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国宝级科学家黄大年:回国震慑美军逆向研发再升级,勇超外国同行

2009年12月24日的伦敦希思罗机场候机厅里,因是圣诞节前夜的缘故显得格外的清冷。

这时候一个中国男性带着随身携带的手提箱,背着一个双肩包等待着这天从伦敦飞往国内的国航938航班。

让美军后退100海里的传奇人物

他的名字叫做黄大年,是一位航空重力学研究和深地探测领域传奇科学家。而就在他回国的这一年,美国宣布其所谓的“重返亚太联盟计划”。

在2010年的新年刚过不久,美国就在此宣布将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在中国黄海外海举行军事演习,并且美国将会派出华盛顿航母参加。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美国将重返亚太战略的一步棋,以“亮肌肉”的方式给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一个警告。

但是也就在此时,中国对外宣称了黄大年已经回国,并与吉林大学签约,任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的消息。

消息一出美军将代号为“金色眼镜蛇”的军演,撤到了比预定地点相差约100海里的海域,远远地躲开了中国的领海。

为何一个黄大年的名字,竟能吓退美军,他所研究的领域到底有着这样的威慑,难道真的比一支舰队还要厉害?

还在英国的时候,黄大年就职于英国ARKeX公司。在黄大年的麾下,其领导者一直拥有300多名世界顶级科研人员的团队。

其研究的项目可以运用到飞机、舰船多种平台对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的地球深部进行穿透式精确探测。

这个项目不但可以可以用于石油、天然气、海底矿产等资源的勘探,还可以用于对潜艇的攻防和穿透侦察。这个项目叫做航空重力梯度仪,人们形象地将这项目成为对地球做CT。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军就率先将高敏感度的重力梯度仪安装到了美军的潜艇上面,这使得当时尚处于冷战的美军潜艇在探测海底复杂地形和敌方深水炸弹的能力一直优与苏联。

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等国家对于重力梯度仪的研究不断深入,重力梯度仪的灵敏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可装载在预警机、反潜机等飞行载具上的航空重力一度以的出现,更是被视为是取代声纳监测潜艇的最新技术。

经过实验表明,重力梯度仪所探寻的海域深度远要大于传统声纳的探测手段,同时即便是潜艇噪音低于大海噪音90分贝这一界限也可以被探知出来。

将这项技术用于潜艇的深海勘测与反潜作战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使得苏联、中国这样依靠潜艇来弥补水面舰船装备不足的国家十多年来的部署承担了“降维打击”。

要想躲避敌侦查预警系统的“CT”探测,唯一的办法便是让潜艇在更深的海域前行,而获取这些海域的水文资料,除了声纳等手段,关键的地方还得用到高精度重力梯度仪。

这项技术的研究难度很高,国外在此领域相较于我国发展领先很多

美国正是因为掌握着这项技术,因此对于整个中国领海及外海的水文地理有了领先于中国的探查数据,加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协助,这使得当时的美国舰队几乎可以视中国的潜艇为无物。

而黄大年的回国却一举改变了这一现状。虽然高精度梯度仪的研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作为一个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对于美军军舰及反潜机上说装备的高精度梯度仪的反制却可以迅速的拿出一些便捷的解决方案。

即便没有对于美军的震慑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便是当时美军立即将军演地点后退100海里的原因。

在深探领域的杰出贡献

而事实上,就在黄大年回国不久,2010年的2月,一个国家级的重大项目就找上了门来。这个项目正是“863”“十二五”主题项目: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

在当时相关团队、仪器、设备都已齐备,而我国所差的就是一个能够领导团队的领军人物。在国外就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黄大年回国之后自然成为了该项目的不二人选。

航空重力梯度仪项目的启动,预示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级的战略要求,航空重力梯度仪的应用平台更广,甚至可以装备到卫星之上。

有了它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深埋的矿藏和潜伏的目标。其精度甚至可以透过地标观察到地表以下几百米深处的一辆卡车大小的目标。

而就在黄大年接到项目之后不久“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项目也同时启动。对于黄大年来说,此时的他深感这是祖国对于他的莫大信任。

如果他能带领团队在这两个项目上都作出成就,那么至少可以为国家争取回失去的30年时间。

黄大年凭借着一股只争朝夕的勇气,立即投身到了工作之中,组织了上百位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一同组成攻坚团队。

在其带领之下,团队仅仅在7年的时间里面就在我国的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光纤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科研成效,获得多个国际专利。

其应用范围更是覆盖海、陆、空三军,横跨军事、航空、地质勘探、油气开发等多个领域。一举弥补了我国在多个科研领域的空白,使得我国实现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计划”。

另辟蹊径,蒙受质疑

刚回国时,黄大年的科研项目进展的并不是那么的顺利。这其中还充满了质疑。在深探专项第九项目的首次讨论会上,黄大年就曾遭遇了一次冷嘲热讽。

黄大年在研讨会上说:“既然我们落后很多年了,就不能从零开始,而是要把国外最先进的设备买过来,对关键部位和插件进行升级改造,让我们的‘蓝军’直接进入‘红军’的心脏,一举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黄大年的思想其实很像我国军工行业的逆向研究,在升级改造的思路。但是就当时在场的人来说却都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红蓝军路线”。

尤其是当时的中国地质界,长期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使得不少人对于黄大年提出的“把人家后台数据库买过来,进行插件升级再卖回去”的想法并不认可。

而黄大年对于别人的质疑并不理会,黄大年说:“好比一场马拉松,别人已跑了半程,中国要从头起跑,恐怕很难能赶上,我们也等不及,必须另辟蹊径!”

弯道超车,逆向研发再升级后惊呆了外国同行

好在最后黄大年的想法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首席科学家董树文的支持。

在有了董树文的支持之后,黄大年立刻起身去世界多地调研,在调研结束之后回到北京便对董树文提出了要建设“移动综合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想法。

只要是高尤其勘探的人其实都知道,所谓的平台就是一套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地质、地球物理和钻探数据,可对设备探查的结果进行实时的分析。

但黄大年所提出的预算却吓了董树文一跳。因为黄大年所提出的预算足以购买两套这样的设备。看着满脸疑惑的董树文,黄大年做了解释。

“不是,我只买一套,咱们连后台和元数据都买回来,买回来以后做插件,马上去升级,升级以后我再卖给他。”

黄大年的想法让董树文惊掉了下巴,其他同行更是不看好黄大年的这个计划。认为是

“忽忽悠悠的玄乎事儿”。

但是黄大年科不在乎这些,在得到了经费的支持之后,黄大年立马购入设备开始了他的计划。并且黄大年还引入了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分配到每月、每周、每日,用计算机记录工时,把握进度。

在团队考勤上一律认机器不认人。对于参加项目的每个人进行实时监督、直接干预、询问指导。以至于当时有人就提出:“你把科学家当什么了?!我们是科学家,不是机器人!”

对此,黄大年却坚持己见,对提出抗议的人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周的目标就是一周的目标,每天几点到几点必须把目标完成!”

就这样黄大年用几乎不近人情的方式“剥削”着每一个参与进来的科研人员,而自己却更是坚持长期的997工作,全年无休。

每天晚上上,黄大年都会登录管理系统,对每个子项目的进度进行跟踪,对于反馈的问题技术的进行技术支持。就这样,每天在别人工作完成之后,黄大年都还要再工作几小时。

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在2014年下半年深探专项第九项目终于传来捷报。黄大年团队对于“移动综合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平台”中所需要的24个插件的都已经编写制作完成。原有的平台系统得到了全方面升级换代。

而原先将平台卖给黄大年的公司在看到黄大年的成果之后当即表示也想买这套升级后的系统。

而黄大年则当即表示“项目完成后成交!”,而提出的条件除了支付费用外,还有全方面的深入合作。至此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大门便为中国敞开。

因为黄大年所做的平台升级恰是航空梯度深谈领域的瓶颈制约问题。提升深探指标的方法,从来就不只是硬件提升一方面,平台软件设备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

而黄大年正是瞅准了这一要害,集中力量突破,再用技术换资源。让中国一举成为了该领域的翘楚,有了与欧美科研团队谈判、交流、博弈的资本,实现了所谓的弯道超车。

为了科研“不择手段”吗,甚至是“不顾生死”

除了在工作上黄大年对待同事有些“不近人情”外,黄大年在其他方面也是“用尽手段”。

在研究无人机平台时,苦于没有机库,于是黄大年便自费在地质宫门前修建了一座机库。

可是没多久这座机库便被当地的执法部门视为违章建筑准备给予拆除。收到消息的黄大年在执法人员面前用尽了“撒泼打滚的无赖”手段,最终才终于将这座机库包了下来。

执法部门的领导在得知了黄大年的身份之后都刚打十分震惊,这样一个“国宝”级的科学家居然是这样的“无赖”,真实让人哭笑不得。

就这样黄大年带领着他的团队冲破了重重阻碍,在西方国家极力的封锁之下先后又成功研究出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地壳1号万米超声钻探装备等国之重器。

特别是地壳1号万米超声钻探装备,更是让我国成为了全世界唯一掌握该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当时国外的学术杂志评价:“中国已经进入到真正的深地时代”

黄大年的辛劳终于换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腾飞。但是与此同时黄大年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多年的积劳成疾,使得本就患有心脏病的黄大年多次处于危险之中。

长期的影视不规律也为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后来黄大年又被诊断出患有胆管癌晚期,但即便如此黄大年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2016年11月黄大年晕倒在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中,而就在这时候黄大年依旧不忘紧紧地抓住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吩咐身旁的助手一定要将自己的电脑交给国家。因为里面的数据对于国家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永远地离开的这个世界,也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地质研究领域。2018年3月1日,黄大年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黄大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黄大年的离世成为了我国科学界的沉重损失。因为“国士”物价。

但是黄大年的事迹依旧激励着无数的科研工作者,黄大年的故事也被多次搬上了荧幕。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紧跟着黄大年的脚步参与到了中国的地质科研当中。

黄大年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高尚和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向黄大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