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郁达夫嫌她长相普通,移情别恋,她不离不弃,临终说:我一生无憾

她是郁达夫的原配妻子,婆婆说她臀部丰腴,能生养。


丈夫嫌她荆钗布裙、貌颇不扬。


郁达夫一生有三任妻子,唯有她是有资格领郁达夫的烈士证书,而这个证书也是她晚年最重要的精神寄托。


她就是孙荃,她为郁家生育三个子女,独自将他们养育成人,并教育他们要继承父亲遗志。


01

她的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地主,她貌不出众,因从小读过诗书,气质华丽,再加上是豪门小姐,宵井公子,阔门少爷,登门求亲的都能排一条街。

父亲每面见一个,都会过来征询她的意见,她听完总是心高气傲地说:“不过是些周身散发着山野气息的凡夫俗子罢了。”

她的婚事被一拖再拖,转眼拖到了二十岁,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叩开她爱情的心扉。

要是寻常人家的父亲,早就强制将她嫁给某个少爷、公子了。她的父亲孙孝贞曾是经历过十载的寒窗苦读,也没有考中,后来索性弃了功名,从事商业,做毛竹生意、开办造纸厂、外加地产生意。随着生意的风生水起,见识也广泛起来,对爱女的婚姻择偶较为开明。

可是在那个时候,这个年龄的女子,跟她同龄的男子大都已婚配,再拖拖也只能给人家做小妾了,父母怎么忍心爱女给人做小妾呢?

一天,一个远房亲戚来家里,跟孙孝贞闲聊时,问及其爱女婚配,孙孝贞也表现出了一筹莫展来。

亲戚根据孙兰坡的喜好,不由想起县城已故中医郁士贤家的三公子郁文正,也就是郁达夫,年方20余,也没有婚配。

孙孝贞顿时起了兴致,便打听起家里境况。原来郁家没有恒产,也没有恒业,仅靠寡母摆摊维持生计。孙孝贞听完不觉犹豫。

可孙兰坡听完后,却觉得亲戚口中的郁家公子正是她意中的对象,她不在乎他是否是莫落乡绅家的公子,家境贫富,她认为他就是自己理想的情郎。

经过父母和媒人的一番幕后运作,不久,郁家老太太托人捎来话,邀孙兰坡到家里小住。孙兰坡没有做任何打扮,素面朝天地去了,唯有她那两股齐腰的辫子,引人注目。

刚进郁家的门,她便被那老式的楼房迷住了,其中透着古朴典雅,坐落在富春江畔,习习凉风迎面扑来,有种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感觉。冥冥之中,她觉得此生是跟定这个男人了。

郁达夫故居

郁家公子不在,郁家母亲看到孙兰坡便喜欢得不得了,理由是:臀部生得丰腴,好生养,日后一定会多子多福。

就这样,在孙郁两家的安排下,在郁家公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孙兰坡与郁达夫于1917年订了婚。

世上那么多男子,他独独看中了这一位,还素未谋面。

02

从此,孙兰坡心心念念地等待着未婚夫回家,给她一场张弛有度的婚礼,将她明媒正娶回家。

在此期间,她还写过一首情诗寄给他。字字袒露心声,毫无保留。

“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情窦初开的她,急着去给予,却不懂人性。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往往不懂得珍惜。

不久,她等到了郁达夫的回信:“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

收到回信的孙兰坡心里拔凉。五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二八佳人到半老徐娘。自己的急功近利,却助纣了对方的傲慢。

孙父得知女儿被怠慢后,因护女心切,大发雷霆。给郁老太太施压,郁老太太经不住压力,给儿子去信催婚。

郁达夫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终于赶回了国。

郁达夫

郁达夫到家后,见到孙兰坡,眉眼间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致。

他定下规矩:“婚礼一切均从节省,不拜堂,不用花轿鼓手。酒席只订五席。”

爱得不够才会如此斤斤计较,计算得失。

结婚那天,孙兰坡被郁家用一顶简陋的轿子抬回了家,没有证婚人,没有满座的高朋,没有花炮红烛,没有结发拜堂。

洞房时,孙兰坡独自坐在洞房,只有寂寞和自己不均的呼吸。

隔壁婆婆和新婚丈夫的似乎在吵架,她只听到他的言语,让人浑身发冷:“想想我此生就要和那个荆钗布裙、貌颇不扬乡下女子过日子,我甚至不敢往下想。”

接着传来婆母的声音:“以我们郁家现在的境况,人家孙家的千金看上你,也是你的造化。你若还有非分之想,那真的是天理难容。再说,你常年在外,母亲我也需要人照顾了。”

原来婚姻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权衡利弊,各取所需。

孙兰坡的内心崩溃到极点,泪水不由控制地一滴滴滚落在红裙上。

隔壁的声音大概停了半个小时,郁达夫推门走进了洞房,他潦草地掀开了盖头,眼里透着失望。

孙兰坡虽然心生凉薄,但是第二天,她又收拾心情,给婆婆端茶奉水,尽心打点着郁家上下。只要每天远远地望郁达夫一眼,她就很安慰。

03

旧时的婚姻,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结婚后能产生爱情,那便是幸运,若不能,那便是苍凉一生。

孙兰坡长得不美,也不喜欢打扮,但是性格开朗,经常将婆婆逗得大笑,本来死寂的小院,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郁达夫在阁楼上看书,偶尔抬眼望到孙兰坡的脸,发现她长得并不是那么丑。偶尔他也会被逗笑。

朝夕的相处,郁达夫也渐渐对孙兰坡产生了好感。她打水的时候,他也会帮着提水。他还帮她改了名字,叫“孙荃”。并写给她一首诗:

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辞。

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

珠字里都饱含深情,看完这首诗,孙兰坡哭了。

她跟郁达夫说:“我喜欢‘孙荃’这个名字。”

孙兰坡终于用真诚打动了郁达夫,以前的孙兰坡脱胎换骨,成为了郁达夫的淑人。

从此,早上给婆婆奉茶时,再不是孙荃形单影只一个人,她和郁达夫齐头并肩,一路顾盼神飞地将茶奉到婆婆跟前。婆婆看到两人感情升温,催促着要抱孙子。他们只会相视一笑。

可这样琴瑟合鸣的日子过了没多久,郁达夫的假期结束了,他要再次返回日本完成学业。郁达夫走那天,孙荃肝肠寸断。

郁达夫离别时也有些许感伤与朦胧的留恋之意。在去日本的途中,他每经过一处,每经过一件事,都要写一首诗纪念。

郁达夫刚到日本,两人就开始频繁通信,孙荃的信中尽是关切,郁达夫的信中也透着拳拳思念。

后来郁达夫完成学业回国后,他应聘到安庆教书。孙荃也陪郁达夫住到了安庆。郁达夫每天起早贪黑,每天很晚才回家,天微亮就走了。

一次,郁达夫回来跟孙荃说:“这阵子忙,我要住在学校。”

孙荃心疼地看着他,只得答应。

安徽人喜欢喝老鸭汤,邻家大姐说,老鸭汤可以安神增智。孙荃立即请教做法,精心熬制了一碗,换上干净的衣裳,抱着老鸭汤罐往学校走去。

孙荃是小脚,走不快,一路上歪歪扭扭,小心翼翼,像是捧着一颗心似的,走到了学校,却发现一个人影也没有。

守门的人说,自入冬后,已经没有人住校。孙荃连忙赶回家,却发现郁达夫并没有回家。她更是心焦不安,时局动荡不安,街头天天抓人,她越想越后怕。她找遍了安庆城,都没有找到郁达夫。她心里暗自发誓:万一郁达夫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也不苟活。

看她焦急,好心人建议她去城门口等。她只得在城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鸡鸣后,城门刚打开。郁达夫正背对城门站着。

因为站太久,脚麻了,孙荃趔趄着走上前。走近后她才发现,郁达夫的对面站着一个女人,顾盼含情,楚楚动人。

孙荃仿佛被打回原形般失落和绝望。黎明很美,才子佳人的惜别很美,不美的只有自己。

孙荃将鸭汤罐子扔在地上,像自己犯了错似的,跌跌撞撞往家里逃,狼狈不堪,却不想让任何人撞见。

从此,郁达夫和海棠姑娘的韵事传遍街头巷尾。

说到底,自己高估了对方的情义,以为此时此刻便是永恒,仗着零星的垂怜,便有恃无恐。

04

她开始自暴自弃,自卑自己的容貌,厌恶自己不够楚楚可爱。在彼时的忧患中,孙荃却怀孕了。她本想也许这个孩子会让她们的婚姻有所转机。

可是从安庆到北平,海棠换成了银娣,他们的婚姻依旧。孙荃以为,她们对于郁达夫而言不过是个过客,而自己才是他的故乡。

短短几年,他们一连生下了三个孩子,文儿、熊儿、胖妞。此时的郁达夫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功成名就。

孙荃与郁达夫合影

郁达夫和王映霞,才子佳人的神仙爱情,羡煞众人。坊间传言:王姑娘容色倾城,是杭州第一美人。

王映霞的出现,让她们的婚姻彻底决堤。分居时,文儿才两岁多,熊儿一岁多,胖妞才几个月。

1928年,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名动苏杭。大家都赞叹:他们是富春江上的一对神仙眷侣。

孙荃只得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开始吃斋念佛,抚养幼子。

这样过了三年,郁达夫突然回来了,他紧紧地握住孙荃的手说:“荃儿,我回来了。”

孙荃狠狠地挣脱说:“得鱼而忘荃。我不是钟无艳,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从此,孙荃在自己的卧房门上贴上“闲人莫入”。

可他仍然是她心中的一根断刺,一触便痛,痛断肝肠。做饭的时候会不自觉做他爱吃的菜。却从未与他亲近过。

郁达夫与王映霞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到处烧杀掳掠。每个百姓的命运,朝夕之间,与国家存亡系在一起。

一向只操心家长里短的小人物,卷在历史洪流的伤口里,谁家婆媳失和、夫妻不合,分家不均,红杏出墙这些平日里天大的琐事,在一场民族浩劫中,便失了声色。

一天,孙荃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郁达夫热血澎湃的文字:“我们这一代,应为抗战而牺牲!”

“中国绝不会亡,必成必胜的信念,我们绝不动摇!”

这铿锵有力的文字,让孙荃突然满心的骄傲,到底自己曾经深爱过一个才华横溢,心怀民族大义的丈夫。

后来,郁达夫为抗战到处奔走,鼓舞全国上下的百姓。在中国、新加坡等地演讲。不管身处何地,他都是不折不扣的抗日领袖。

1945年8月,郁达夫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得到消息的孙荃和孩子抱头痛哭。

之后的岁月中,她独自抚育三个孩子,给他们读郁达夫的文章和诗词,并教他们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他告诉他们,他们的父亲是民族英雄,爱国志士。

郁达夫一生娶了三任妻子,唯有她有资格接受他的烈士证书。而这个证书也成了她晚年唯一的精神寄托。临终她说:我这一生无憾了。

此时的孙荃已经释怀:当你爱上一个人时,就会为这个人受劫。你所有的付出,都是为这个人消灾。人生所有的悲伤与痛苦,无非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