院进行了放映,真正让华人影业的海外发行增添了一条全新的渠道。
除此之外,华人影业也针对汽车影院做了很多观影活动,比如在澳新地区举办了七夕节、圣诞节等主题的“车尾派对”,都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另外在去年7、8月时,华人影业在北美、澳新都安排了《流浪地球》和《哪吒》的重映,第一时间支持海外院线的复工。那时院线刚开始恢复,也没有合适的片子,重映这两部票房、认知度都很高的华语电影对于院线和华人影业来讲,是相互支持的结果。
其次,疫情对海外宣传的影响体现在新媒体重要性的提高。从前,院线方面的宣传和新媒体方面的宣传是相对分开的,新媒体会比较靠后,而在疫情期间,早期院线宣传开始就会带着新媒体一起。
因此,对于华人影业的海外发行团队来说,在2020年针对新媒体宣发的技能培养、资源积累都大大提升了,与亚马逊、iTunes、Google Play、包括每个地区本土的平台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祝冉华表示,当有些地区线下影院关闭,他们就会着重宣传影片会在什么时候、哪些流媒体平台上映,团队也会针对流媒体平台做特定的推广素材,如《八佰》即将登陆海外流媒体平台,团队就制作了全新的适合线上传播的物料,将结合院线宣传物料一起进行推广。
从艺术片发行到冲奖,下一步是成为国际发行团队
2020年华人影业海外发行团队定位有一大调整,即从华语电影的海外发行团队转变成一个国际发行团队。
祝冉华告诉小娱,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因为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华人影业海外发行的体系搭建已经相对完善且成熟了,所以能够利用这些体系和资源、以及团队的运营能力,去为非华语电影做发行和宣传,首次尝试非华语影片《逃走的女人》的全球发行就是第一步。
《逃走的女人》是由洪尚秀执导,金敏喜主演的韩国电影,也是一部艺术电影,入围了2020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洪尚秀凭借它获得了银熊奖最佳导演。
通过发行《逃走的女人》这样一部知名艺术片,华人影业在艺术院线、宣传资源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不仅和有着“艺术片界Netflix”之称的英国MUBI平台达成合作,同时也跟英国科尔森院线旗下CurzonHome Cinema平台达成合作。另外,在海外尤其是韩国渠道的自媒体渠道、社区宣传渠道等方面的拓展也卓有成效,在电影节展、跟艺术院线的配合上也都取得了进步。
在成功布局艺术片后,祝冉华透露团队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发行非华语的商业大片,同时也会尝试一些新导演、新类型的片子。
华人影业在2020年的另一个突破是电影节和奖项的投递运作,如《八佰》AACTA、金球奖的投递、运作,以及《逃走的女人》在布里斯班电影节、伦敦韩国电影节、格拉斯哥电影节的展映等。
“《八佰》去年上金球奖首页就有两次,主要目的是把为华语片做奖项运营的意识建立起来。提名、获奖是比较难的事情,可正因为华语电影在大奖的运营上目前是相对落后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运作《八佰》这样的大片逐步打通渠道,把合适的华语电影投递给合适的奖项。”祝冉华感叹,“这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不仅要推华语电影,还要推华语电影人,这也是华人影业今年发行策略的一大转变。把导演、演员通过作品推向世界,电影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以《刺杀小说家》为例,去年线上戛纳期间,华人影业就为该片做了大范围的宣传推广,安排了好莱坞媒体Variety等海外媒体与路阳导演、杨幂等主创的一系列采访,安排媒体看片会等,获得不错反响。
导演路阳
祝冉华告诉小娱,2021年华人影业海外发行团队的最大目标还是要往国际发行团队的角色去转换。
“就是以两条腿走路,第一是希望把更多合适的影片带给海外华人,满足他们的观影需求,同时把海外华人的观影比例再往上提高一个层次;第二就是希望通过合适的影片去做各国本土市场的拓展,目的不是大范围出圈,而是希望让影片能找到自己特定的目标观众群,然后以此逐步进行本土市场的拓展。要完成这两点,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推中国电影,一方面带着中国电影人一起往外走,希望能在国际市场上把中国电影的国际新形象塑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